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馬塘小學附屬幼兒園 陳亞琴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公式:教師成長 = 經驗 + 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他可能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可見反思在教師專業成長中的核心地位,它是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是幼兒可持續發展和學習的重要保障。
所謂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活動過程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教師對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進行持續、周密、深入的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使教學進入更優化的狀態,使幼兒得到更充分的發展。而真正的反思并不是教師在活動后進行教學效果的分析,它應該貫穿于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
一節成功的教學活動,教師要精心地設計。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是對課堂教學的整體規劃和預設,勾勒出了課堂教學活動的效益取向。在此過程中,不光要備教材,更要備幼兒。教師要考慮這內容是否適合本班幼兒,然后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再次反思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在哪里?幼兒已經儲備了多少知識經驗,幼兒的興趣在哪兒?通過哪些途徑幫助幼兒理解活動中的重點、難點?在設計有效地提問時,教師要反思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反思幼兒可能回答的問題。比如在教大班“有趣的標志”時,我就考慮由于我們地處農村集鎮,不像城市里的幼兒隨處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標志從而已經在平時積累了許多經驗。于是,我很早就布置任務,讓家長有意識地和幼兒一起尋找標志,可以在現實生活中,也可以在網上、書上,讓幼兒對這些抽象的標志不再陌生。總之本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思想,對教案進行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否定和修改,從而設計出可行性的教案,讓它成為課堂教學的引路者。
精心備課只是活動的預設,對于活動中可能出現的狀況,誰都難以預料,因為幼兒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本性決定著課堂教學的特殊性,所以活動中的反思,成為了課堂教學的完善者。它是個高難度的瞬間反思,是對教師經驗的提煉和檢驗,是教師智慧的集中體現。對于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做出適時的反應,從而自然而然地生成新的問題,讓幼兒的興趣點始終處于興奮狀態,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性。記得在教歌曲《值日生》時,幼兒們興趣盎然,按照我的預設,活動井然有序地進行著。突然,外面烏云密布,雷電交加,幼兒們的目光都悄然投向了窗外,于是我靈機一動,和幼兒們一起投向了窗外,滿臉疑惑地說:“假如下雨天,我們值日生應該做什么呢?”幼兒們議論紛紛,“我們的植物角不要澆水了。”“我們中午不要把小椅子搬到西邊的走廊了,那樣會淋雨。”“外面下雨,地面潮濕,中午不能灑水了。”……一段小小的插曲,并沒有影響活動的進程,反而讓活動更加精彩。
活動后的反思,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高效的催化劑。它是在活動告一段落后,教師把活動中的反饋信息、自我感覺以及引發的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進教者及時總結教學中的經驗教訓,從而更有效地處理和運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水平。活動后的反思不能變成一種任務,而要變成一種習慣。這樣才能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我覺得活動后的反思應有以下幾方面:
活動的最終目的就是幼兒是否掌握了知識點,目標有沒有達成?活動中幼兒是主動地學習還是被動地接納?只有反思幼兒的學,才能發現問題的癥結,才能因材施教。記得在學習“有趣的標志”時,盡管我活動前讓家長帶幼兒在路上有意識地尋找標志,活動中我運用圖片來介紹標志,活動之后,雖然有部分幼兒能認識標志,但我感覺他們只是機械地短時記憶,并未能掌握,反思過后,我重新設計第二課時,把所有的標志用故事的形式串聯起來,并配上了形象的多媒體教學,從而讓幼兒在快樂中掌握了各種標志。
反思教師的教既是課后備課,又是課前備課的深化和發展。它是教師對教學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解決問題。這樣教師可以從中探索教學規律,使教學工作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乃至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1.挖掘亮點
任何一節活動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只要你用心去體味就一定能找到它的閃光點。有時是課堂導入比較新穎,有時是環節過渡比較自然,有時教師的角色定位比較準確,有時教師的提問可以點燃幼兒的火花……對于這些我們應該記下來,這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是課堂教學的藝術所在。日積月累,長久以往,可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2.尋找原因
失敗乃成功之母,失敗并不可怕,在失敗中尋找原因,對失敗及時進行回顧、梳理,并進行反思,同時剖析失敗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可以促使我們克服教學工作中的不足,有助于防止某些失誤的再次出現,同時根據課堂上反映出來的問題,采取“對癥下藥”,能迅速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記得在教歌曲《春天》時,優美的旋律,瑯瑯上口的歌詞內容,幼兒很是喜歡,但我在設計教案時為了讓幼兒記住歌詞,給每個幼兒一張簡單的操作材料,讓幼兒一邊唱歌曲,一邊把相應歌詞內容的圖片粘貼到相應的空格里。可活動中,當幼兒拿到操作材料時,幼兒的興趣轉移到粘貼圖片上,對于歌曲的旋律和內容卻熟視無睹。由此我知道了活動中操作材料的運用要恰到好處,不是越多越好。
3.珍視幼兒
活動中幼兒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幼兒會在良好的氛圍中,在教師的啟發鼓勵下,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發表一些奇思妙想,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幼兒在活動中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幼兒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幼兒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活動后教師要積極反思,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4.再教設計
經過了一系列的反思和研究,教師進行必要的歸納和補充,設計一下再教這個內容時的做法和想法,這樣教師可以精益求精,把課堂教學推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教學貴在反思,反思貴在堅持。反思不是隨意的應付,是教師發自內心的感慨,是用心去思,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只有這樣的反思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才能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讓我們記住葉瀾教授說過的一句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