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海門港新區實驗學校 丁水晶
現如今,情境教學在學校的各門課程中都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如何使這一教學模式得到更好的利用,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還需要教師不斷探索。隨著教學實踐的不斷深入,情境教學的應用方式已經不斷更新,現在的情境教學已經由傳統意義上的聯想、想象與生活中相關的內容發展為將游戲、故事以及問題融入教學,情景教學變得更加多樣化,也更加適應學生的學習,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大多數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都對游戲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將游戲融入日常教學活動中,采用寓教于樂的方式,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學生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時,教師就可以在課程導入階段創設這樣一種游戲情境:讓學生把自己的年齡乘一個數,然后再減去或加上一個數,把得出的結果告訴老師,教師告訴學生自己可以猜到他們的真實年齡。經過這種簡單的游戲導入,可以使學生對教師所用的方法產生興趣,進而在這節課程中抓住學生的目光,使他們可以集中精力認真學習這種方法,在這種好奇心的驅使下學會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像這種類似的方法,教師還可以應用在其他章節中,通過游戲的方式,學生既可以學到新的知識,而且對比傳統的教學方式,這種方法更容易使學生產生深刻印象,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當不斷創新方法,給學生以期待感,這樣學生在每次學習新知識時都能產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如果每次都使用同一種方法,久而久之就會消磨掉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做游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習,如果脫離這個初衷,游戲的意義也就不復存在。因此在選用方法時,教師也應選擇適合本節內容的游戲教學方式,只有這樣,才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講故事并不是語文等課程所特有的教學方式,數學教學中也可以應用,而且利用得當可能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可以將數學內容融入故事情節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學習到數學知識。教師應當樹立這樣一種觀念:數學課并不只是讓學生學習應用知識,還應當讓學生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收獲數學精神,學生在受到多年的數學教育后應當具有一定的數學思維,這種思維在以后可以發展成為一種相對理性的思維,有助于學生對問題進行判斷和理性思考,這種思維的形成也可以通過創設故事情境來培養。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數學知識的由來,增強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興趣,例如在教授正負數的計算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擴展相關知識,讓學生了解正負數是在遠古時代開始產生的,在那時人們為了更方便地計算存儲的物品、區別輸入和輸出的物品數量,產生了正負數的雛形——用不同的符號來表示物品的增加和減少,后來人們對正負數有了具體的定義,并用其來區別數量的增加和減少這兩個不同的概念。除了這一節,其他難以運用多樣性的教學方式來講解的課程內容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擴展學生的知識廣度,而且通過故事的講解,學生也會對這部分的內容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在實際的理論教學中也更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許多學生認為數學難度較大且不易理解,出現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具有更多抽象的內容,但實際上這些內容只是看似抽象,它也可以與許多現實生活中的事物產生聯系,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創設生活情景,使數學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更便于學生理解,同時為他們樹立一種數學理念:數學是一門可以學以致用,與生活密切聯系的學科。這種想法會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他們學習數學產生動力。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觀察周圍的事物,看有沒有軸對稱的事物,然后在下節課分享。學生分享的東西越多,說明他們對軸對稱這一概念的理解越深刻,教師在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時也會產生更好的效果。這種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分享的方式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個性展示的平臺,讓他們產生課堂參與感,提高課堂參與的積極性。除了課下觀察之外,在學習新課內容之前,教師也可以以生活情境的方式為學生進行新課內容的導入,例如老師可以將筆放在紙上,然后詢問學生紙與筆的位置關系,進而引出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系。這種課堂演示的方式相對于只看課本上的平面圖形,更能夠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也更易于他們的思維理解。
運用情景教學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對抽象枯燥的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直觀的想象,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感,并且這種方式對于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學生來說更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不斷進行探索,找出更加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精心備課、找出適合的情境素材、了解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程度,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利用這一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