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500人師生、50畝校園,整整20年沒有聘請一個專職清潔工,棕北中學勞動社會實踐,破解學生勞技教育缺失和城區學校缺乏勞動教育基地這一難題,提升學生實踐創新等核心素養,創造性地開發勞動社會實踐校本課程,分為“基礎+拓展,校內+校外”兩類,校內實行勞動服務班制度,由此延伸到校外的家務勞動、社區志愿服務、職業體驗。21年的信仰與堅守,獲得國家、省、市級榮譽稱號8次,僅2016年就接待千里迢迢專程前來學習的全國23批次代表團,包括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進行16次專題報道。
關鍵詞:勞動;德育;教育
我是08年來到棕北中學,剛進入學校時除了被干凈、整潔、綠樹成蔭的校園環境所震撼外,還是就是學生問好的畫面。在校園的任何角落是學生見到成年人都會大聲問老師好;剛開始的時候問得我都不好意思,后來我也習慣了同學們的問好。我從農村出來,問老師好基本上不敢,膽子小,不敢主動打招呼,被這樣的習慣侵染后我也養成了見到學生問同學好,見到同事問老師好的良好習慣。所以到棕北中學至今印象最深的也就是這——勞動服務班。
說到勞動服務班——我即被它的服務精神和文明禮儀所感動了,同時我也很好奇,為什么別人都在上課他們卻在做勞動?難道是被學校懲罰?帶著這樣的疑慮,我詢問了德育處的老師,他向我介紹這是學校開設的一本課程——叫勞動服務班。即把一個學期的勞動校本課集中到一個星期,推行周勞動服務班制度,各班輪流承擔勞動服務。即周一~周五每天兩節課對校園公共進行清掃和保潔,實行個人區域包干責任制。我聽了后內心有些驚訝!做勞動還要停課來做,不就個做衛生嘛,有什么多大價值!帶著這樣的不屑一顧過了一年,我來到德育處開始勞動服務班的管理,剛開始的交接工作的時候我就想安排做勞動多簡單的一件事啊!安排下去學生做就是了,但是真正接觸后發現,其實并不是我現象的那么簡單。幾十名同學同時勞動如何管理?勞動一周時間久了失去興趣如何激發他們的興趣?如何培養勞動技能?如何讓去評價他們的勞動成果?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管理方法:
(1)勞動前要做好動員
于是每周五下午第我便和班主任一起在本班教室進行勞動服務交接,講清勞動服務必要性和重要意義、要求、技能技巧及注意事項;激發學生的勞動樂趣,落實責任范圍。
(2)勞動中管理指導
開始的時候我以為安排好了可以放松一些,但初涉勞動后的效果非常不理想,因此我就必須要在20畝的校園里不停奔跑指導具體怎么操作和管理。培養學生的勞動技巧,明確勞動紀律,也要注意在鞏固前階段勞動成果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和探索后,我也總結出一套做勞動課的方法比如:快速擦磚法、快速拖地法和同學們進行分享,通過學生的實踐證明。很快,我們的勞動效率得到的提高,勞動效果也非常明顯,這時候我開始覺得勞動服務開始變得的不簡單,連做勞動都要講究技巧和方法。
(3)其次勞動后的總結
每一天結束勞動后我會到班級進行當天的勞動效果、保潔情況以及文明禮儀進行總結。表揚積極勞動的同學,鼓勵勞動效率低的同學,逐步完善勞動技能最終提高效果。一周后還要進行大的總結并對勞動效果好、效率高,禮儀示范標兵進行表彰頒發勞動小能手證書,全校通報表揚。
(4)最后勞動成果的分享
每個勞動服務班不僅是勞動的實踐者也是清潔的維護者更是禮儀的示范標兵,他們中表現突出的除了在班級展板中展示風采外還要到學校最隆重的升旗儀式上分享勞動的智慧與故事。
當看到同學們勞動成果后我非常欣喜,有學生這樣寫道:今天,勞動服務讓我們在汗水和失敗中學會了面對,學會了團結,學會了負責,明天,將激勵著我們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去迎接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次挑戰!
勞動服務:讓我們學會了堅持認真的完成一項任務,磨練了意志力;學會了團結協作,樹立起我為人人的服務意識;懂得了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養成了文明有禮、講衛生的好習慣、
也有家長這樣說到:孩子剛到成都時,同樣是衣來伸手,一年多來,孩子的點滴變化都記錄在我們心中。第一次看見他洗自己的襪子時,我們為他這個小小的進步感到欣慰。城市學校的孩子們,最容易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多重溺愛之下,變成一個只知道索取,卻不懂得貢獻和關愛的人。勞動,是砥礪品質的杠桿,棕北中學的“勞動服務班”,是將“小皇帝”們教育成為勞動者的一個開端,而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必須是一個勞動者。
我想這些觸動心靈的感受和干凈整潔的校園真的來之不易啊!
做勞動服務管理9年了,每一次每一個新鮮面孔的加入都給我不一樣的感受,在我看來勞動服務不僅僅是勞動實踐,而是德育功能的挖掘和發揮。勞動服務課程其實還應具備這些功能:①勞動——改變態度;②勞動——習得技能;③勞動——激發創新;④勞動——學會管理;⑤勞動——融入集體;⑥勞動——懂得尊重;⑦勞動——學會感恩;⑧勞動——強化意識;⑨勞動——展示風采。
二十一年來堅持了最好的就是勞動服務德育課程,這樣的堅持或許在開始時受到了質疑甚至反對,但是回首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故事或多或少與勞動服務是密不可分的。
勞動服務強化了養成教育,拓展勞動教育的德育功能,實實在在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從解決校園清潔衛生難題到開發成校本課程,再到浸潤著棕北學校文化,經過建校堅持至今的堅守與探索,從勞動技能、勞動方法的培養,到勞動觀念、勞動態度的確立,再到學生自主管理、服務意識、禮儀教育等教育內容的融入,勞動服務課程已被棕北人賦予了更多的使命和內涵,花開棕北,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我們的勞動故事未完待續,我們也會繼續努力為學生的提供成長舞臺。
作者簡介:
楊應紅(1986—),男,漢族,四川省成都市棕北中學德育處主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