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海門中學附屬學校 湯雪峰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強調要用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因此各地都在積極推行教育信息化。在“知識本位”教育理念影響下的傳統教學,信息技術旨在提高教學效率,而忽視了教學效度的整體提高。在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今天,現代教學下的主題教學應運而生,信息技術在主題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主題”的確立,有利于教學資源的共享,有利于教學情境的創設。
在數學主題教學中,“主題”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核心,教學活動各環節都將圍繞“主題”來展開,因此“主題”在主題教學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確立一個高質量的“主題”就成了主題教學的一個關鍵任務。確立一個高質量的“主題”,需要教師做大量的統整工作,比如將新課程標準與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將課內與課外資源進行整合,將具體的教情與學情進行整合。這時,如果教師將信息技術運用到主題確立的過程當中,將使工作變得高效而便捷,這就大大提高了確立主題的效率。在進行各種整合前,教師首先要進行大量的認真仔細的調查研究,比如對于學情,教師首先要通過各種途徑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儲備、學習能力、學習困難、學習需要等進行具體分析,才能確定一個基于“學生需要”的“主題”。如果教師將信息技術運用在這些工作當中,將有利于教師對搜集到的各種信息進行加工、篩選、匯總、重組等,以提高工作效度。如在教授“幾何圖形初步”這一章的內容時,由角平分線求角的度數,或由線段中點求線段的長度,在每個角或線段的大小不能準確求出時,需要運用整體思想來解決問題,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對“整體思想”的運用經驗,于是教師運用計算機對調查來的大量數據進行了加工、整理,最后得出了學生對這一思想的實踐經驗不足,因此在確立主題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這些考慮進去,在主題教學結束時,學生要學會解決數學問題時不能只看到它某個方面的特點,而是把關注點和切入點集中于問題的整體上。
實踐告訴我們,進行主題教學,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大量的工作,這對于一線教師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也成了展開主題教學亟需解決的難題。隨著信息技術與數學主題教學的深度融合,這一難題很快就被破解了。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云平臺應運而生。教育云平臺的出現為教學提供了一個綠色的通道,這里匯集了海量的教育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在這里根據所獲得的權限自由瀏覽、下載、在線編輯儲存各種資源,這對于需要大量教育教學資源來確立教學主題的數學教師來說,可謂是雪中送炭。當然,教師還可以將自己在主題教學中運用的教學素材、教學反思等上傳至教育云平臺,以供同行借鑒、使用。
教育云平臺終端設備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使“一課一名師”成為可能。在運用教育云平臺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學將實現以某一班級為“對話”教室,其余教室和其上同一堂課,從而實現了主題教學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又如在同課異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自己進行主題教學的全過程通過教育云終端設備的錄播功能,將其錄制下來,在同課異構集體教研時,大家可以邊看錄像邊進行討論研究,提高了教研的針對性。
主題教學要求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教師需要創設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以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成了點燃學生學習熱情的重要教學手段。
如在教授以“正數和負數”為主題的相關內容時,某教師以“一晝夜溫度的變化”為題材利用計算機制作了一個卡通視頻,視頻中溫度的變化與卡通人物身上覆蓋物的多少一一對應,當教師點中“-5”時,多媒體上了展示一個蓋著被子還直打哆嗦的卡通形象,當教師點中“+30”時,多媒體展示了一個穿著短褲背心嘴里還喊著“好熱”的卡通人物形象,學生們一邊觀看一邊發出會心的笑聲,一堂看似枯燥乏味的“正數和負數”的主題教學,就這樣在愉快的氛圍中展開了。
又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動態視頻,將抽象的理論形象化,使教學過程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如在教授“設計制作長方體形狀的包裝盒”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把一個包裝盒展開平鋪的過程,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動態展示表面展開圖復原為包裝盒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暗示手段,如聲音、顏色、畫面等,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度。
數學主題教學還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合作探究過程中,信息技術也有廣泛的應用,由于已有研究者展開過實踐研究并取得了較多的成果,這里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數學主題教學為信息技術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本文僅根據筆者的一些教學實踐總結了信息技術在數學主題教學中的應用,如信息技術有利于數學主題的確立,有利于教學資源的共享,有利于教學情境的創設等。本文旨在拋磚引玉,期待教育同仁發表真知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