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新河實驗小學 李淑嫻
數學作為嚴謹的理科類學科,其教育方向包括豐富的思維能力和嚴謹的運算能力這兩大方向。從數學思想方法出發,根據對學生進行抽象能力、模型轉化、空間思維等多方面的具體培養,從而完成體系化的數學啟蒙教育和強化教育,進而有效培育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能力。
首先,學科核心素養應該包含學科的科學嚴謹性、教育普及性和社會價值性。學科核心素養必須是以科學嚴謹的學科理論為基礎,結合相關的教育方法后普及性地面向廣大學生群體,并且對于社會具有積極的反映性能和推進性能,這是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本質表現。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里明確提出,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結合學科知識充分對社會做出積極性的推動作用。所以具體結合小學數學的學科性質和教育方向而言,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應該包括具體的數據分析能力、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嚴謹的運算能力和基礎數學應用能力這四個大方面,并由這四個點直接構建成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體系框架。
1.開展綜合性的數學體系化教育
在教育理論中,普遍認為學生的學科素養是經過人工規劃、訓練后的后天養成過程,且任何學科素養的高質量養成都離不開長期的科學規劃和有效的技巧訓練,所以對于數學學科的素養也是一個道理。對數學進行科學性的教學規劃并結合具體有效的運算能力培養,就能夠初步達到標準質量的數學素養能力。具體來講,對小學數學內容進行總體整合,經過老師的科學整理后逐漸形成一套科學嚴密的數學教學體系,在這個體系的引導下進行基礎內容的課堂教學,并結合實踐環節、創新環節,最終為學生形成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提供一套有效的體系化教育指導。
2.對數學的不同領域進行不同的能力培養
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直接反映了數學的學科本質和教育目標,小學階段的數學可以具體劃分為“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數與代數”“數學實踐”這四大教學部分,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老師應該結合具體的課程現狀、學生素養現狀等不同的因素,分別對這四大部分進行各有側重的教學培養工作。在傳授基本知識的基礎上,融合現狀進行有效的創新和教育實踐。
國內教育方面對于小學生的空間理解能力得出了一個結論:“對小學生進行有側重的數學引導,對其數學能力的培養工作具有十分積極的教育意義,在對低年級的學生進行具體的課程實踐過程中,如果老師能夠結合相關的數學模型進行思維創造教育工作,那么學生就能在該部分發展出較好的空間思維能力和數學實踐能力,反之,則會給學生在思維方面帶來不可逆轉的能力缺陷。”
以小學生學習平面圖形這一章節為例,教學標準里面要求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錐等圖形的基本數學資料,即長、寬、高、面積、體積等,并且運用計算技巧進行數學運算。在小學生的具體學習過程中,老師應該從生活中歸納各種類型的圖形,并且結合數學模具,以現實物體的長、寬、高引導至數學圖形的長、寬、高,給小學階段的學生以視覺的感受過渡到數學形式的演繹水平,即化抽象為實際,帶給小學階段的學生直觀性的水平描述,為其進入抽象化的數學演繹帶來豐富的認知基礎。
1.采取循序漸進的數學引導工作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環節,老師應該充分發揮其教學引導作用。通過對學生的數學思維引導、數學運算技巧引導,在數學知識發生、發展的數學環節里,充分去挖掘學生的數學學科潛力,促進學生自主解決數學問題。
2.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小學階段面對的學生都是年齡小、心智較不成熟的兒童,這個群體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情緒控制能力很差,具體的學習生活都極易受到心理方面的影響。所以作為老師,應該主動營造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積極在班集體里營造積極、輕松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在物質基礎上為其提升數學學科素養做好鋪墊。
3.鼓勵性教學,充分挖掘學生的數學潛力
老師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應該注意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溝通方法,面對小學生的教育工作,良好的溝通技巧能夠起到決定性的積極作用。面對小學生,老師應該在培育其學科素養的過程中,充分觀察學生在數學不同方面的優缺點,挖掘其數學潛力,并且積極鼓勵學生,讓學生形成對數學學科的心理自信,這樣對于學過的知識能夠進行自主性的鞏固和創新,提升其數學綜合能力。
數學學科素養的本質是一種科學文化素養,對小學生進行數學綜合素養的培育工作就是一種文化教育工作,其形成的過程是長期的,需要經過科學的規劃和有效的技巧指導。所以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老師應該充分發揮其引導者的身份和作用,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進行科學的整理和規劃,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形成數學素養,提升其綜合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