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筱蓉
摘 要:近年來,教育部提出并推動了高校創新教育改革,全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最大的現實基礎是“以創促就”,文章主要研究深化推進高校創新創業相關的措施。
關鍵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措施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
第一,擴大教育對象范圍,研究面向全體學生的具體教育方式。創業教育不僅僅是指導學生如何賺錢開公司等,創業教育的核心任務是改善學生就業創業的思維和看問題的角度,通過創業教育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的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第二,更新并完善現有的知識結構和內容,結合專業教育對創業教育的指導作用。學生通過對專業知識內容和現有知識結構的積累,為畢業就業創業提供基礎條件。
第三,從根本上改革創業創新教育方法,打造創業創新人才教育的整個過程。創新創業教育需要走發展之路,拋棄現有“表面教育”的初級階段,逐步形成以創新創業為核心的科學教學方法,為社會培養出更多適應當前社會發展需要的各層次人才。
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提升師資水平
1.打造一支創新創業師資教育隊伍,提高專業教育教學能力
當前不少院校為創建創新創業師資隊伍,不惜從校外企業引進一些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人才,同時為引進人才制定了相關的政策規范,建立起創新創業專職和兼職專家庫,同時研究創新創業相關教學課程,為學生教學作內容準備。
2.增強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
教師創新創業的意識需要通過學術講座、專業培訓等方式來加強。教師需要對學生創新創業知識進行梳理,明確學生學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加大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同時鼓勵教師發表創新創業方面的論文成果,研究創新創業相關的課題。
3.鼓勵教師開設創新創業課程和指導創新創業實踐
教師在進行專業教學之時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其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創業意識。激勵教師開創新型、與時俱進的創新訓練課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保證有一批專業的師資隊伍講授創新創業課程。確保各個學院有一批經驗豐富、工作熱情高、思維活躍的教師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指導服務。保證有一批優秀的輔導員隊伍積極投入到創新創業活動中,為大學生順利開展創新創業事業提供后勤保障。確保有一支優質的研究創新創業的師資隊伍,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發展提供后續力量。
4.鼓勵教師創新教學及考核方法
針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教學,應鼓勵教師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改善教學課堂考核方式,以學生學習為重點,深入完善啟迪式、討論法等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實踐能力。考核方法改變原有的試卷考核制,可以結合實踐能力、課外學習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
5.吸引校外師資參與創新創業教育
在市場中選拔一支由知名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金融投資專家等組成的團隊來對學校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培訓,推廣創新創業事業的認知度。同時還應該建立一支創業指導老師隊伍,通過多種選擇的方式,將導師分配到各個層次的創業隊伍中,為創新創業隊伍提供指導和服務。探索建立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系統育人、協同育人的機制,讓學生充分了解資本市場,接觸資本市場,引導學生將課堂中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檢驗真理,引導學生把技術邏輯與市場邏輯緊密結合,進而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性。
(二)優化課程體系
健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深化創新創業課程建設。高校應該建立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專業課程,在教學活動中融入創新創業相關的內容,針對學生的層次不同因材施教,建立起創新創業的服務指導、企業經營管理、模擬實訓等系列必修和選修課程;加強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資源建設,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搭建豐富多樣的課程教育資源和網絡學習平臺;深化創新創業教學方法改革,推行多元化考核方式。
1.優化培養方案
做好新一版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明確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要求。調整課內外學時分配,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求新。增大選修課比重,完善師生雙向選擇機制,強化個性化培養。建立一批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的課程和一批優質的國際課程,拓寬學生的視野。
2.豐富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豐富創新創業課程體現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之上提高研究課、實驗課、創業課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增設與創新創業有關的綜合性課程。除此之外,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學校教育資源自主研發新型的課程,組織開發或是引入校外優質資源,例如MOOC共享。或是聘請校外優秀教師隊伍開設創新創業課程,完善學生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類課程建設。
