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佩佚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重慶 401120)
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集中、系統性傳授知識的平臺,也是當前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但是,當前高職院校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現狀并不樂觀,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學生文化傳承意識不強,傳統文化課程建設乏力,傳統文化教育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觀念未將傳統與現代結合,教學方法不夠創新,圖書館等傳統文化資源建設不到位等方面。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高職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意識非常薄弱,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也不高。主要是兩方面因素造成,一方面在大學以前的教育過程中,學生普遍缺乏對傳統文化的系統性了解,除個別因個人興趣愛好而鐘情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生外,大部分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沒有更深甚至是基本的了解,這也與應試教育體制有一定關系;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規范的誦讀、讀寫訓練,高職學生的文言文功底普遍較差,導致學生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文言文形式的作品深奧難懂,形成學習傳統文化的思想和現實障礙,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不高。
課程計劃中體現傳統文化的科目和課時少,相關教材中體現傳統文化的篇幅和內容少。就傳統文化課程建設而言,已經引起本科院校的高度重視,2009年開始,成都大學就在全校本科生開設“國學經典導論”公共必修課,而高職院校則尚未看到有相關的課程建設先例,可以說重視程度上是相對不足的。我們認為,高職院校也應當加強傳統文化課程建設,可先從校本教材編寫開始。一是教學目標設定上要將傳承傳統文化作為重要的目標設計,二是課程計劃中加大傳統文化通識教育課程的分量,三是教材建設上提升傳統文化的時間量度(中國古代各時期的優秀文化)和空間范圍(中國南北各地域的特色文化),四是加強相關課程和教材中傳統文化的系統化程度,避免碎片化的文化傳承。
高職院校通識教育教師隊伍的入門門檻較低,所學專業和學歷層次也層次不齊,對傳統文化的系統化把握難以保障,且相關主管部門和學校也未引起足夠重視,對教師的傳統文化培訓力度不夠,導致高職院校的傳統文化傳承面臨師資數量和質量的困難。教師對傳統文化沒有系統性的較為全面的把握,教學效果必然難以達到最佳狀態,文化傳承也無從談起了。我們認為,要提高高職院校傳統文化課程師資力量,一是要加強高職院校通識教育特別是語文等學科的師資配備,從專業性和對傳統文化系統掌握方面選配優秀教師進行充實;二是要強化對高職院校教師的傳統文化培訓,促進其不斷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掌握,以充分發揮其傳統文化傳承引導者的作用。
從目前高職院校傳統文化類課程現狀來看,就傳統文化講傳統文化的多,普遍未樹立起傳承傳統文化是為了更好的建設現代文明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引古喻今、用傳統文化啟發學生思考現實問題的思維和手段還較為缺乏。在傳統文化精神實質的闡發和現代性轉化方面,還沒有做到傳統與現實的銜接和結合,難以達到文化傳承的實質性效果。
目前的教學方法多囿于傳統的講授法,缺乏運用綜合性教學資源的意識和方法,難以激發新生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關注。我們認為,應當根據高職學生特點,利用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創新傳統文化教學方法。一是科學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升學生關注,可以利用傳統文化紀錄片、繪畫作品、動畫作品等音視頻資料,提高課堂活躍程度;二是適當開展課堂外教學活動,利用學校社團和學生組織等渠道,組織學生到人文古跡、紀念館、展覽館、文化館等進行參觀學習,用實物和圖文并茂的資料啟發學生感悟中國傳統文化魅力;三是可以將校外傳統文化資源引入校內,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校園、國學大師系列講座等活動,讓學生在校園中也能深刻體會到精湛的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樹立民族文化自信,進而自覺主動的去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高職院校圖書館普遍未對傳統文化資源進行系統化建設。從館藏資源來看,傳統文化較其他學科或領域的資源相對不足,沒有專門的傳統文化特色文獻專區,傳統文化相關的電子、紙質資源庫的構建也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形成合理的傳統文化藏書體系和傳統文化氛圍營造。同時,圖書館的環境營造中,也缺乏具有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難以形成傳統文化傳承的文化氛圍和培育環境。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弘揚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已經上升為我國教育事業的戰略決策。因此,高職院校應當針對問題,從培育學生傳承傳統文化意識,加強傳統文化課程建設,提升傳統文化教育師資力量,革新傳統文化課程教學觀念,創新傳統文化課程教學方法,強化圖書館傳統文化資源建設等方面著手,形成高職院校系統化、集中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體系,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造性發展提供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