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瑞霞
(山西省運城鐵路中學,山西 運城 044000)
民族音樂是中國音樂的重要代表之一,我國民族音樂涵蓋了民歌、民間歌舞音樂、戲曲音樂等內容。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發揚和弘揚的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學中對民族音樂進行發展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因此,本文闡釋了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如何傳承和發展中國民族音樂。
在當前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文化的發展進行重點關注和發揚。通常情況下,音樂和教育都歸屬于文化范疇。經過多次的實踐,在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運用民族音樂能夠保證學生更加良好地理解民族音樂,還會提升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理解和運用。因此,在小學音樂教育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符合弘揚民族音樂的要求。
我們把民族音樂視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人們在接觸民族音樂的過程中就是對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傳承。但是,現階段很多學生并沒有對民族音樂的弘揚和傳承產生濃厚的興趣,沒有認識到音樂文化的重要性和價值。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中國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識在音樂領域中發展形成了良好的積淀[1]。在小學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對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展能夠不斷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懷。
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對民族音樂進行發展和傳承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把學生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學生會接觸比較多的民族音樂,也會體會到不同民族音樂的創作魅力和特色。因此,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展能夠引導學生對音樂進行創作和感知。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會間接地提升自身的藝術創造力和鑒賞能力。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但是,在當前小學民族音樂教學中卻出現了一些不足。比如,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民族音樂的滲透,或者教師音樂教學能力低便阻礙了學生民族音樂素養的提升。另外,小學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教育比較片面,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往往僅僅關注歌唱和舞蹈,很少攝入民族樂器等內容。這樣學生接觸的民族音樂就會失去本質意義[2]。以上問題的產生均對小學音樂教學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在實際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的感受和鑒賞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提升音樂鑒賞能力,并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所以,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點關注不同音樂教學階段,從學生的審美觀念和身心發展特點角度出發,選取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通過合理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喜歡上音樂。在實際引導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把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感受音樂的同時喜愛音樂。
教師在進行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由淺入深進行。比如,在開始階段,教師應該選擇一些容易演唱和學習的歌曲,讓學生在感情上對音樂有一個初步的認知。隨之,教師讓學生對音樂進行學習體驗,在其中展現出民族音樂的精髓和價值。同時,教師在進行民族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民族音樂的唱法。隨之,教師可以向學生示范演唱,這樣就會勾起學生進行民族音樂演唱的欲望和積極性。通常情況下,教師只有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才能夠保證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學生才會從深一層次學習民族音樂,讓自身的個性和審美能力得到培養。
音樂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部分。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校外、課內等音樂教學資源,讓學生在接觸實際生活中的音樂受到音樂的魅力。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外時間帶領學生組織相應的音樂活動。讓學生帶著自身的知識和能力去進行音樂實踐。這樣,學會學習音樂的課堂就會更加開闊。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傾聽民族樂器,帶領學生觀看民族音樂演唱會,讓學生參與民族舞蹈的學習等。這樣,學生在參與各種民族音樂活動的情況下,就能夠保證自身民族音樂知識更加豐富[3]。另外,為了保證學生能夠對民族音樂理解。教師就可以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關注對學生民族音樂知識、風格等的傳授,讓學生的民族音樂學習意識逐漸提高,并接受民族音樂。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具有重要意義。主要是因為在民族音樂的帶領下,學生能夠充分地感受到愛國主義情懷,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悠久歷史。學生在接觸民族音樂的情況下,就會衍生一種弘揚和發展民族音樂的責任感,這對國家的發展和教育的進步都是有利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吳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教育,2017,Z6∶58-59.
[2]蘭曉梅.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傳承發展[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5,36(12)∶113-115.
[3]任占忠.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對我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科技,2014,27(10)∶21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