3.實施創新創業能力認證
在創新創業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針對創新、創業所需的知識結構、要掌握的技能和能力對學生進行專門培訓,為參加規定內容培訓并通過考核的學生頒發創新創業培訓證書。不少高校現在集中報名國家認可的相關創業方面的職業技能培訓,合格者發放相關資格證書,為學生畢業就業、創新創業提高良好的知識、專業和實踐基礎。
4.實施科研優勢轉化
通過對創新創業相關科研課題和科研成果的研究,將其中有效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學生學習的教材資料,通過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作為這些計劃的根本任務。
(三)完善實訓實踐體系
1.通過創新實驗培養創新意識
全面開放學校的教學實驗室和科研實驗室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場所、設備和環境支持。提高實驗教學中綜合性、設計性,特別是探究性、創新性的實驗項目比例,發揮實驗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
2.通過項目學習培養創新能力
實施“基于項目的學習計劃”,推動課堂學習與項目學習有機結合,鼓勵學生組成團隊,通過選題、制定計劃、收集處理信息、活動探索、制作作品、交流成果等系列活動,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思考、實踐創新、團隊協作、領導決策、解決問題等系列能力和素質。在成功實施一年級創新項目的基礎上,完善大二創新實驗項目、大三創新課程設計項目、大四創新畢業設計項目等內容,使項目學習的模式貫穿整個大學學習,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endprint
3.通過創新創業競賽催生創新創業成果
不少高校定期開展旨為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設計大賽,如有全國性質的“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各省教育主管部門、各高校也自行針對創新創業開展了校內外活動,提高了學生參加創業競賽的積極性和熱情,也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的知識積累。
4.建立項目評選獎勵機制
加強學生創新和創業方向引導,積極挖掘并依托國家、人力資源等部門發布的創業項目指南和各級各類科研課題需求,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從需求反向推進學習和思考,引導學生識別創業機會,捕捉創業商機。定期組織創業大賽,評選出一批優秀的、最具潛力的項目,予以表彰并資金獎勵,支持改進優化和后期研發。
5.完善優秀項目推介和孵化機制
定期組織創業項目進入創業園的入園答辯會,及時將優秀創業項目引入創業園孵化,將項目變成創業成果。積極向企業推介優秀項目,支持企業對項目和團隊進行考察和指導,進而選擇合適的項目開展全方位合作,努力將學生創意、創新、創業的夢想變成現實。通過學校層面積極爭取省市等地方政府和行業企業的支持,促進項目對接、落地轉化、知識產權交易、項目融資,提供生產經營場所和企業孵化服務,提高孵化成功率,努力實現產業化。
(四)健全平臺體系
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強化創新創業實踐訓練。推進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建設跨學科專業的創新創業實訓平臺,建好科技園等校外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基地,促進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平臺共建共享,向學生開放;完善創新創業課外實訓體系,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和學科與技能競賽活動,發展學生社團組織開展創新創業實踐,積極打造課外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品牌。
1.建設優質實驗室并實施開放
建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等,保證各教學和科研實驗室均能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實施開放管理,為創新創業研究和實踐服務。
2.建設創業基地和創業教育基地
建設并利用好大學生科技創新基地和大學生創業教育基地,推動校企協同育人基地建設。積極整合內部資源,爭取外部資源,完善基地條件,加大指導支持力度,健全運行機制,保證“場地、人員、經費、制度”四到位,發揮基地的聚集效應和輻射效應,為學生創新創業打造良好的硬件設施和完備的軟性服務。
3.建設創業實驗室和創新廣場
部分高校可以依托校企合作等模式,搭建創新的實驗場地和創新廣場,高仿接近現實的社會環境,拓展學生創業的渠道和形式。同時,建設創新廣場,實施創新創業課程教學和指導,開辟創業活動空間,提供創業初期各種軟件硬件服務、實訓和社會創業資源對接等。
4.為學生打造創新創新園區
根據學校的區位等因素,結合學生創業成長的層次和需求,為學生創建合適的創業園區,如學生銷售、創業的流程、創業市場調查、影響創業因素的分析。
參考文獻:
[1]李月云,楊文藝.強化協同:新建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路徑選擇[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02).
[2]吳愛華,侯永峰,郝杰,占藝,汪凱.以“互聯網+”雙創大賽為載體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17,(01).
[3]崔玉平.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經濟意義和行動條件[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5).
[4]寇鑫.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困境與路徑[J].西部素質教育,2017,(06).
[5]王創.扎實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J].高教探索,2016,(10).
[6]劉彩利.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07).
[7]石海燕,柳軍.高等學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策略梳理——基于全國54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7,(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