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博萍
(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91)
伴隨著當今經濟市場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對人才標準的提高,我國高職院校中的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模式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高職院校對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表示出非常高的重視程度,市場營銷因其自身就具備顯著的實用性特點,因此,高職院校中的市場營銷專業教學的目的便是培養理論與實踐能力兼具的專業營銷人才。以下是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市場營銷學教學經驗,就如何創新市場營銷學的教學模式提出自己的幾點拙見。
市場營銷專業與一般專業不同,其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有著非常高的要求,但是,在當前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模式當中,教學的側重點還是集中在理論教學層面,雖然也有實踐教學的內容,但是其還遠遠不夠。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模式重理論、輕實踐的具體表現:
第一,實踐教學和檢驗標準都流于形式。眾所周知,近些年來,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人數規模一直都處于不斷增加的狀態,也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進入到高職院校學習市場營銷專業。人數的劇增便加劇了高職院校對學生實習任務的安排難度,很多學生也因此沒有辦法參與到學校組織的企業實習活動當中去,而是自己去尋找實習的機會,而學校對學生實習經歷的認證也只需要一份實習證明就可以了,至于學生有沒有真正參與實習便無從考證了。高職院校的這種作法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營銷實踐能力是非常不利的。
此外,即使有學生參與的是學校統一安排的實習活動,教師也很難做到實施有效的監督與檢查,因為高職院校在安排學生實習時,呈現出明顯的分散形式,市場營銷學專業的學生,三五成群地被安排進入企業實習,單純憑借教師的個人精力完全不能照顧到所有的學生,監督與檢查力度不夠的實習,只能導致最終的實習流于形式。
第二,欠缺完善的實踐教學質量評估體系。信息化背景下,培養和提高市場營銷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最首要的基礎便是要具備一套完整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但是,縱觀目前高職學院市場營銷學的教學實際,其關于實踐教學質量評估系統還非常不完善,這就導致市場營銷學專業的實踐教學沒有具體的標準和制度可依,教師的教學工作存在著很大的隨意性,其必然會嚴重影響到市場營銷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
目前,雖然我國各類高職院校都在積極致力于市場營銷學教學模式的創新工作,但是,很多高職院校因為受到各種客觀條件和因素的限制,而使得教學模式的創新速度逐漸放緩,創新效果也難以得到驗證。諸如,改革經費不到位、實踐場地受局限、教師專業能力不足、實訓企業不配合等等,這些都是當前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創新教學模式工作中展現出的普遍性問題。
筆者建議,市場營銷專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其互聯網等先進教學技術,實現交互式教學。
具體分析:教師借助先進的教學技術,給學生們講解和演示清楚具體的操作知識,與此同時,教師在構建知識系統的過程中,還要充分利用起專業軟件的檢測功能,將學生們需要掌握的知識點一并輸入到檢測程序當中,在課堂上就本節課所講授的知識點進行實時檢測,實現交互式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必須要重新樹立起信息化的教學理念,將信息化融入到市場營銷專業教學的方方面面,讓學生們切身感受到信息化的重要作用。但是,筆者建議,教師在進行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注意避免出現以下幾種錯誤傾向:
第一,太過全面。信息化教學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的資源,但是,教師必須要把握好教學資源的使用限度,要對學生的學習需求有著清楚的認知,市場營銷專業人才需要了解知識的確很多,但是,切忌因為需求多就出現盲目教學的情況,對于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來說,精重于多。
第二,對學生有過高的要求。信息時代對一個人的專業素養的確有著更高的要求,但是,教師必須要清楚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要了解他們的學習能力,不要不顧現實地一味要求學生們去學習各種知識,拿下各種專業證書等等。
市場營銷專業要求學生具備超強的實踐能力,因此市場營銷專業的考核內容中需要同時包含兩項內容,分別是學生理論知識的考核和實踐能力的考核,因此,筆者建議高校在創新教學模式時,在其考核制度中重新分配理論與實踐考核的比重,以考核制度來引起教師和學生對實踐能力的重視。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必須要積極創新教學模式,竭盡全力為社會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廖世陶.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信息化課堂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消費導刊,2017(19).
[2]賀韌.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創新研究[J].時代農機,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