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能仁小學 高云兵
在基礎教育階段,教師應該將一部分重心放在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上面,讓學生可以自主思考和動手,這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十分有效,小學數學教師也應該重視探究對學生的促進作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倡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對教學質量、學生素質的提升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在開展小學數學探究學習時,要盡可能讓學生解放思想,懂得探究,實現學習的創新。
許多知識都是通過提問才得以發現的,可以說,學生在頭腦中主動對知識產生疑問,就為展開探究奠定了基礎。教師可以設置具體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數學學科中,學生有許多接觸實際生活的機會,這就給學生產生問題提供了契機。小學階段,學生必然會有一直搞不懂,但是又想去了解原因的問題,在課堂上,教師遇到這部分問題時,學生的求知欲會前所未有得高,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學會有問題,才會去探究知識的本質,這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在課堂上,教師并不能固定課堂教學流程,而是要根據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或者在理解時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否則就會影響教學效果,正確的做法是,教師在確認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針對學生比較感興趣或者存在問題的地方進行探究學習。小學階段,學生間存在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有的學生接受能力比較強,有的則比較弱,對數學的概念也比較模糊。這樣教師就可以利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事情加深學生對數學的理解,例如去超市購物、分蘋果等等,讓學生懂得數學的實際應用。在學習過程中,也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且對敢于提出問題的學生進行表揚,這樣學生就會逐漸養成敢于提問的品質。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應該做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這樣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的作用是最好的,由此,教師就需要在數學教學中融入“玩”的元素。小學生都非常愛玩,這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品質,實現數學教學與“玩”的融合,可以讓學生在樂此不疲的過程中享受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接觸更多探究的方式和過程。在“玩”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并且還可以針對每個學習小組的內容確立玩的主題,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案,之后根據組間交流和討論得出最終的答案。“玩”也不是盲目的,要讓學生對某一個知識產生問題,做出相關的猜想,通過探究學習得出正確的結論。
在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應該具備假想答案的能力,并且能夠以此為基礎制定比較簡單的數學探究活動。教師引導學生解放思想,能夠通過自主思考制定相關的探究方案,這也是鍛煉學生探究能力的主要做法。企業有營銷計劃,學校也有教學計劃,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研究,是為了讓學生的探究學習更加穩定,發揮探究學習的作用。小學階段,學生基本沒有探究學習的經驗,因此,在設計探究方案時也難以有比較好的思路,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高度注意,對比每一個學生設計的教學方案,選出比較優秀的,讓學生闡述好在哪,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后,學生探究學習的效率就會有非常明顯的提高。
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開展探究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讓學生得到答案和結論,而是要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形成研究思維,讓學生體會發現的過程,這個過程最大的好處在于可以發現自主發現知識和創造知識,是一種形成能力的過程。因此,小學階段數學教學探究活動只要保證學生真正參與其中,得到的結果并不是很重要,即使學生在探究活動時沒有得出教師想要的結論,教師也不必在意,而是要看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是否愉悅,在這其中有沒有體現出很強的求知欲,是否在其中表現了自身的思維,只要學生具備這些品質,那么即使學生得到的答案偏離正確方向,對小學生來說也是難能可貴的。在小組學習模式中,教師能夠更加直接地發現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錯誤,教師要做的不是否定,也不是給予學生批評,反而學生能夠得到屬于自己的答案,這就證明學生真的有思考過,真正發動過自己的腦筋,這一點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只有遇到錯誤,才能夠吸取教訓,這對學生后續的探究學習是十分有利的。
當前社會文化氛圍和對人才的要求與過去有很大不同,學生的思想方式、行為習慣、道德品質等等,都是教師在開展探究教學時應該考慮的因素,這樣才能夠營造出促進學生探究學習的環境,真正為學生營造一片探究學習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