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力榮
(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
甘肅裕固族自稱為“堯乎爾”,因其發音和漢語“裕固”相似,“裕固“在漢語中是“富裕鞏固”的美好寓意,所以在1953年把“裕固”作為“堯乎爾”的統一名稱。裕固族屬于我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同時也是甘肅省獨有的民族,裕固族主要聚集在河西走廊的中段和祁連山的北部,因為長期受到西部其他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以及在中原漢文化的沖擊下,從而裕固族分成了東、西兩個族群。在這片莫大的沙漠綠洲上,裕固族主要獲得經濟收益是在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過程中,其穩固的裕固族家庭世代生活在草原上,和其他牧民一樣也從事著畜牧業的生產,從日常的勞作和平時的生活中孕育出了帶有裕固族風味的民間舞蹈,并且也有很多特別的風俗,如衣著、成婚和禁忌等等,正是這種文化的傳承演變出了裕固族特有的民族舞蹈,以及其特有的舞蹈動律。
裕固族人基本上都會本民族重要的民歌,因為從他們的童年開始,就在母親的懷里耳濡目染,哼唱著這些旋律優美的民歌。長老們也會耐心地教導后輩們唱民歌來慶祝豐收。每逢有盛大的節日的時候,以及家人和朋友歡聚時,都會載歌載舞慶祝。唱歌,跳舞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而且也會受到特別的尊重。
裕固族人的一個主要的民俗就是喝奶茶。一日三茶,以茶為飯是古老的裕固族人流傳下來的飲食習慣。舞蹈《搖奶囈語》就是把裕固族這一古老飲食傳統提煉成民族舞蹈,主要情節和舞蹈動作表現了裕固人民勤勞和豐收后喜悅的場景。裕固族歌舞《祝酒歌》女子舞姿飄逸大方,男子舞姿豪爽雄壯,以舞蹈的形式表現了裕固人熱情好客、篤誠友善的胸懷。裕固族的婚俗也頗為奇特,舉行婚禮時有新郎射箭、新娘帶頭面、搶新娘等習俗,從這點來說裕固族舞蹈也與民族的生活和民族的習俗緊密聯系。
從祖輩至今裕固族就都逐水草而居,自古就與蒙古族和藏族鄰近,過著游牧生活,把藏傳佛教作為自己的信仰。同樣唱歌跳舞是他們平時生活中最重要的娛樂活動,所以以歌抒懷,借舞抒情就是這些能歌善舞的民族最擅長的。和蒙古族一樣,裕固族舞蹈也都具備優雅、豪爽、粗壯的風格,都擅長用肩、臂、手腕的動作,男子動作矯健挺拔,女子動作優柔靈巧。
裕固族的婚禮習俗文化中新娘的“戴頭面”儀式是最具有民族特色風格的,在婚禮舉行當天,新娘身著裕固族傳統服飾尤其要佩戴表示新娘身份的尖頂紅纓氈帽,參加這一隆重而又熱烈的儀式。舞蹈作品《裕固婚禮》就把裕固族獨特而又充滿民族風情婚禮慶典搬上了舞臺,舞者把傳統婚禮上的“新娘帶頭面”、“馬踏帳篷”和“箭射新娘”等等一些習俗藝術化,充分表現出裕固族婚禮這一古老傳統的特殊性。并且把象征新娘身份的“尖頂紅纓氈帽”夸大了表現形式,起先新娘頭頂紅纓氈帽慢慢走出來,而后新娘們的隊形不斷發生變化,在新娘們手中的氈帽不斷被拋向空中,“帶頭面”儀式就完成了。所以裕固族舞蹈提取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戴頭面”儀式中新娘的動作體態,頭戴尖頂紅纓氈帽右手輕按在帽檐,左手臂隨著身體的上下律動而自然擺動。
因為隨著藏傳佛教廣泛傳播,藏傳佛教在裕固族地區也流傳開來,被藏族文化深深影響的裕固族文化,就體現到藏族舞蹈中“屈伸”動律與裕固族舞蹈“抬壓屈伸”的動律特征具有相似性。舞蹈《山那邊的彩云》就主要以“抬壓屈伸”為動律特征,并在服飾上把象征裕固族特點的頂尖紅纓氈帽加寬了帽沿,舞者雙手掌心朝下,舞者雙手托帽,舞動時上體附隨著下肢做平穩的上下擺動,節奏多變且歡快,通過對把加寬的帽沿擬云的表演方式,體現出了裕固族少女柔軟靈活和對生活的美好憧憬。
裕固族生活地區因處絲綢之路要道,本民族文化所呈現出絲路文化的燦爛光輝。然而裕固族民間舞蹈現在正是需要我們去搜集、改進和革新才能更好的使裕固族民間舞蹈充分發展和前進。無論是藝術性、還是思想性方面,裕固族民間舞蹈都呈現出絢麗多姿的面容,其舞蹈風格別具特色而又感人至深。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北方裕固族人民把自己的民族舞蹈就像一面鏡子、一個窗口生動而又形象地向世界展示出的自己獨特的習俗和民間文化,這也深刻地體現出熱情樸實的裕固族人民向往美好的生活,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途中展示著本民族的非凡智慧和才能。
[參考文獻]
[1]安維武.裕固家園[M].甘肅文化出版社,2008.
[2]郝蘇民.甘青特有民族文化形態研究[M].民族出版社,1999.
[3]甄勇宏.淺談裕固族舞蹈特色[J].甘肅高師學報,2002,09.
[4]馬薇.中國少數民族民間舞蹈選介[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5]張志純.甘肅裕固族史話[M].文化出版社,2009.
[6]翁彬彬.淺析裕固族民間舞蹈與民間歌曲的關系[M].文藝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