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思文
(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6)
高校體育教學的目標是在規定的條件下,體育教學工作達成的最終目標。但是實際情況下,主要是依靠教學大綱,缺乏對學生身體素質以及客觀條件的考察,往往教學目標達成有偏差。當今的教學改革要求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有特定的導向體系引導學生進行由淺及深的引導,以期達到最大的教學成果。
目標導向理論是教學實踐的重要理論。主要是通過四個方面進行引導:目標陳述,任務分析,教學方法和技術選擇與教學目標的檢測。如,在陳述目標中,分為大目標與小目標。小目標是每一步需要完成的目標,而大目標是小目標的匯總。任務分析是將任務具體化,通過將總體目標具體細分,可以讓任務完成的更加有條理。教學方法和技術的選擇是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學方法和技術的選擇關乎到學生的興趣,課堂氣氛與教學成果。教學目標的檢測應該關乎到教學的每一步,教學目標應該貫穿教學任務的每一個環節,總目標與分目標相結合,教學過程考核與教學結果考核相結合。
目標導向理論應用在排球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明確自己學習目標,并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手段,同時也可以讓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優化教學手段與教學技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客觀診斷自己的學習,發現學習難點,并通過目標導向理論進行逐級突破,教師通過目標導向理論對教學目標進行分級設定,使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掌握技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的認知動力及培養學生學習情感與能動性。
排球墊球是排球的基本動作之一,是通過全身協調用力的基礎上,用手臂迎擊排球從而使排球反彈的一項擊球技術。墊球要求合理的準備姿勢,擊球手勢,擊球動作,擊球部位,以及手臂與地面的角度等;同時,墊球也是銜接接發球,傳球吊球,回球,扣球等各種球類的最基本動作。因此掌握墊球技術至關重要。
以正面墊球技術為例,主要四個關鍵點,夾,插,蹬,送。準備姿勢:學生面對來球,成半蹲姿勢站立,雙掌根疊在一起,兩拇指平行,手腕下壓,兩臂外翻成一個平面。擊球手型:雙手抱拳,拇指平行;兩手掌根緊靠,手指重疊合掌,拇指平行;手腕互靠,雙手放松,以第二種居多。擊球部位:以前臂腕關節以上10厘米橈骨內側平面為宜;擊球點為球的中下部。手臂角度:手臂墊球平面與地面的夾角影響擊球的弧度高低,應協調用力,控制方向。
排球是高校體育的傳統項目,隨著近些年新興體育項目的發展,排球因場地設施以及本身隔網練習等弊端對學生的吸引力越來越低,女生對此的積極性更是不高,因此教學中存在一定的難度。
1.提高女學生的興趣
排球這項運動對技術要求高,墊球,傳球,扣球等非常考驗學生的體力與耐力及配合;同時隔網運動,對初級學生來說,難度很大。一場比賽下來,失誤多,配合少,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傳統的排球教學缺乏創新性,學生面對排球練習枯燥無味,這也排球運動開展不好的原因。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目標導向的第一步。
2.制定分目標與總目標
排球的正面墊球看似簡單,實則包括不少動作要領。因此,在目標導向理論的實踐中,可以將正面墊球動作進行目標陳述,分解講解與選擇合適教學方法與技術,測試成果。如準備姿勢,引導學生正確站姿的目的是為了正確迎擊排球;擊球手型要達到一個什么目標以及擊球點要找到正確的擊球點;手臂角度以及擊球用力需要控制在什么范圍。這些都是分目標,同時也為了達到總目標。這就是目標導向理論應用在實踐中教學目標檢測的具體實施步驟。
3.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風格對教學成果有很大的影響甚至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肯定的是,學生喜歡有趣的課堂,充滿歡樂的課堂,不喜歡死氣沉沉的課堂。因此,教師提高自身教學水平與教學風格是實施目標導向的重要步驟,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及教學技術的應用,使每個同學都能在課堂中有所收獲,教師寓教于樂,學生寓學于樂學,教學效果也會更好。
1.設置激勵機制
在排球教學中,利用目標導向理論可以將墊球這項學生興趣不高,技術難度較大的總目標分解成各個小目標。小目標較大目標更容易實現,降低了難度,學生很容易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樣一來,學生學習主動性就會提高。與此同時,教師設置獎勵機制,可以讓學生始終有種積極向上的求知欲,有助于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
2.加強師生互動
傳統的體育教學,教師教,學生學,其中缺乏互動,學生機械的模仿教師,教師沒有處在學生角度去感受教學方法與技術是否得當,教學效果不顯著。引用目標導向理論,通過對目標陳述,任務進行分析,教學方法改進,教學目標檢測這四個方面,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的掌握情況,并及時進行反饋與糾正,教師與學生加強溝通與互動,會較好的達到教學效果。
3.及時修正與評估
引入目標導向理論可以將教學過程細分并且具體化,并在每個步驟中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及時修改,以避免造成大的教學事故。運用目標導向理論可以很好實現教學的有機銜接,保證教學過程的規范性與完整性。
參考文獻:
[1]吳斌.目標導向理論在體育院系背越式跳高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
[2]呂燕.如何保持學生注意力[J].孝感職業技術學報,2000(4).
[3]毛振明.體育教學科學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