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琴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泵鎸攘o窮的語言,我們卻苦惱于學生在使用時的平淡、枯燥、呆板和千篇一律。改變這樣的狀況,讓學生充分掌握、運用好語言文字,并把其積累的豐富詞語,運用到寫作中去,無疑將是語文教師應該孜孜不倦進行探討的話題。
一、積累詞語
1.用情達意
感情的積累是語言表達最根本的要素。能夠及時把自己的情感表達,最容易讓孩子迸發出最真摯的情感,書寫出最貼切的話語。比如,在教學中,許多課文都充滿了濃濃的情。對動物的喜愛,對人物的欽佩,對大自然的熱愛……,無一不能觸動學生的心靈。教學中教師最愛問:“你們從文中感受到了什么?”“你們學習了課文想說些什么?”孩子們就會在學習課文的情感積淀中真實地表達對人、物、景、事的情感。這樣的口頭表達迅速、明了,能夠讓學生通過交流對語言取長補短,很好地運用了語言表情達意的功效。俗語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在孩子用語言表達的同時,再引導他們能夠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這樣的記憶就更深刻了。
2.運用文本語言
小學語文課本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學習語文知識的重點。有的文章展示的是它的結構美,有的文章滲透的是它的寫作手法,有的文章是匯集優美詞句的好范文。因此教師在教學每一課的生字時要讓學生做這樣一件事情——把生字在文中所組的詞勾畫或圈起來,并積累起來。比如,可以嘗試著在學習生字的時候不僅讓學生讀生字在文中所組成的詞,還要求能夠讀通順生字所在的句子。達到學習詞語就是要會運用到句子中的目的。有的詞語很特殊,還可以讓孩子去掉這個詞或換成另一個詞來讀句子,讓他們發現新詞有什么好處。同時,還要注意對課文中的好詞要及時進行消化,學一點用一點,才能起到循序漸進的效果。
3.指導課外積累
兒童的課外閱讀是必不可少的,在名目眾多的課外叢書中。怎樣選擇經濟實惠,符合兒童心里特點的課外讀物是值得考慮的問題。根據學生學習的內容,選擇與課文緊密相關的課外讀物進行推薦。比如在教學春天一組課文的時候,讓孩子去多讀關于描寫景色的文章;在教學歷史人物的課文時就讓他們去購買撰寫名人的書籍;在教學動物課文的時候就讓他們閱讀動物的書籍。這樣分門別類地閱讀,隨課文閱讀,能夠起到既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又能拓展相應的知識內容和詞語容量。
二、運用詞語
詞語的積累,最終是為了運用。那么什么是好詞呢?用在句子里恰當就是好詞。什么是好句?用在篇章中精彩就是好句。但有些學生積累了一些精彩詞句,卻用不上。因此,這方面需要老師加以引導。
1.發言中“運用”
口頭語言是書面語言發展的先導。口頭語有了良好的發展,書面語言的發展才有堅實的基礎。沒有口語訓練的基礎,將會出現“教師出文題,學生抓頭皮,文章寫不出,成為苦差事”的現象。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珍惜每一次課堂發言,在發言前,多思考、把積累的好詞好句表現出來,使語言表達理化,心里默默地說一遍,然后大膽地在同學們面前發言,盡量用上好詞好句。話不怕不說,只怕不用。多說、多用、多練,好詞好句就會脫口而出,就會“講起來頂呱呱,寫下來順溜溜溜?!?/p>
2.練筆中“模仿”
模仿在小學作文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了模仿才會有創造。作文的過程是伴隨著模仿生成的。模仿并不是機械地一模一樣重復別人的話,而是從學到詞語結構和句子的格式中“不自覺的替換”類推而得出的,這是語言創造能力發展的萌芽。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說:“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而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蹦7孪纫獜膶W到的課文精彩片斷入手,把課本中的好詞好句學好用好。
3.修改中“吸納”
自己的作文用不上好詞好句不要緊,你可以吸納別的同學的好詞好句。班上幾十位同學都是你的老師,都是你的好詞好句庫。每次寫作時,老師評講時,會讀一些好作文,別的同學也會讀一讀自己寫的習作。這時候,你不僅要用耳聽,而且要拿出筆來記,把別人的好詞好句好段,記下來,補充或添加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4.生活中“儲存”
小學階段是人的一生中打好語言基本功的最佳時期。這一階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有更有利的條件多記憶一些常用的字、詞、名言、警句,多背誦一些詩文佳作。千古流傳的名篇、警句,有極強的語言藝術魅力,精彩生動,意境深遠,富有人生哲理。同學們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讀一點詩文佳作,日積月累,充實“庫存”?!皫齑妗倍啵匀徊慌隆盁o用武之地”。
總之,學生積累詞語的目的是為了運用,而運用的目的是為了寫作水平的提升。這兩者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只要我們切實抓好日常的各個環節,努力創造條件,在教學中培養,在實踐中強化,相信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一定會得到不斷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