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花橋集善小學 馮 晴
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是當今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我認為要檢驗一個學生是否具有數學素養,主要在于他能否做到學以致用,能否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帶領學生發現、探索生活中的數學奧秘,體現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師要緊密圍繞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展開教學,讓原本枯燥的數學問題“生活化”,常見的生活問題“數學化”,引導學生發現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我認為在小學數學世界中探索“生活化教學之路”,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生活化”的課堂氛圍是教師與學生間心靈的橋梁,它能有效地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努力營造生動形象、富有情趣的教學情境,使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變成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話題,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情緒高漲了,學習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例如: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時,教師可采取模擬去肯德基點餐的場景引入新課,出示一些套餐搭配推薦,要求學生挑選自己最愛的套餐,并寫下相應的價格。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得課堂氣氛瞬間活躍起來,同時又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價格相對便宜的套餐,學生很快就能口算出價格總和,而遇到數字較復雜,兩數相加個位超過十或滿十時,學生遇到困難,發現問題,進行思考。此時,老師再將“滿十進一”的新知傳授給學生,做到循序漸進,由簡到難,順應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因此教師利用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快餐食品引入新課,不僅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將生活問題引入數學課堂,使學生領悟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關,利用數學知識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有效地實現了學以致用。
數學教材中的例題主要是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服務的,可是有些教材內容缺少生活化的教學例題,或者有些例題遠離學生的生活,無法真切感知,這樣就給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掌握課堂新授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要靈活使用教材,創造性地為教材內容增添童趣色彩和生活氣息。學生對鮮活靈動的內容激起了學習興趣,發現了“數學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緊密聯系,數學學習生活也就不再枯燥乏味。以教學《認識人民幣》為例,上課前教師可以為每位學生準備一些仿真的人民幣,在課堂中模擬“銀行兌換人民幣”“商店購物”“公園買票”等生活場景,由學生扮演相應角色,全班參與或者小組活動,使得每個學生熟知人民幣,感受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的用處,體驗在生活中使用人民幣可能遇到的問題。教師通過創造性地引入生活模擬情景,使數學內容變得豐富多彩,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到“數學天地”的廣闊,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
又如:在教學《認識時間》時,教師可以開展“說說我的快樂一天”的活動,讓學生描述自己的一天,聊一聊他的作息時間,說一說他在生活中的每一時刻都在做些什么。一方面幫助學生理解時間概念,另一方面,整節課緊密圍繞學生生活,感知親切,體現了數學內容“生活化”。
練習是學生理解、鞏固和掌握所學知識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可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發現,部分學生很不愿意寫作業。其實很多作業題目都是可以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師可以聯系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將練習設計“生活化”,讓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在操作中鞏固了新知,將書本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這就把將“學”與“用”有機結合起來。如在學完《有趣的七巧板》后,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讓學生回家用七巧板拼出一幅美麗的作品,并且讓家長拍照發給老師,評選出最美作品,第二天在課上展示交流。這類練習設計一改書面形式,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生活中探索發現,學會應用數學新知。
再如在學習《認識千米》這一課時,老師可以讓學生放學后圍著操場走兩圈半,看看走一千米大約需要走多少步,需要多長時間。千米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陌生的長度單位,通過走一走,讓學生親身體驗生活實例,感受1千米的長度,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讓學生將課本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中,促進學生探究意識、實踐意識的形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把書本知識與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緊密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探究的意義,感受數學的奧妙。例如,在教學《觀察物體》時,教師可以課前先指定一位學生,從他的前面、后面、左面分別拍一張照片制成課件,在課堂教學的一開始讓同學們猜一猜他是誰,前兩張照片中學生看不到他的臉,只能根據生活經驗猜測,往往容易猜錯,根據第三張照片,學生一眼就知道了他是誰。這個簡單的小游戲以猜班級中的同學為題材,來源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樣子不同”這一知識點,而且將學生的生活經驗“數學化”,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在觀察中自主揭示觀點,享受探索知識后收獲的喜悅。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用善于發現的眼睛去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之光”照亮數學教學之路。學生在參與、發現、思考、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數學之趣,學會從生活中“提煉”數學知識,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教師以這種方式,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思“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用“數學”,做到學以致用,努力培養出新時代所需要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