畢泰勇 寇慧 蘇艷華
摘 要 目前不少高校都開設了心理學專業,但是大多數心理學專業對學生的培養仍然停留在課堂知識的傳授方面,缺乏對本科生科研素養和科研方法的訓練。在這種情況下,專門的心理學研究方法的課程的開設對于學生的科研能力的培養就十分必要。本文通過作者實際開設心理學研究方法的教學體驗,綜合學生的反饋,對該門課程教學中的要點和問題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值得相關專業教師和管理人員參考。
關鍵詞 心理學研究方法 本科生教育 課堂教學 科研素養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2.057
A Brief Discussion about the Key Points in Teaching 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
BI Taiyong, KOU Hui, SU Yan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Guizhou 563000)
Abstract Major of Psychology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many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ill now. However, psychological teachers mostly teach classroom knowledge only. Students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the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n such circumstances, it is necessary to create the course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search ability of students. The authors proposed several key points an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in teaching this course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feedback from the students. It may be worthy using for reference by relative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s.
Keywords 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literacy
1 心理學研究方法在本科教學中的重要性
自1879年威廉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以來,心理學就和科學實驗密不可分。科學心理學建立以前,心理學的研究主要靠哲學思辨和內省,以至于心理學長期以來被劃為哲學的分支,難以從實證的角度理解人類的心理。科學心理學的建立,標志著心理學從哲學脫離出來,形成了一門獨立的實證科學,其意義之重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近現代的心理學盡管分成很多流派,如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神經心理學等等,但是這些學科的核心都是采用科學實驗的方法來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所以,從大學本科生開始,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科研能力,不僅沒有超出對心理學本科生的培養要求,而且應該成為當代大學心理學專業的主要培養目標和基本教學指標之一。
在大多數心理學專業的培養計劃中,有很多心理學的基礎課程,比如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學、心理測量、認知心理學等等,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一部分心理學研究的知識。但是如果沒有一門課程將這些知識組織起來形成一門關于心理學研究的系統知識的話,學生也很難通過自身領悟到心理學研究的整個過程,并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實驗研究中去。筆者在大學中帶過不少高年級本科生和新晉研究生的科研項目,對學生科研素養的現狀有一定的了解。根據筆者的體驗,盡管學生學習了很多心理學研究有關的知識,比如實驗的設計要素和統計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等等,但是在研究的每一個環節,學生并不能很好地提取出這些知識以應對實際研究的情況。其中最困難的情況出現在以下這些環節。首先,在選題方面,很少有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甚至連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都提不出來,反映出本科教育在選題方法方面的缺失。其次,在實驗設計方面,面對給定的選題,不少學生并不能通過實驗心理學課程中學到的知識自行設計出可行的實驗方案。然后,在采用研究方法方面,大多數的學生僅僅局限于問卷研究,不愿甚至不敢嘗試通過實驗的方式解決心理學問題,對實驗研究產生出畏懼的心理。這些問題反映出我們當前的本科生心理學教育過于強調每一門獨立的心理學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際研究中的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心理學研究方法特別是實驗研究方法在心理學專業學生的培養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提高心理學專業學生的科學素養和能力,大學課程的設計者和心理學教育工作者應該逐漸加強對心理學研究方法的教學工作。
2 心理學研究方法的課堂教學要點及建議
筆者在大學中教授本科生心理學研究方法一課,所用教材為黃希庭和張志杰主編的《心理學研究方法》,[1]主要針對的對象是本科三年級的學生。在這個階段,學生已經學習了大多數的心理學知識,只是缺乏將這些知識聯系起來并應用到實際研究中的能力。因此,在這個階段開設本門課程,可以不用將精力過多地放在全面和深入講解具體知識上面,而應該選取心理學研究中最常用到的知識,對其進行回顧,并著重講解如何講這些知識應用到具體的研究中。以下幾個要點是在教學過程中特別值得關注的。endprint
2.1 選題
《心理學研究方法》一書中提到選題的來源主要有四種,包括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實際需要、理論和技術發展的推動。由于本科生在心理學理論方面的訓練還不夠深入,先進實驗技術水平還達不到要求,因此選題多從日常生活和實際需要中產生。雖然現在已經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學生們早已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學子,但是要從生活中發現心理學的問題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國內各地的發展水平不均衡,學生接觸到外界信息的渠道和意愿都有很大的差異。沿海發達地區的學生可能很早就養成了使用現代互聯網技術獲取信息的習慣,而內地欠發達地區的學生有可能直到大學階段才接觸到這些知識。面對這樣的難題,對于內地高校的心理學教師來說,引導學生養成了解時事,關心社會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會在每周上課的前5分鐘,讓一名學生報告一則本周發生的新聞事件。此外,要求學生在報告完事件之后,簡要分析背后的心理學現象,并從多個角度提出數個選題。報告完之后引導全體學生對這些選題進行討論分析。這個措施實施之后,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一方面,該方法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啟發學生思考周圍生活事件中的心理學現象;另一方面,學生報告的都是受到廣泛關注的話題,很容易引起大多數學生的興趣。經過這樣的訓練之后,學生對提出心理學問題不再有畏難情緒,甚至不少選題都有研究價值。
2.2 設計實驗方案
設計心理學實驗的方案是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大多數學生感到束手無策的難點之一。這可能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學生可能對選題的分析不到位。就像語文教學中先教學生提出句子的主謂賓一樣,我們也要訓練學生從心理學選題中提取出實驗的自變量、因變量和兩者的關系。只有搞清楚這些要素,才能判斷出需要哪一類的設計來進行研究。其次,學生以前在實驗心理學上雖然學到了很多實驗設計,但是這些設計大多是教材上已經確定好題目、確定好方案的設計,距離現實的應用較遠。因此,為了增強學生應用實驗設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筆者在課程中設置了分組報告的環節。每組由6-7名學生組成,要求大家集思廣益,提出10個左右的選題,然后選取其中一個進行實驗設計。實驗設計的原則仍是遵照教科書上的知識,但是由于是小組自定題目,學生的積極性都比較高。在報告的過程中,教師再對實驗的設計進行點評,查漏補缺,學生接受起來也很容易。
2.3 對文獻的分析和撰寫
心理學研究的最終成果基本是以研究論文的形式呈現,能夠撰寫出一篇合格的心理學論文,可以說是大學本科教育的較高目標。論文包含的要素繁多,是對研究者各種能力的全面考驗,并沒有一蹴而就的方法可以提高論文寫作能力。但是論文寫作的第一步,一定是廣泛吸取別人經驗,因此對他人文章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在所有課堂教學完成后,筆者讓學生分組選取文獻進行報告。首先,文章的選取上面,要求學生閱讀國內心理學的頂尖雜志《心理學報》上的文章,以培養學生認識到心理學論文規范寫作的原則。其次,在分析方面,要求學生應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對文章進行全面的分析,包括選題、設計、結果、價值等,考察學生對課堂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最后,組織學生討論文章的優劣之處,其作用是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使其認識到世上沒有完美的研究和完美的文章,學術的意義就在于不斷將科學研究推向深入,打消寫作上的畏難情緒。
以上三點是筆者在心理學研究方法這門課程中的一些心得和淺見。如果要想真正發揮這門課在大學生心理學素養培養方面的作用,每個環節都需要教師格外用心去設計。筆者相信,隨著高校對學生運用知識能力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心理學研究方法這門課在心理學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一定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黃希庭,張志杰.心理學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