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焱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
多年以來,眾多聲樂學者對聲樂表演藝術相關內容關注較多,研究成果也非常多,可是卻很少關注聲樂表演技巧和音樂藝術風格之間的矛盾統一的關系。事實上,本人通過多年從事聲樂教育的經驗,認為聲樂表演技巧和音樂藝術風格相互間關系相得益彰。所以,傳統民族聲樂的表演者應該在音樂表演藝術的具體實踐過程中,多多關注此種辯證關系,首先不要過多炫耀表演技巧,防止出現表演藝術風格的蒼白無力和空洞化現象;同時也不能過多凸顯音樂藝術風格自身特征,這樣會使聲樂演唱基本功水平降低。深刻理解聲樂表演技巧和音樂藝術風格兩者相互間的關系,對于繼承和發揚傳統民族聲樂其音樂藝術特色,促進中國民族聲樂表演藝術的科學健康發展有非同尋常的積極意義。
藝術的發展離不開具體實踐。我國民族聲樂表演藝術歷經社會滄桑巨變,且在眾多藝術具體實踐過程中形成了非常豐富的理論成果;且在20世紀早期,通過東西方文明的融合,我國傳統聲樂表演藝術很好地汲取了西方美聲唱法的技巧和相關理論知識,逐步形成了集科學和具體實踐為一體的,同時又有某種程度開放性質的中國民族聲樂表演藝術的體系。通過具體的藝術實踐顯示,西方美聲唱法中的腹部支撐呼吸技法等和我國傳統民族聲樂表演相關理論中所提到的“丹田運氣”是非常相似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是相同呼吸技巧的另外一種形式的表達。此外,我國民族聲樂相關理論提到的“字正腔圓”說法,其實和西方美聲唱法所注重的發音的時候聲音聽起來飽滿,兩者強調的技巧實際是一樣的。因此,我國民族聲樂表演相關理論實際上是一種開放的、兼容并包的科學理論,對聲樂表演的技法有重要指導意義[1]。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逐步形成中國獨特的歷史文化特點、思維表達方式以及獨特的審美情趣,且在音樂藝術范圍內最終形成了淳樸、優美、形象傳神的藝術審美追求,以恬靜、清脆、飽滿、亮麗為美,以上都最終推動了我國民族聲樂表演技巧的形成。我國傳統民族聲樂演唱對表演者所提出的要求是:第一,擁有明亮干凈以及優美圓潤的音色;第二,經過呼吸方面的培訓,使表演者在演唱的時候具有深沉綿長持久的氣息,以確保較為穩定的表演狀態;第三,讓喉部處在較為穩定與放松的狀態,使氣息能夠順利通過;第四,要使發出的聲音更加厚重和響亮,需要有相當程度的頭腔共鳴。此種較為科學的演唱技巧能夠讓聲樂表演者切實展現寬廣厚重和細微綿長、潑辣和輕聲溫柔完美融合的豐富多樣音色,從而貼合中國人民那種含蓄內斂與溫柔淳樸厚重的審美情趣。與此同時,也恰恰是這種審美情趣與追求,我國民族聲樂表演藝術以此為標桿,使這種標準逐步獲得補充與優化。
眾所周知,我國民族聲樂表演藝術是極具濃厚東方特征的音樂藝術。中國獨特的語言和民族風俗人情的多元化形成了多元化的風格。第一,悠久的聲樂藝術發展史形成了我國民族聲樂表演藝術的多元化。聲樂實際上就是一種展現人們對現實生活和對人生領悟的藝術表現形式。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音樂作品在表達人們內心情感、音樂作品的創作藝術素材以及藝術表現形式等藝術風格是不一樣的,受當時社會的價值取向、社會風尚、藝術風格等眾多因素的作用,同時也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反映以及社會歷史文化的真實展現。第二,中國的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也使得中國民族聲樂表演藝術呈多元化趨勢。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故孕育了各具特色和豐富多彩的多元化的文化形式。多元化的地方特色文化又對該地域的音樂表演的藝術風格最終形成產生重要影響;甚至民族相同而地域不同,也會使各個地方的音樂因素風格不一樣。以中國漢族民歌來說,盡管都是漢民族的聲樂表演藝術的范疇,不過其藝術風貌是不一樣的,中國北方漢族民歌豁達爽朗,而中國南方漢族民歌感情細膩,東部地區漢民族民歌秀氣雋永,西部漢族民歌樸實。又如,中國陜西北部地區和陜西南部地區的漢族民歌,盡管在空間上距離很近,但是兩地區民歌的藝術風格卻有很大的不同:陜西北部地區民歌的藝術風格自由、豪邁、奔放,音調高聲音嘹亮,給人一種粗獷之感;陜西南部地區因為地域上的結構特征,又因為深受歷史文化因素的影響,它的民歌藝術風格卻展現出音樂旋律柔美、音樂結構舒展行云流水、情感縝密溫柔等特征。
民族聲樂就是日常生活在相同地區、運用相同生活語言,同時具有相同或相似心理素養的人,透過聲音這一媒介展現思想情感和展示日?,F實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相同的文化積淀肯定會形成相同或者相近美學藝術特征的藝術表現種類。盡管中國民族聲樂表演藝術風格展現出多元化的基本特點,可是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內容中的重要內容,它仍有鮮明的不同于西方的一種文化藝術的特點。其一,中國各個民族的勞動人民通過辛勤勞動,創造了璀璨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聲樂表演藝術,相同的歷史文化積淀形成了中國民族聲樂表演藝術獨具一格的審美準則;其二,中國民族聲樂涵蓋了民歌、傳統戲曲、曲藝和當代民族聲樂演唱技法,以上藝術表演形式在其演變的過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吸收和借鑒,這也給各種藝術表演形式相互間的共同性形成了一個重要條件。所以,我國民族聲樂表演藝術風格在有其某種程度的不同性之外,和別的國家與民族的聲樂表演藝術相比較,中國民族聲樂表演藝術整體上仍然展現出具有整體中國東方特色的藝術風格。比如我國民族聲樂音樂旋律基本上是以五聲和七聲調式為核心,又融合了中國民間戲曲表演藝術、傳統曲藝以及中國各地多樣的民歌演唱所兼具的甜美、嘹亮、水靈、清脆、柔美的聲音特點,在藝術風格展現方面展現出溫柔淳樸厚重的藝術特征,這些都是具有中國獨特風情之特征。
根據以上闡述,本人認為,中國傳統民族聲樂的科學合理的發展,歌者其演唱技巧與藝術風格展現相互間有著矛盾統一之辯證關系,領會藝術風格和演唱技法的有關理論知識,合理處理兩者相互間的關系,運用高超的演唱技巧展現中國民族聲樂藝術風格,且透過展現我國民族聲樂藝術風格進一步推動演唱技巧的更加優化和民族化,最終使我國民族聲樂表演藝術踏上兼具科學又能展現中華民族藝術特色的發展大道,這對中國傳統民族聲樂表演藝術的更加繁榮以及更快健康發展有至關重要的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