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 隨著眾多綜藝節目蜂擁而上,在商業化的運營下,越來越多的情感節目利用觀眾的窺視心理,借助虛假的故事來博取觀眾的眼球,賺取一定的利益。如果將其節目定義為情感類,那么必須立足于真實性的原則基礎之上,進一步優化節目形式,取得廣大受眾的認可和信賴。反之,則會嚴重影響節目在觀眾心中的威信,使之產生逆反的心理傾向。
關鍵詞 受眾;情感;真實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20-0144-02
根據受眾群體的年齡層次、文化背景、審美趣味等所存在的不同特征,分別出現了訪談類、相親類、家庭調解類、生活體驗類等情感綜藝節目。此類節目以訴諸情感為主要的節目內容,并通過其中人物情感的傳播,給予受眾心理上的啟迪和思考,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和教育意義。然當今情感類節目中出現了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其普遍存在的失實現象有待探究。所謂真實性,一般都是紀錄片的代名詞。相對于以娛樂為主的綜藝節目而言,其一般都是按照一定的節目規則,利用故事化的情節設置,鮮明的人物形象設計,借助明星的競技或者表演等為觀眾烘托一種輕松娛樂或者緊張激烈的節目氛圍。其更多發揮的是其娛樂功能和價值。
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新舊媒體的融合,拓寬了人們觀看大量綜藝節目的渠道。由于受綜藝節目本身的特質,外部環境(移動終端、電視、互聯網等)、受眾心理的審美期待視野等因素的影響,長此以往的將大量的娛樂內容傳達給觀眾,極為容易使廣大的受眾產生一定的審美疲勞。尤其對于情感類節目而言,若過度的將“娛樂”這一宗旨作為節目創作的重心,以功利性為目的,將節目的真實性置之度外,那么會大大降低觀眾對節目內容的共鳴與共情心理。因為只有真實的情感表達,才能引得社會受眾的共同認知與思考。
而受眾是大眾傳播的對象,包括報紙的讀者、廣播的聽眾和電視的觀眾。在電視傳播的過程中,電視受眾既是信息的接收主體,又是電視媒介的使用者、參與者,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故本文試圖從受眾心理的角度來分析當今情感綜藝節目中失實現象的表現以及其產生的影響。下面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展開討論。
1 人物身份失實,不能激發受眾情感共鳴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水平雖然提高了,但是彼此之間情感的交流卻相對的減少了很多。如夫妻關系的破裂,父母與子女之間交流的不足,鄰里之間關系的疏遠等情感問題幾乎成為都市人們生活中所潛藏的一個隱形危機。然而在商業化的運營下,越來越多的情感節目違背了職業道德,利用虛假的故事來制造話題,博得受眾的關注。而此種制作方式是很難讓觀眾將自身的情感投射于其中的。
面對此種現象,觀眾更加渴望具有極強借鑒意義,能夠激起情感共鳴的節目,以尋求身份的認同。縱觀播出的情感節目,其相親類居多,且備受廣大觀眾的喜愛。此種“情感速配”的節目形式,會激發觀眾的窺視欲與好奇心。觀眾往往會比較關注嘉賓牽手后情感的現狀如何?但是在這種關注的背后,也引發了觀眾對其節目真實性的質疑。如《非誠勿擾》在火爆的同時,被網友發現嘉賓身份造假,捏造事實。節目此舉的目的是為制造噱頭,增強看點,并借此來吸引觀眾眼球。《中國式相親》帶著爸媽來相親,此檔節目也難逃觀眾敏銳的辨別力,發現節目中的嘉賓有的曾參與多種類型的電視相親節目,故懷疑該節目雇托。這種建立在虛構之上的情感故事呈現,是對觀眾不尊重的一種表現。是不能滿足受眾對真實情感的訴求與期待心理的。只能作為人們茶余飯后娛樂談資的對象,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情感節目本身所具有的意義與價值。
2 人物情感失實,不能契合受眾求實求真的定勢心理
定勢心理是指受眾個體在觀看電視之前已有的諸多因素組成的心理模式。求真和求實,也是廣大受眾追求節目內容的共同心愿和心境。隨著娛樂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以情感為主的綜藝節目蜂擁而起,如相親類節目《非誠勿擾》《我們約會吧》《非常完美》《中國式相親》《百里挑一》等;調解類節目《幸福魔方》《有話好好說》《下一站幸福》《8090》等;還有以戶外相親為主的《我們相愛吧》《親愛的我愿意》等。縱觀這些節目,其相同類型的節目架構雷同現象嚴重,更多的是按照節目制定的規則去行事,不乏涉及到一些炒作因素存在。另外其中也不免摻雜著嘉賓的某些表演成分在里邊,造成節目一定程度上的失實。作為情感類的節目,真和實是贏得受眾心理、取得受眾認可和信賴的關鍵因素。
