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 晶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山西 太谷 030800)
將學生參與到由高等院校開展的課堂外素質教育活動之中的課外學分綜合納入學分管理中的制度即為課外學分制度,各個高校隨著當今社會逐漸增加的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而在人才培養體系中引入課外教育計劃并作為重點內容進行管理,課外學分修讀管理亦稱為大學生日常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
目前對學生德育情況的考核常通過對學生參加活動進行操行評分并核算年度評分進行,獎學金和助學金的評選結果直接受到操行評分的影響。通過操行評定能夠對學生參加課外活動起到積極作用,而對于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效果卻不理想。高等院校根據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和理工科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內涵和特點制定了合理的課外教育計劃并設置“課外學分”制度[1]。課外學分制度鼓勵學生根據自身愛好及特長選擇要參加的課外活動并在修滿學分后獲得順利畢業的資格。課外學分制度對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積極性有更高的調動作用且培養其創新發展能力。將課外學分制度與操行評定進行有效結合后更能在整體上推動學生自身素質的發展。
設置選修項目時要保持與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一致且相互助推,即對學生修讀課外學分有引導性又要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多樣化的教育形式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提升以滿足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同時各個學院設置選修項目可以與學院學生的自身情況特點進行結合,設置不同的學分分值。如理工科學生可通過增加創新設計和科學研究方面的學分分值,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以提升自身科研創新和動手實踐的能力等。
制定規章制度只是第一步,而制度的實施則更加困難,實行課外學分管理的前提條件是公正、公開,只有得到老師以及學生始終的重視才能推進課外學分制度的進展,其基本保障是進行有效而及時的專人管理認證。課外學分制度的監管年級負責人是輔導員,認定學分的管理機構為團委學生會素質擴展部門,而問題聯絡人則是班級中的組織委員,通過這種有效而明確的管理制度能夠增強學生的重視程度并保證管理公正性。
學分管理中課外學分修讀的管理要重視結果更要重視過程,而《大學生成長日志》包括學生基本信息、家長及輔導員對學生的學期綜合評價、學生修讀課外教程后的想法以及蓋章認定等部分,以此作為依據進行學分認定相較于簡單的記錄方式更能夠準確有效的對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態進行評定[2]。
在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中應用課外學分修讀管理既對學生的大學生活進行有效的豐富充實,又提供了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的機會,學生工作者通過此種制度對學生想法有更多了解,學生也能夠學習到更多知識,作用十分顯著。
通過獎勵學分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或者學院組織的社會實踐性、文化藝術性以及課外科研訓練性等活動中,一方面對校園文化氛圍的培育創造提供良好條件,另一方面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對學生的創造潛能及個性特征的塑造和培養意義重大。
學生的自我服務、管理及教育意識的培養均是大學生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內容,學生需要通過自主選擇完成相應項目修讀課外學分,這就要求其設定自身目標并認真堅持實施,從而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3]。
在大學生的專業課堂之外設計課外學分項目,第二課堂與課內教育相互結合對學生的課余生活進行充分而合理的利用。相較于宅在宿舍、上網、打游戲,學生選擇符合自身特點及需求的課外活動對其課余時間的利用更加合理而有利化。
《大學生成長日志》包括學生基本信息、家長及輔導員對學生的學期綜合評價、學生修讀課外教程后的想法以及蓋章認定等部分。進行學分認定時需要學生自主填寫成長心得,以此可對學生在每個學期的日常生活學習狀態進行一定了解并對其大學生活中的成長軌跡有一定把握。此外,通過成長心得的填寫,學生也更能對參與到課外活動中的收獲體會進行歸納并反映出自身真實體會。
在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創新性實行課外學分修讀管理能夠在一方面有效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在另一方面又能在學分管理過程中融入貫穿繁瑣的日常管理工作。通過探索性實踐實施結果發現,課外學分修讀管理對學生參與課外活動以及學習的積極性有著充分的調動作用,同時使日常管理工作脈絡更加清晰明確。故對工作的形式方法進行探索創新能夠加倍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從而培養出更加符合當今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全面化人才。
參考文獻:
[1]崔杰,梁虹.民族院校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實踐探索——以大連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為例[J].科教導刊,2017(22).
[2]劉延冰.高校學分制教學管理問題與實踐途徑探索[J].高教學刊,2017(3):126-127.
[3]蔣麗云.學分制模式下大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實踐與探索——以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7(2):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