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坤
(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6)
從美學的角度來看,藝術流派是由一段時期內一批風格類似的藝術家所形成的,他們由于具備相似的創作思想,創作主張,或者在創作實踐當中運用到類似的手法過程,藝術技巧等方面,從而在某一特定時期的社會所迸發的藝術思潮并在表現方法上有所創新時,他就會自然而然的成為這一社會時期的主要藝術流派。而那些在這一流派中風格特征鮮明具有代表性的創作者就成為了這一藝術時期的風格代表。傳統意味著對過去社會狀態下的宗教信仰、社會體制、美學追求、藝術知識的繼承。古典主義風格產生的時期大約為十七世紀初期,其基本特點是推崇理性,崇尚自然,以莊嚴規整的風格而創作。到了十八世紀被主張大膽革新力求表現人內心世界變化,主張自由創作的浪漫風格所代替。到了十九世紀,現實主義流派涌現,通過面向人類日常的現實生活,批判現實的腐朽與墮落而進行創作,反對日益衰頹的浪漫主義。到了十九世紀末期現實主義又被激進的自然主義所替代。二十世紀以來,藝術領域又出現了眾多流派風格,如新民族樂派、新浪漫主義等等。但有一點我們可以看出,一段時期內的藝術流派思潮是和當下人類所生活的社會現狀離不開的。新古典主義樂派的形成是在二十世紀社會發展下的一種對原有古典主義的一種繼承與創新,它不單單是一場復古運動,新古典主義在美學上要求的是藝術的各個方面的勻稱、均衡、完美,是在當下戰爭過后社會現狀所需求的一種真實表現。新古典主義音樂否定了浪漫主義的主觀性寫法,同時也否定了后印象主義的幻想性,戰爭殘酷的炮火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動蕩,打破了浪漫主義給人的美好憧憬,同時也打碎了表現主義的心靈幻覺,新古典主義的音樂家們通過冷靜的客觀性運用現代的手法將古典的風格再現,新古典主義就在這樣的當下時代所產生。
從創作手法來看,新古典主義所追求的情感是適度的、有節制的、大眾的感情,而不是強調個人主觀的、過于濃烈的、夸張的、甚至不加約束的感情,從這一方面來看新古典主義是對原有古典主義的繼承。在形式結構方面新古典主義提倡的是復興浪漫主義以前巴洛克、古典主義時期的曲式結構,如早期的組曲、托卡塔、賦格、帕薩卡利亞、恰空等體裁;提倡巴赫時期的復調音樂,重視線條織體;是在當下盛行的浪漫之風、表現主義之風的社會下使人們對原有古典主義的重新審視。在調性方面,新古典主義調性明確,多采用七個自然音階所組成的旋律;節奏均勻,強弱拍分明,節奏框架樸素簡潔。在音樂與其他藝術的關聯方面提倡“純凈”,不喜加花修飾而丟失原本音樂本真的韻律。新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們更加重視的是器樂體裁,不像浪漫主義那么重視聲樂,也不如瓦格納、威爾第時期更加重視歌劇等。普羅科菲耶夫作為二十世紀新古典主義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其各個創坐時期的作品中,總有四種因素混合交替,只是側重面不同。那就是以摒棄晚期浪漫派的夸大表現和過分雕飾、提倡明快、清晰、靈動、簡潔風格為主的新古典主義;他的作品附有俄羅斯民族傳統的抒情性;玩世不恭式的音樂幽默性以及富有活力動感的托卡塔式風格。如在他1912年出版的10首練習曲(作品12號)和作于1912年的《d小調第二鋼琴奏鳴曲》(作品14號)則充分展現了比過去輕快、幽默風趣、古典得多的風格,摒棄了過度的表現方式,手法練達而精致。
普羅科菲耶夫在鋼琴藝術史上的貢獻不僅僅在創作方面,還突出表現了在他的鋼琴演奏風格技巧方面。其最重要的創新之一,是開創出真正現代的鋼琴演奏風格代表。他是最早將鋼琴視作打擊樂器的音樂家。其大量托卡塔式作品就可看出,大量的斷奏、頓音演奏手法,不和諧和弦的運用,快速跑動的演奏風格。其“怪誕”的現代風格在其作品1915年的5首《嘲諷曲集》(作品17號)以及1912年所創作的《第二鋼琴奏鳴曲》就可看出。激烈的噴張,怪誕詼諧的風格是普羅科菲耶夫的音樂代表風格。普羅科菲耶夫他將鋼琴的打擊樂器的特性發揮到極致。他演奏時有著鋼一般的手指,鋼一般的腕力。在鋼琴上追求干、硬、金屬般而又富有彈性活力的顆粒性金屬聲響,形成了其獨樹一幟的鍵盤風格,剛好與印象派所追求的柔弱迷蒙形成對比,他開拓了20世紀新古典主義鋼琴音樂演奏技巧的新視野。
總而言之,新古典主義是二十世紀藝術領域下一股新興的思潮流派,它不僅汲取著前者古典主義的養分,同時在批判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等流派的腳步下不斷豐富自身,參照當下社會生活的思想追求,從而形成鋼琴藝術史上一股不可忽視的思想流派。
[參考文獻]
[1]保羅·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樂[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王朝聞.美學概論[M].人民出版社,1981.
[3]周薇.西方鋼琴藝術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173.
[4]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