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刺桐幼兒園 陳妮妮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中班幼兒在感受與欣賞方面的發展目標是:在欣賞自然界和生活環境中美的事物時,關注其色彩、形態等特征;在表現與創造方面的發展目標是:能運用繪畫、手工制作等表現自己觀察的或想象的事物。教師應尊重幼兒,鼓勵幼兒細心觀察、體驗,引導幼兒圍繞主題展開想象,進行藝術表現,保護其對美的事物的想象力,激發其創造力。
從《指南》中,我們體會到幼兒園藝術教育的新取向——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大膽地想象,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結合我園的木偶教育特色,課程開展中,我們引導幼兒去感受木偶之美、欣賞木偶之美、創造木偶之美,讓幼兒在生活中去感受家鄉木偶的美。
戲偶藝術能為孩子帶來欣賞能力和評判能力,讓幼兒有感受美和創造美的機會。讓他們有了解情感世界、相互欣賞合作、展開全面思考的能力。將戲偶藝術應用于教育互動中,其實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將戲院帶到幼兒園、帶到家庭中”,讓幼兒在戲偶的互動過程中感受、體驗、創造自己的藝術表現形式。
一、感受木偶名劇,引導幼兒感受美。
1.欣賞家鄉木偶名劇,感受木偶之美
充分利用泉州一些優秀木偶戲,如《元宵樂》《火焰山》《小沙彌下山》等不同的提線木偶劇目,組織幼兒欣賞和理解,引導幼兒學會從木偶劇的音樂、道具、舞臺、動作、服飾上進行欣賞。如提線木偶劇《馴猴》《鐘馗醉酒》《鬧元宵》等劇目,引導幼兒欣賞不同風格的木偶劇在音樂上的區別,不同人物動作的揣摩,服飾特點上的對比等,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通過這一系列的欣賞活動,讓幼兒感受木偶的形態美、結構美等,并且通過感受、鑒賞、創造的不同的方式,培養幼兒正確的審美觀點、高尚的審美情操,使其得到精神上的滿足與愉悅。讓幼兒通過對木偶劇的內容欣賞,從而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從而潛移默化地引起幼兒的思想情感等深刻變化。
2.利用區域活動提供欣賞素材,提升幼兒審美能力
藝術教育就是通過藝術美來進行的審美教育,藝術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審美教育。所以我們通過幼兒和老師共同搜集相關木偶資料的形式,布置班級的美工區,定期更換木偶相關的主題,提供包括木偶藝術大師的木偶頭雕刻作品、親子自制木偶作品、各種木偶服飾作品等等,為幼兒提供大量的欣賞內容。在木偶表演區中,利用教室里的電子設備,讓孩子們傾聽木偶表演音樂、多種多樣的打擊樂器等等,在欣賞的同時激發孩子們的創作欲望。同時還可以將美工區與表演區相結合的形式,讓木偶表演區有需求的孩子可以到美工區去制作木偶服飾、讓美工區的孩子為木偶表演區的幼兒制作木偶作品等等。
二、開展精彩的木偶藝術活動,激發幼兒表現美。
1.合理安排木偶課程內容
戲偶創客活動在幼兒園教育中有著廣闊及多元的活動方式及空間,從專業木偶戲表演的欣賞活動,到幼兒把木偶當成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伙伴,戲偶活動是幼兒學習以及成長的良好伙伴,幼兒借助戲偶創客活動把他們所讀、所說、所體驗或者幻想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來。所以在班級課程的安排上,我們把木偶的感知、欣賞、體驗納入領域課程活動中。結合中班幼兒的審美特點,對戲偶創客活動的開展采用階段性和針對性的指導。有長計劃和短安排,如:每一階段重點讓幼兒欣賞什么類型的木偶,而后結合木偶劇讓幼兒在欣賞木偶造型的基礎上進一步欣賞木偶劇的布景和道具。結合中班幼兒的發展目標和年齡特點,在每個半日活動中滲透班級特色內容,如:在半日活動中,利用自由活動、區域活動等時間,保證每個幼兒每周至少有1次與教師進行交流的機會,這樣不僅能夠正確處理好指導點與面的結合,同時能夠保證幼兒的欣賞、表達的機會,使戲偶創客活動能夠有階段、有計劃地開展。
2.在各領域活動中有機滲透
每個兒童都有創造的潛力,在幼兒發展的過程中,從幼兒剛開始的對木偶的陌生到后來的熟悉,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來,這些表現都是幼兒在戲偶創客活動中得到的提升和發展。
