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黨史縱橫
1951年,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鎮壓反革命運動,早在中日甲午戰爭時即已投敵叛國的大連地區最大的漢奸劉雨田和張本政,是此次運動中追溯最為久遠的歷史反革命。
劉雨田,1870年生于大連普蘭店的地主家庭;張本政,1865年生于旅順水師營,年輕時務農從商。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初始,張本政即在山東威海投靠日本特務高橋,向其出賣清軍情報。10月24日,日軍在大連花園口登陸,劉雨田與其父一起投靠日軍間諜神武光臣少佐,并為日寇充當向導。與此同時,張本政也隨日軍回到東北。11月21日,正是在張本政的引領下,日軍向旅順口發起總攻,并于城破后殺害我無辜同胞2萬余人。
甲午戰爭結束后,劉雨田和張本政因漢奸罪行遭到清政府緝捕,分別逃往日本和山東。1904年至1905年,日俄爆發瓜分朝鮮和中國東北的不義之戰。劉雨田和張本政又回到東北,再次為日軍充當向導。自日俄戰爭至抗戰勝利,大連人民在日本法西斯的奴役下呻吟,劉雨田和張本政卻因賣國而飛黃騰達。日本天皇曾多次接見這兩個大漢奸,劉雨田被任命為關東都督府“囑托”(高級顧問);張本政歷任重要偽職達49項之多。上世紀40年代,為支援日寇進行太平洋戰爭,劉雨田曾一次賣掉1200畝土地和200間房子,獻納“雨田”號飛機兩架;張本政更為日寇提供輪船32條、捐獻飛機數十架。而這些對兩個漢奸來說尚只是九牛一毛。
1945年日本投降后,劉雨田以務農為掩護隱匿于西安;張本政則糾集漢奸死黨,繼續從事反革命活動。鎮壓反革命運動開始后,張本政、劉雨田先后在天津和遼源落網并被押回大連。1951年6月10日,張本政在萬人唾罵聲中被押赴刑場,執行槍決。同年9月10日,劉雨田也在新金縣公審后伏法。此時距甲午戰爭已整整57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