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燕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60)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是通過工廠化預制生產混凝土構件為主,施工現場完成構件裝配的建造方式設計建造的混凝土結構房屋[1]。隨著我國經濟的有力發展,建筑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近年來建筑業同其他行業一樣,在向建筑工業化邁進,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但通過近幾年的發展應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發展遭遇了困難,面臨很大的挑戰。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發展高峰始于2016年9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2],該意見明確了現階段的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標志著我國裝配式建筑的發展迎來了新的篇章,意見的印發是我國建筑建造方式從現有現澆模式向預制裝配模式變革的關鍵節點。
2)減少環境負荷。大部分預制混凝土構件生產在工廠內即可完成,現場作業只有少量安裝工作,降低了現場作業量,故而生產過程中建筑垃圾排放量減少,其他諸如廢水污水、建造噪音、碳排放以及揚塵污染等也大幅降低。
3)降低資源浪費。裝配式建筑構件工廠內流水線生產可以對生產機器和模具循環利用,這就極大的降低了資源消耗。與傳統的建造方式相比,裝配式建筑在鋼材消耗、混凝土消耗、木材消耗、保溫材料消耗、水泥砂漿消耗、水資源消耗以及自然能源消耗方面均有極大的降低。
4)可靠的結構質量保證。裝配式建筑構件的自動化、信息化管理模式以及工業化生產方式,大量避免了人為因素產生的質量問題,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傳統建筑中存在的漏水、隔音、隔熱差等技術通病。
1)成本較高。實踐證明用預制混凝土大板結構體系建造的建筑成本要高于現澆技術建造的建筑。有以下幾點原因:預制構件連接節點處鋼筋的連接做法導致總用鋼量增加;預制構件中的連接件、錨具、夾具市場價格較高;預制構件運輸成本增加;預制構件重量大,現場吊裝機械費用增加[4]。
2)整體性較差。預制混凝土構件間的節點連接做法是保證結構質量的關鍵因素,在我國的地震多發區,對結構的整體性能與抗震性能要求較高,運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一定要加強節點的連接同時要保證施工質量。
3)缺少個性化。裝配式建造技術多適用于重復建造的標準組件,導致建筑個性化設計減弱。縱觀我國現有較為典型的幾種混凝土工業化建筑結構體系:大板結構體系、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裝配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預制外掛墻板體系、盒子結構體系,較為單一。
1)標準規范不健全。缺乏匹配于裝配式建筑的獨立標準規范體系,缺少生產部品與構件的工業化設計標準和產品標準。
2)技術體系不完善。各地技術體系種類繁多,但基本仍處于試點探索階段,需總結梳理已推廣的成熟技術體系,總結經驗做法,為全國各地試點項目提供參照依據。
3)監管制度不匹配。監管辦法阻礙了工程建設進度和質量的保障,部分關鍵技術環節又出現監管真空的現象,極易出現新的質量隱患。
總體布局上考慮到酒店昭示性以及避免對東側住宅視線的影響等因素,將酒店塔樓布置在基地北面,并將大部分的客房布置在塔樓南面,以取得文翰湖最佳的景觀;同時避免了酒店塔樓對基地東側住宅的影響,住宅也可以取得文翰湖最佳的景觀。酒店宴會廳布置在基地南面,預留大片的綠地作為婚宴花園;酒店主入口及宴會廳入口設置在基地西面,直接面對文翰湖,視野極其開闊,彰顯酒店品質,如圖2所示。
4)生產過程脫節。設計與生產施工脫節,構件生產加工與建造安裝脫節,工程建造過程與后期運維管理脫節,工程質量難以保障。
5)推廣困難。現階段裝配式建筑建造成本普遍高于傳統的現澆混凝土建造方式。政策引導和扶持的缺失,導致市場不接納,直接性的制約了裝配式建筑的推進。
6)建筑人才不足。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局限性,導致無論設計、施工還是生產安裝各環節都存在人才不足的問題。
7)配套能力不足。我國各地區尚未形成與裝配式建造相匹配的產業鏈,其中包括預制構件加工生產設備,吊裝運輸設備,關鍵構配件產品以及合適的機械工具等。
各地研究出臺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明確各地“十三五”期間的新建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面積比例,工業化生產技術在裝配式建筑中的應用比例,新建裝配式建筑的裝配率的控制等發展目標和推進方案。落實符合裝配式建筑建造特點的技術政策和經濟政策,在項目立項、規劃和建設等各環節增加支持力度,落實不同層級部門財政資金的投入、補助經費、基礎設施建造等扶持政策,同時,針對關建性技術研究和應用技術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要建立以目標為導向,解決實際系統問題為準則的標準體系。以裝配式建筑的系統配套和工業化集成目標,落實健全基于裝配式建筑設計研發、構件生產、現場安裝的系統化、多元化體系標準。標準體系應涵蓋大板結構體系、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裝配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預制外掛墻板體系、盒子結構體系等結構。編制完善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標準體系及節點設計標準圖集等,并完善結構計算軟件。同時,根據高烈度地區、濕陷性黃土地區以及西部欠發達地區的不同需求,建立不同的裝配式建筑地方標準,研究適宜的裝配式結構體系和建造工藝等。研究解決建造精度、高效的節點連接及分隔系統等影響裝配式建筑推廣應用的關鍵技術問題。將各地成熟的技術體系在本區城內重點推廣。
鼓勵民用建筑優先采用裝配式建筑,如體育、文化、商業、醫療等公共建筑中全面采用裝配式建筑;尤其是政府投資的建筑工程需要帶頭應用裝配式建造,各級政府要明確此類工程項目中的裝配式建筑占比,并將裝配式建筑列入城市重點工程計劃。
對裝配式建筑基地企業進行政策傾向,積極鼓勵基地企業帶頭,通過學習引進先進施工技術和生產設備,加強新產品、新材料的研發,改善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產質量,完善配套工藝及設施,提升裝配式建筑的建造質量。鼓勵基地企業將技術專利產業化,在工程建造中逐步納入相關規程和標準,將基地企業標準向行業標準以及國家標準推進。同時要積極開展學習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裝配式建筑技術標準,打破技術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