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翠花
(廣州市番禺區市橋實驗小學,廣東 廣州 511400)
學校對小學田徑教學的忽視會導致學校對體育教學的教學經費投入不足,很多學校都不具有較為優質的田徑課堂上課的場所,而且對于體育器材的更新也特別慢,很多器材都已經老舊不適合在田徑教學課堂上使用。除此之外,很多學校由于缺乏提高小學田徑教學模式的意識,對田徑教師的招收和培養也不是很重視。學校對田徑課堂的不重視加劇了田徑教學模式改革的困難程度。
通過調查總結數據可知現在的小學生大多都對田徑運動缺乏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認為田徑運動過于枯燥和勞累。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由于目前的小學田徑教學課堂氣氛沉悶,內容枯燥,教學內容非常的單調。田徑項目大多都是以跑、跳等動作居多,現在很多田徑老師只是按照教學大綱簡單的進行田徑運動的技術和知識教學,而不設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游戲和互動,就會導致田徑教學課堂缺乏趣味性,內容十分的單一和枯燥,而且由于小學生大多還比較缺乏自控能力,注意力不會集中太久,課堂氣氛的沉悶就會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對田徑項目的興趣。另一方面有些家長會給孩子灌輸學習至上的觀點,使小學生從小就樹立學習才能有出息的思想,將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各種課程的學習當中,從而忽視了對田徑體育的學習和身體素質的培養,逐漸的小學生也會由于對田徑運動的不了解而逐漸失去對其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很多教師對學生的田徑訓練和課堂教學的項目沒有明確的規劃,只是盲目的進行。而且很多學校由于田徑教學師資力量配備不足,教師的自身素質也不夠,很難注意到學生自身的體育素質差異,對學生體能方面的差異不夠了解,在安排教學項目時,不能對學生因材施教,從而造成體能好的學生的潛能不能夠被充分的開發,發現不了田徑方面的優秀人才,而體能相對較差的同學也接受不了田徑課堂教學訓練的強度,很難體會到田徑運動的樂趣,容易產生消極抵觸情緒,阻礙了小學田徑教學的良好開展。
要想提高小學田徑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學校、體育老師和家長、學生應該從觀念上開始轉變。重視對小學生的田徑教育,綜合的利用各種教學的模式。學校應該加大對小學田徑教學的經費投入,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進行田徑運動的場所,而且定期的更換教學設備和體育器械,為小學田徑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一個比較良好的物質條件。家長也應該提高對孩子體育鍛煉的關注,充分的發現孩子的體育天賦,為祖國培養優秀的田徑運動人才。此外,學校應該充分的利用綜合體育教學模式,轉變傳統體育教學的單一模式,讓體育教學模式向多樣化趨勢發展。體育教師可以弱化體育教學的競技性,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參與到田徑的各個項目當中,體會田徑教學的樂趣,在田徑教學課堂上不斷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收獲身體和心理的健康。
田徑運動在訓練過程中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因此,田徑教師應該運用一些技巧對小學生進行田徑教學,充分地將田徑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學習結合起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逐漸對田徑運動產生興趣并能夠認識到田徑運動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做游戲的方式充分的調動課堂的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氣氛,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田徑教學的課堂當中,并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建立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幫助田徑課堂營造更加和諧的氣氛。課堂上田徑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鼓勵學生多問問題,多參與活動,并適時對參與課堂問答的學生進行表揚和獎勵,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性。
田徑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會影響到小學田徑教學的質量,因此學校在招收田徑教師時,應該注重對其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的考察,并對招收的教師進行定期的培訓,使其能夠掌握最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田徑教師在進行田徑授課時,要充分意識到每個學生在體能方面的差異,科學地制定田徑教學的項目,對學生實行差異性教學。對體能較好,對田徑運動有天賦的同學應該合理的增加田徑項目的訓練強度,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為祖國的未來培養人才。而對體能相對較差的同學,可以以增強身體素質,鍛煉身體為目標安排訓練內容,達到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現階段,小學生的課業負擔普遍都比較多,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夠保證學習的質量,而有效的小學田徑教學模式就是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最好辦法。因此,各個小學校長和體育田徑教師需要不斷地發現田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增強學生對田徑運動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鍛煉出良好的身體素質以面對緊張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