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澍而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6)
水東鎮地處安徽南部,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特色鮮明,然而長期以工貿城鎮為定位發展,日益面臨動力不足,特色缺失的問題。因此,本文從特色發展的角度,探討水東鎮未來的定位[1]。
對于水東鎮區域地位的確定,是對水東鎮在各層次區域比較優勢及聯系的確定[2]。
水東鎮定位基于區域地位應有以下幾個特征。
1.1.1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水東歷史風貌留存完整、地方特色鮮明,但由于開發力度、規模限制等原因,知名度低,輻射范圍局限,但這也預示著水東鎮在旅游發展、城鎮轉型方面有著獨特優勢與較大潛力。
1.1.2 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中重要節點
水東鎮位于示范區核心區,但規模較小、影響力不足、設施欠缺,可以依托自然人文資源與交通條件優勢,作為較重要節點發展。
1.1.3 宣城市域東南中心鎮
水東鎮在經濟社會發展上具有一定競爭力,交通比較便利,其輻射范圍也廣于一般小鎮,但優勢不夠明顯。
功能配置對于城鎮在區域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起到了重要影響,在水東鎮主要體現在交通設施方面。
水東鎮在重大基礎設施配置方面條件良好,鐵路與高速公路的臨近為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運輸條件,但鐵路不提供客運服務,旅客僅可通過公路到達,在這方面,水東旅游發展存在局限。總體上,水東鎮周邊交通設施為工貿、物流發展提供了條件。
綜合水東鎮自然地理形象與歷史文化形象分析,水東鎮未來特色應體現在以下幾點。
1.3.1 獨具特色的山水綠色小鎮
水東鎮山環水繞,同時擁有平原、丘陵與山地風光,生態條件優越,且正向著旅游小鎮的目標發展,理應保護城鎮特色,著眼綠色發展,打造舒適人居環境。
1.3.2 傳承皖南商業風貌、承載多元民俗文化的歷史文化名鎮
在歷史文化層面,水東是皖南商業市鎮珍貴范本與多元文化的載體,這些形象正是水東深入開發資源、重點打造品牌,發展旅游業的重要依據。
城鎮政策地位自上而下地為城鎮發展的藍圖、方向、方針、重點、途徑的籌劃指明了方向,而定位工作具有戰略性特點,應反映城市發展的總體思路和戰略要點,指明城市發展的目標、路徑和策略。因此城鎮政策地位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城鎮定位。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指出:“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應當遵循科學規劃、嚴格保護的原則……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關系。”水東鎮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其歷史風貌與特色將得到有力保護,資金支持也得以保障。
根據水東鎮現狀政策地位,水東鎮應當充分發掘和把握自身特色,在保護的同時適當開發歷史文化資源,挖掘特色產業,尋找新的增長點,這些政策條件為水東鎮實現文化旅游特色小鎮的定位提供了助力。
產業定位對城鎮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對于產業特色的分析與評價是對城鎮重點產業、潛力產業的確定和篩選的過程。
圍繞海螺水泥廠高標準建設水東經濟開發區,是水東鎮工業發展的主要平臺,當前以建材、玻璃和耐磨材料為主導產業,其發展顯現出許多問題:
一是整體發展水平偏低,與寧國經開區、廣德經開區等園區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二是產業層次及產業能級偏低,除海螺水泥廠外,均為中小企業,產業鏈條短,且處于產業鏈底端;三是與產業特色不明確,玻璃產業已日漸沒落,建材與新材料這兩項主導產業與宣州“兩區四園”中其他分園高度重疊,不具有優勢。
因此,水東鎮急需轉型現有產業,并根據實際條件發掘特色產業。
當前,水東鎮在交通條件和生活配套方面具備一定優勢,旅游產品也具備一定發展基礎,根據水東在“兩區四園”內地位與水東產業發展現狀與條件,水東工業發展定位為:創意旅游產品特色小鎮,宣城及全省知名的特色旅游產品集聚區。
水東旅游業近年得到了重點培育,編訂了《宣州區水東鎮生態旅游總體發展規劃》;水東鎮景區項目入選國家旅游局旅游優選項目名單,水東鎮入選安徽省第二批千年古鎮名單;水東蜜棗制作工藝、“六月六”荷燈節分別入選省級、市級非遺名錄。
基于此,水東應扮演好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重要節點的角色,提升與核心景區之間可達性,完善配套服務,將商貿物流運輸業和旅游休閑產業對接發展,提升水東服務業整體水平。
上文已從區域地位、功能配置、價值形象、政策地位、產業特色這五個層面對水東定位進行了具體分析,然而這些要素因重要性與獨特性的差異對于水東總體發展定位起到了不同影響[3],如圖1所示。

圖1 重要性與獨特性的差異影響
經對比篩選,將水東鎮定位歸納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中重要節點;宣城市域東南,以休閑旅游和特色商貿為主導的特色中心鎮;傳承皖南商業風貌、承載多元民俗文化的山水綠色小鎮。
1)轉工業興鎮為旅游興鎮,依托旅游總體規劃,完善“甜蜜小鎮”空間布局、線路設計、品牌謀劃,優化服務內容。完善基礎設施,加快道路建設;完善產業配套,建立旅游集散中心、展示觀光中心等相關配套;完善商貿服務,配套布局餐飲、酒店等設施。
2)以產業轉型為突破點一產向“一產+三產”融合模式轉型,發展體驗觀光農業,建設特色竹林、棗園采摘觀光帶。二產加快技術改進、提高生產效率、鼓勵傳統產業升級,以水東分園特色食品研發、旅游商品開發、工業產品設計等創意研發設計為方向,營造創新氛圍。提高三產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構建旅游業特色小鎮。
3)以歷史保護為切入點在旅游開發的同時,注重保護區域歷史文化,以皖南國際旅游文化示范區建設為契機,區域化、線路化推進保護與開發。在鎮域范圍,重點保護其山水格局及歷史聚落;在歷史鎮區范圍,重點保護歷史街巷、傳統水系、歷史風貌及景觀視廊。
4)區域一體化立足宣城市域東南中心鎮地位,適當發展城鎮規模,在區域發展中起到一定帶動作用;產業協同互補,充分考慮周邊地區的產業發展態勢和需求,發展旅游產品特色產業;旅游協同配合,強化旅游線路、旅游服務設施建設,融入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的發展;設施統籌共建,在道路交通、公共設施建設方面,注意與周邊區域的統籌共建,以支撐區域空間結構,支持區域產業協同,保障區域旅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