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小學的德育工作是踐行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環節,本文以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長坑小學為案例,研究德育與生活的關系,倡導德育生活化。學校開展德育需要以生活為根本,同時也離不開家庭、社會的積極推動,三者共同構建完整適宜的德育鏈條。鄉村小學需要立足自身,尋找利用優勢資源,切實做好學生德育,影響家庭,輻射地方,建設美麗鄉村。
【關鍵詞】德育生活化 美麗鄉村建設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0-0079-02
美麗鄉村建設的理念提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源自2005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當中對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了20字的建設方針,標志著新農村建設吹響了號角。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順利召開,會議提出“要統籌城鄉發展,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12年黨的十八大會議上,正式提出要“建設美麗中國[1]”。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設美麗鄉村的要求,自此,農業部辦公廳正式啟動“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經過十余年的建設與發展,我國的鄉村建設已經有了質的變化,涌現出了一大批特色鄉村。
美麗鄉村的建設的具體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從這20字要求可以看出,建設美麗鄉村不僅僅是打造鄉村的“硬件”,更要著眼于“軟件”的開發與建設。何謂美麗鄉村建設的軟件?鄉風文明、村容整潔體現的是鄉村居民的品德修養,也是鄉村居民的文化習慣。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美環境,更要美內在。農村居住人口的文明素質上去了,鄉村才是真正的美麗[3]。要養成這樣的習慣,鄉村教育是其重要組成。抓好鄉村小學的教育,樹立學生知恩感恩的品德情懷,育人成才,學成歸來,反哺鄉村建設,這樣的良性循環才能讓鄉村更加“美麗”。鑒于鄉村小學硬件設施的不足,學生在知識技能的學習方面可能稍遜于城市學生,但是,如果我們轉換角度,將注意力集中在鄉村地區特有的農事資源方面,從德育入手,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這將是抓好鄉村教育舉足輕重的一環。在鄉村小學推行德育課程,通過簡單的課堂教育是徒有其表,只有真正地利用好鄉村這塊大沃土,將德育教育融入到生活當中去,才是真正地推廣德育。
麗水市縉云縣的長坑小學,在校長劉勇武的領導下,二十余年來長期推行“德育生活化”教學理念,并切實通過實際行動來踐行,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該校被評為省級農村示范性學校,校長劉勇武是浙江省唯一獲得“馬云鄉村校長計劃”獎的人員,該校的辦學理念吸引了各地教育工作者前來觀摩取經。
1.德育與生活密不可分
德育即生活,生活即德育,這兩點是不可分割的關系。甚至說“生活是德育的根本”[4]也不為過。教師單純地依靠課本、多媒體來開展德育的課堂,這依然是照本宣科、純理論式的枯燥教學。而長坑小學能夠依托當地村落環境,利用農田、池塘、養殖場等鄉村獨有的場地,將德育的課堂放到實實在在的田地里去上,學生通過自己的所聞所見,親手種植的豆苗切實感受生命的存在意義,身體力行間體會到勞作的辛苦,收獲的欣喜。從而明白感恩的道理。
2.德育要形成系統
劉勇武認為,在學校這個場域內進行的德育,依然是“書本與圍墻內”[5]的教育,而且是與生活德育的理念相悖的。只有真正地把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合理地構建成一個系統,德育的鏈條才能正常運轉起來。在長坑小學的德育課堂中,老師會讓學生觀察完肉食動物和素食動物的食物鏈之后,認真思考自己(人類)在食物鏈當中所處的地位,然后進一步延伸至孩子本身在家庭中的位置,這樣讓孩子懂得自己之所以能夠衣食無憂、健康成長,源自家庭中父母親人給予的愛,收獲的這樣的感知,孩子自然而然地會樹立責任的意識,回到家中,將會主動幫助爸爸媽媽洗碗掃地做家務,實現自己在家庭中的價值所在。
3.德育需要社會的助力
在一堂生物角上,學生正在著手制造“酸雨”,老師通過講授酸雨對植物的危害,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如何抑制酸雨的形成。通過這樣一個動手操作的戶外實驗課堂,使學生了解生態系統的形成和作用,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學校實時地舉行“爭當環保小衛士”活動,號召大家不亂涂亂畫,不亂扔垃圾等行動,并在村里開展志愿者活動。通過學生影響到家庭成員,通過家庭輻射到整個鄉村,這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理念不謀而合。
結語
美麗鄉村的建設不僅美在外在,更要美在內涵。重視鄉村小學的德育發展,是推動美麗鄉村的建設中的重要一環。而品德教育不應只存在于單調的課堂上,品德的形成離不開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育人的途徑更適用于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德育的實踐也需要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參與。鄉村小學在德育場所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教育者需要細心觀察,巧妙結合,真正將德育生活化。
參考文獻:
[1]劉佳奇.“美麗中國”的價值解讀與環境保護新審視[J].學習與實踐,2012(12):66-69.
[2]喬海燕.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浙江省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27-30.
[3]蔡湘佐. 樂清市美麗鄉村建設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7.
[4]馮建軍.“德育與生活”關系之再思考——兼論“德育就是生活德育”[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4):132-139.
[5]劉勇武.山區小學生活化德育的實踐[J].中國德育,2009(04):49-51.
作者簡介:
康亞峰,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學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