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新沂市新安中心小學 狄技術
在小學數學學習階段,熟練掌握各種圖形是小學課堂的重要內容之一。圓形是數學課堂中的重要學習內容,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后,小學生還需要學習和認識圓形。在小學生的日常生活里,對圓這種平面圖形有著模糊的認知,如何將他們這種模糊的認知轉化為數學理論知識,需要教師進行科學的引導。通過數學課堂的有趣教具,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常見的圓形圖案結合課堂知識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理解。在具體學習時,可以引導從學生日常熟悉的圓形物體入手,指導學生自己總結圓的相關規律,利用教具動手畫圓。在教具的使用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認知和總結關于圓的特點,用教具去驗證圓的相關理論,提高“圓的認識”課堂的趣味性。
教具的使用能幫助教師和學生將枯燥的數學知識化為他們手中直觀的教學工具,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動手動腦的積極性。小學生對待一些趣味性的教具好奇心強,如果把他們的好奇心應用在“圓”的相關數學教具的操作使用上,將會打消他們對數學課的畏懼心理,通過指導他們自己應用教具,培養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在指導學生使用教具時要考慮到他們的年齡特點和教學要求,使用的教具要直觀、簡單、趣味性強。除了向學生演示教具的使用,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去利用教具理解數學課堂的內容,鼓勵他們自己動手去操作教具。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有關“圓的認識”,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什么樣的圖形是圓形的?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樣的物體是圓形的?在教室里什么物品是圓形的?通過提問引起學生對“圓的認識”相關問題的初步思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向學生展示關于“圓”的教具,指導學生自己動手畫圓,并以圓形為基礎畫出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如鐘表、輪胎、籃球等。由觀看教具到自己操作教具,明白關于“圓”的有關認識,可以將相關的“圓”形教具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還可以利用教具自己探索關于“圓”的理論和概念的內涵,加深對“圓”的概念的理解。
數學中圖形的認知是對空間思維想象能力要求很高的課程,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單純靠教師的機械灌輸,學生雖然對概念進行了反復記憶,但是并沒有真正理解相關概念和理論。因此,這樣的機械記憶很難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要求。就“圓的認識”這一課來說,單純的理論講解使得他們對圖形的認識并不深刻。在小學數學課堂上使用數學教具進行課堂導入和理論的講解,能夠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小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時,在積累了大量的數學公式和理論后,通過教具的演示理解了相關理論,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教具時的實踐將教學理論進行了滲透,比如“圓的認識”中的圓心、半徑、直徑、周長問題等,都可以通過傳統教具配合教師的理論,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圓的認識”中理解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相關理論時,具體的學習和應用中,教師除了向學生展示各種圓形教具外,還可以鼓勵他們自己繪制圓形,如在硬紙板上繪制一個圓,把自己繪制的圓形裁剪下來;自己繪制圓形,學習它們的周長、面積等公式,根據繪制不同半徑的圓,探索圓的面積隨半徑大小的規律變化。鼓勵學生發揮傳統教具的新用途,讓數學課堂變成探索和發現的世界。
小學生正處在思維活躍的年齡,也是數學思維養成的重要階段。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的限制,對數學學習的專注力容易因課堂學習內容枯燥而下降或轉移。如果能將數學知識通過有趣的教具進行體現,他們就能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這種積極性使得他們能夠帶著問題去主動學習和探究,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反之,枯燥的事物無法引起他們的興趣。數學學習有大量的理論和公式,如果能利用好各種趣味性的教具來演示圖形的認知以及公式的推理過程,引導他們直觀理解數學知識,能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可以由教師進行講解,避免因為教具的過度使用模糊了真正的教學重點。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有關“圓的認識”,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尋找和發現生活中的圓形,鼓勵他們自己利用手邊的文具去繪制圓形。對于一些學習和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指導他們自主使用圓形教具,還可以鼓勵和引導他們自己利用教具去解決問題,具體演示時可以拿一個車輪比較大的玩具汽車,引導學生觀察汽車的輪胎形狀,拉動汽車前進時,指導學生觀察圓形輪胎的運動情況,觀察結束之后,再將玩具汽車的輪胎拆下,換上長方形的“輪胎”,觀察汽車的運行情況和輪胎形狀的合理性。由這些直觀的教具展示,加深學生對“圓的認識”課程的印象,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將教具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中,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積極性,對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在學習“圓的認識”一課時,通過圓的相關教具的使用,可以讓學生直觀認識到圓的理論,并能積極與生活中的圓形相聯系。教具的使用可以幫助他們理解枯燥晦澀的公式和理論,引導他們自主學習和使用教具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