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焱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陜西 西安 710119)
音樂自古以來就是人們表達情感,歌頌美好的一種藝術形式,對于藝術來說,當每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與其他的藝術形式相結合的時候總能夠產生巨大的變化,給觀眾和聽眾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同時這樣的一種方式還具有單純音樂所不能夠比擬的表現力,可以將影視音樂的優勢利用起來,從而更好的進行大學音樂教學。能夠運用好影視音樂將會對藝術的發展起到推動的效果,隨著音樂的元素逐漸與畫面和鏡頭結合在一起,又重新的詮釋了藝術語言。這種優勢同樣可以用在大學的音樂上面。
在各大高校當中,視唱練耳是眾多技能當中比較重要的一種,這項技能主要通過大量的視唱練習和音樂聽記聯系來訓練學生的聽覺的,一方面這樣長期的訓練可以發展學生對于聲音的思維能力,另外也可以逐漸的將學生對于音樂的敏感度培養起來。但是對于現在的很多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的興趣并不是很高,首先是因為教師的教學方法出現了問題,另外就是很多音樂專業的學生沒有把握好學習音樂的方法,所以最終呈現出來的音樂教學效果不盡人意。但是如果用影視音樂加以輔助,效果就會好很多,因為這些影視音樂大多數都是學生們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接觸過的,比如說在電影《上甘嶺》當中就有名曲《我的祖國》,《洪湖赤衛隊》中的插曲等等,這些音樂大多都是針對某一事件而編寫出來的,抒情,上口而且節奏平穩,學生對于這樣的音樂就會比較感興趣。此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必在音準和節奏方面對學生做過多的講解,這樣也有助于提高教學的效率,所以教師就可以集中精力來訓練學生的視聽能力。
在影視音樂當中由于多種節奏和旋律交匯在一起,所以這樣的音樂所帶來的訓練效果不是一般的音樂能夠比的,比如說很多電影所采用的音樂都是屬于變奏曲式的,它是通過一個主題,加以一次次的變化構成的,這種結構的音樂容易給觀眾留下深刻的記憶,同時音樂本身具有的音樂內涵是電影的主題,因此富有邏輯性,對學生的視聽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奏鳴曲式的音樂是傳統音樂結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曲式,它是由呈示部,展開部和再現部所組成的,在這種曲式的結構當中包含有非常豐富的音樂形象,同時也蘊含著一些比較矛盾沖突的元素,正因如此,他一直是大型的音樂作品當中比較常見的曲式結構,如果要把奏鳴曲式的結構引用到電影音樂的創作當中,那么對于作曲家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因為作曲家必須要對大型的音樂結構非常的熟悉才有能力做到這一點。在大學的音樂教學當中,如果教師進行單純的講解,恐怕很難讓學生理解到一種的含義,但是如果能夠先向學生講解比較基礎易懂的知識,然后運用影視音樂來進行輔助教學,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采用影視音樂來進行輔助鑒賞古典音樂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古典音樂在藝術史上的表現形式其實有很多種,其中最高的表現形式就是眾所周知的交響樂。很多的電影作曲家們正是因為交響樂具有很強的心靈穿透力和感染力,所以在很多的電影當中我們都會聽見交響樂的存在,不僅充分的將交響樂的優勢表現出來,同時又給了交響樂一種新的意義和藝術內涵。比如說著名鋼琴家貝多芬,他的《命運交響曲》就是世界上演奏次數最多的交響曲之一,其中的第一樂章更是因為其深刻的表現出了跟命運的搏斗和堅忍不拔的精神而被許多電影和場合運用,也表達了一種人生的轉機和一種艱難的抉擇。在美國電影《最長的一天》當中就使用的貝多芬交響曲,隨著影片的發展,音樂也在牽動的觀眾們的情緒,貝多芬最富于人道主義和人文精神的杰作,被用來隱喻納粹德國在戰爭中所面臨的命運抉擇和即將毀滅的嚴峻局面。這些都使得電影情節變得更加生動,同時這樣的教學也提高了學生鑒賞古典音樂的能力。
在音樂的學習當中學生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平時的自主學習遇到非常好聽音樂,想要通過自己的方法和工具將這些音樂演奏出來,但是苦于各方面的原因無法實現,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影視音樂入手,雖然鋼琴早在18世紀的初期發明的,但是真正鋼琴藝術在19世紀才發展起來的,因為這個時期鋼琴的藝術價值才被人們所發現,并且逐漸的運用到影視當中,所以說對于鋼琴的教學就可以利用影視音樂來感染學生們,讓他們去體驗那種感覺,進而提高鋼琴彈奏能力。
我們在大學音樂教學的時候,既要看到影視音樂的優勢,同時也必須要看到影視音樂相比系統的知識和實踐技能的訓練的不足,這樣才能夠充分的利用他的長處,避免短處,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我國大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周雪.影視音樂對大學音樂教學輔助作用的探討[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33(2).
[2]肖玥.淺談影視音樂如何輔助大學音樂教學[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