《我們相愛吧》是一檔戀愛實境真人秀節目,其利用明星效應,吸引觀眾。雖然能夠使觀眾學習到一些戀愛的技巧,但是此檔節目所營造的是一場華麗的戀愛秀。浪漫約會的場景設計,甜蜜的對白,其表演因素不可避免。在熒屏上的身份與幕后他們之間現實關系的懸殊,容易給觀眾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之感。然相應地會使受眾對此檔節目中“相信愛”這一核心理念產生一定的失望之感。不能夠全心地去相信節目中人物情感的真實,滿足他們求真求實的心理追求。
3 事件失實,使觀眾產生逆反的心理傾向
作為情感節目,只有真實的故事才能夠走入并打動觀眾的內心,縮短與觀眾心理的距離。在情感節目傳播的過程中,觀眾會根據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所接收到的信息內容有一個選擇性的理解和注意,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斷,并分辨其中的優劣與真偽。細節是事件的組成部分,決定著成與敗。觀眾一旦發現節目中有與客觀現實不相符的事情時,便會發聲,提出質疑。隨之而來的是對其產生一定的逆反心理。所謂逆反心理是一種與他人相對立的心理傾向。在傳播活動中,對傳播的某些內容懷疑、抵制的態度和傾向。而情感又是人心理活動的組織者,能激發心理活動和行為動機。然在利益的驅動下,大多數情感綜藝節目,為了能夠在眾多節目之中脫穎而出,甚至在后期剪輯中故意打亂事件的發展順序,拆解事件原有的面貌,或者制定一定的臺本讓嘉賓來演繹故事,企圖來制造和烘托節目的戲劇效果,提高其觀賞性。但是這種違背事件自然發展規律的組合設計,觀眾會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去衡量其中的真實程度。
如《親愛的我愿意》這檔由素人參與的情感類真人秀節目。該節目雖然將其定位為紀實類,甚至花費了半年的時間全程記錄了人物之間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但是其節目傳播的效果卻大相徑庭,事件的真實性備受觀眾的懷疑和否定。在查閱有關資料的過程中也發現,此節目的參與者曾公開發聲,爆料節目內容是由編導安排的這一事實。此種利用虛假的故事情節結構,所引發的事件的失實,勢必會遭到受眾的譴責。
綜上所述,當今情感綜藝節目存在的失實性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在泛娛樂化的今天倘若其一如既往的利用虛假的內容,來欺騙觀眾的情感,謀取暴利,違背媒體倫理的基本原則,必然會嚴重影響到節目的質量。那么其未來的發展前景是頗為令人堪憂的。不論是事件的失實、人物情感以及身份的摻假,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該類節目的公信力,失去其一定性的人文關懷。不能真正地從觀眾的視角出發,去反映廣大受眾群體的心聲,真實地關照他們的情感。然雖然最近出現了一些優秀的情感真人秀節目《幸福三重奏》《妻子的浪漫旅行》,二者立足于當今離婚率逐漸增高的現實生活大背景下,聚焦社會熱點,而全新打造的這類夫妻情感治愈系節目。節目中每對夫妻之間的相處模式,是社會家庭組織中無數個體夫妻關系的真實反映。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使觀眾從中懂得了一些夫妻之間相處的哲理。但是諸如此類的節目相對較少,只是杯水車薪,仍然不能解決其所存在的實質性問題。
縱觀情感綜藝節目,其即將節目定義為情感類,必須立足于真實性的原則之上,滿足受眾移情、紀實的期待心理;契合受眾求真、求實的定勢心理;尊重受眾求知、得益的認知心理,避免受眾懷疑與抵制的心理傾向。在此基礎上,不斷地創新節目形式,促進此類節目的長久發展。樹立其權威性的品牌,真正發揮此類節目的情感治愈功能,以凈化人們的心靈,陶冶觀眾的情操,體現其積極的功能價值之所在。
而對作為大眾消費群體當中的廣大受眾而言:應該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善辯優劣;樹立正確的原則,避免盲目從眾的心理傾向;明確認知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履行受眾的職責,有效監督大眾傳播媒介的運作和傳播者的傳播行為,以促進傳播內容的優化。
參考文獻
[1]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1999.
[2]石長順.電視傳播學[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3]張志平.情感的本質與意義:舍勒的情感現象學概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王 靜,研究方向為影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