幼兒園的教育任務和要求是通過游戲、觀察、娛樂、勞作、娛樂和日常生活等活動來完成的。戲偶創客活動同樣可以滲透到不同活動領域中,達到發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和藝術表現能力的作用。戲偶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幼兒掌握制作木偶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繪畫、美工等方法制作角色形象、練習運用材料進行裝飾,啟發幼兒使用各種材料制作一些必要的道具。在美工區中,教師還有意識地提供不同的物質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喜愛和想象自由制作木偶、自由表演,豐富內容。戲偶從主題的產生到角色的選擇,反映了幼兒對實際生活的認識,反映了他們的興趣和意愿。游戲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幼兒在創作的過程中,既是在感受木偶又是在與木偶游戲,同時還是學習和勞作的過程。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內容上,戲偶活動都能夠與一日活動內容緊密聯系。
在戲偶創客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做到適時引導,更要認真聆聽。幼兒對木偶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我們教師可以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通過讓幼兒感知木偶的各種藝術元素,發展和提高幼兒感知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戲偶創客活動對幼兒審美教育的作用,使木偶藝術服務于幼兒的審美教育。
三、親子創客戲偶活動,多方共同創造美。
1.親子戲偶活動提高幼兒創造的能力
幼兒表現美的能力,需要在成人的支持和幫助下才能得到更大的提升和進步。因此,在戲偶創客活動的開展中,我們也引導家長積極參與課程活動的建構。如,我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家長共同商量和創編出木偶表演劇《愛音樂的馬可》。家長在這一活動中,一起參與了劇本的創作、背景音樂的創作、木偶角色的對話錄音等等。剛開始,家長和幼兒都不理解整個木偶劇的中心內容。我們通過逐段的木偶劇內容循環播放,到每個木偶角色的對話內容的銜接,以及到背景音樂對木偶劇起到的暗示作用等等,一步一步地引導幼兒和家長從理解、感受、到表演,從對木偶劇的陌生,到對木偶劇嫻熟地表演和配合,都是對木偶藝術活動和藝術價值的體現。
2.發揮社區資源感受木偶藝術魅力
充分發揮家庭假日小組組織幼兒和家長走進錦繡莊和泉州木偶劇院欣賞木偶戲,欣賞各種木偶角色,感受木偶戲藝術文化。木偶劇團中的木偶均由資深工藝師手工精制而成,木偶頭樟木雕刻飾以彩繪,盔帽采用傳統漆線雕工藝制作,戲服以手工精細刺繡而成。每件木偶都是雕刻藝術、刺繡藝術、繪畫藝術的完美結合。我們通過講解、觀察、欣賞、比較等,引導家長和幼兒欣賞木偶雕刻藝術的美,初步了解木偶頭雕刻所用的材料、工藝等,從而使家長和幼兒對泉州的木偶雕刻藝術初步產生興趣,在共同欣賞的過程中,不僅深深地感受到親子間親密的互動,體驗到了親子共賞木偶的樂趣,更是通過這樣的戲偶活動,了解感受家鄉木偶的造型美感、舞臺美感等等,進一步讓幼兒和木偶之間產生情感,融為一體。
藝術表現活動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我們不僅要給孩子提供多方面內容的欣賞,更要關注幼兒欣賞后的想法,鼓勵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而且,對于這種表達我們都要給予充分的尊重。“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讓幼兒在戲偶創客中欣賞被賦予了自己情感的木偶,去體驗表現創造所帶來的愉悅感——這對幼兒來說就是最好的生活體驗。
參考資料
[1]顧麗霞.基于活動體驗的幼兒美育實踐研究[M].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16:18-24.
[2]孔起英.幼兒園美術領域教育精要[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