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翔君
(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英林鎮嘉排中心小學,福建 泉州 362000)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關系著國家的發達與興旺。近年來社會各界逐步提高了對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其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想象能力和記憶能力等方面具備重要作用。對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小學音樂學科特點,積極對教學方法予以創新,注重將學生的創造潛能激發出來。同時還要豐富音樂教學內容,保證其趣味性與新穎性,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真正實現小學音樂教學目標。
自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社會各個領域都注重創新,并更加需求勇于探索與創新的創造型人才。在小學教育改革深入推進過程中,也要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是每個教師應盡的責任與義務[1]。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學生的想象力與思維潛能的發揮提供平臺,促使學生的觀察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表演能力等都獲得提升,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意義重大,有利于幫助學生塑造美好的心靈,提升其道德情操與綜合素質,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成長有極為有利。
在良好的心理與教學條件下,學生才會積極主動進行創新。在傳統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通常是簡單的教學生唱歌,并按照先唱曲譜后唱詞的方法,這樣很難提起學生的興趣,無法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也無法讓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審美情趣得到培養。對此教師應該保持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給予其更多的熱愛、尊重與新人,確保學生的表現欲得到滿足,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同時教師要給于學生更多學習與活動的機會,多激勵與表揚學生,這樣學生才愿意進行創新。例如:在歌曲《小紅帽》教學中,教師要采取講故事的方法,為學生設置生動的情境。學生在聽了小紅帽的故事后,教師要表揚并激勵學生結合小紅帽故事內容,開展即興表演,接下來在唱這首歌。這樣一下子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學效果很好。
教師要考慮到學生實際年齡與心理特征,在音樂教學中滲透文學、生活和游戲等內容,以生動、有趣的游戲形式,形象、具體的呈現出音樂知識。教師要將學生的視、聽、觸等感覺活動與運動、唱歌、表演、游戲、舞蹈等進行結合,指導學生動口、動手、動腳和動腦,全身心融入到音樂世界中。這樣學生將輕松掌握音樂知識與技能,思維能力也得到提升,并受到了美的熏陶。此外,還要加快校園文化建設步伐,定期組織音樂第二課堂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與動腦的機會,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采取啟發式、討論式等方法,讓學生進入到愉悅的校園環境中,這樣學生才有更多創新的時間與空間,并進行獨立思考,創新意識也會逐步增強。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可以按照自身的理解、喜好和特長展開想象。小學音樂教材中大部分音樂有具體的故事內容,根據歌詞能夠了解,要讓學生認真欣賞,感受其中的意境。教師要讓學生按照歌詞創編故事,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加深對音樂的理解。例如:在歌曲《小白船》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將眼睛閉上,在聽歌曲的過程中,想象其表達的意境。當然每個學生的想象力不一樣,產生的結果也不同,演唱效果也存在很大差異,這些都是學生創造力的體現。對于學生的這些差異,教師不能過于強調一致,要鼓勵每個學生都將自身的想象力充分發揮出來,在想象過程中實現自身創新能力的發展,這樣學生的歌詞才更加充滿情感,才能真正打動人、感染人。
教師通過開展音樂實踐活動,也有利于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發展,通過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有效促進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提升。學生在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中,自身的感受能力將獲得提升,并在無形中獲得人格情操的陶冶,從而有效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創造力不斷提升[2]。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欣賞《四小天鵝舞曲》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肢體動作將小天鵝跳舞時的姿態表現出來,這樣有利于充分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此外,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將礦泉水瓶、筷子、易拉罐、茶杯等廢舊物利用起來,自己制作獨特的樂器,并引導學生根據創造的樂器,自己創編音樂節奏,形成獨特的旋律。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作能力。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改革過程中,更加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要根據新課改的相關要求,盡快轉變自身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方法的創新,為學生設置良好的教學環境,通過有趣、生動的教學活動,吸引所有學生的目光,促使他們積極參與進來。教師要合理為學生提供指導,鼓勵他們大膽想象,積極創新,并主動與他人合作,在此過程中學生將牢固掌握音樂知識,也為自己今后的全面發展夯實了基礎。
[參考文獻]
[1]莊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J].黃河之聲,2014,07∶58.
[2]李佳.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2,3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