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生 李君梅
(1.南昌大學黨委組織部,江西 南昌 330031;2.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6)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高校處級干部是教學科研管理工作的主力軍,其綜合素質和工作實績決定了高校管理水平,事關學校發展長遠大計。近年來,高校探索健全干部考核體系,對干部隊伍建設、教育事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隨著高校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實現處級干部考核工作信息化勢在必行。
大數據時代,信息化已成為發展的大趨勢,運用信息化技術是改進處級干部考核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處級干部隊伍建設的現實需要,是提升管理水平、創建雙一流的需要。首先是提高考核效率的需要。數據的收集整理、統計分析由信息化系統自動完成,減少人力投入,降低工作成本,縮短周期,提高準確性,實現公平公正。其次是提高考核科學化水平的需要。指標體系設置既要全面反映干部綜合情況,又要根據不同崗位特點,設置相應考核指標,體現全面性和差異性。
近年來,有些高校積極探索運用信息技術來改進處級干部考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運用信息化手段對高校處級干部考核仍存在較多問題:
(一)發展不均衡。高校具有得天獨厚的信息化人才、技術潮流的敏銳嗅覺,有的高校用了干部考核信息系統,大部分高校還是用傳統的考核手段,考核工作周期較長,效率不高。
(二)指標不科學。一是可操作性不強,大部分高校仍將干部的德、能、勤、績、廉細化為評分指標和分數,評分者沒有充足的思考時間打出合理的分數;二是特異性強,沒有根據崗位差異設計不同的考核指標體系,考核指標相同,結果簡單無法體現干部個人能力及工作實績等特性。
(三)反饋不完善。大部分高校將干部考核結果作為干部選拔任用、評獎評優的主要依據,但考核的真正意義和作用應該是通過科學合理的考核,幫助我們的干部客觀認識自己,了解自身優缺點,有效促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揚長補短。有些高校也實施了,由分管校領導在年度考核結束后向各自分管單位(部門)干部反饋考核結果,但由于信息偏重于定性評價,缺少量化數據,效果頗為不理想。
高校處級干部考核信息化立足于科學考核體系構建,基于考核海量數據分析,真實全面評價干部的現實表現、工作實績,將干部的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的數據分析,再由定量分析轉化為定性評價。持續動態跟蹤評價、分析反饋,達到提高管理實效,促進干部成長,加強隊伍建設的效果。
(一)原則
1.互聯互通。高校信息化手段運用程度走在了前列,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已經使用了一些實用性較強的信息系統,在建設信息化干部考核系統時,要整合資源,突破信息孤島效應,實現數據共享尤為關鍵。
2.準確全面。信息化考核可以提供全方位數據,要防止簡單化的以分取人,必須堅持定量和定性相結合,運用好數據分析的工具,結合平時了解的工作實際,360°全方位評價干部的綜合表現。
3.穩步推進。高校教職工對傳統的考核方式熟悉,對信息手段考核的評價保密性有持保留態度,做好宣傳發動,營造氛圍,穩步推進考核工作,使教職員工思想上有準備很關鍵。
(二)模塊
1.采集。主要是完成材料班子工作總結、完成工作計劃情況及個人述職述廉報告原始數據。
2.評價。校領導、本單位教職工、機關業務單位及學院黨政單位負責人按考核指標進行評價。
3.分析。系統根據各考核個體不同的指標體系生成量化和定性的結果,形成數據分析結果和柱狀、曲線圖,并利用連續考核結果生成領導班子及干部個人對比曲線分析圖表。
4.反饋。學校根據考核情況,確定考核等級,并進行反饋。
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可以充分利用高速運算、快捷檢索、云存儲等優勢,效果可期。一來可以擴大參與面,能夠有效反映測評者意愿,客觀真實做出評價,保障了考核結果的可靠度。二來可以節能減排、提質增效。所有測評者提交后瞬間完成。原始數據均由系統進行處理,提高了考核數據的可信度。且不需紙質表格,不需人力進行統計。再者可以提高規范性和科學性。考核指標設置體現學校目標導向,組織意圖。結果由計算機自動生成,準確、可靠。考核結果能形成多維度、全方位分析,為干部管理提供有效數據支撐,提升干部工作科學化水平。三是提升結果分析與反饋。根據不同需求生成結果分析表格、圖示,可橫向分析比較同崗位同類型干部,也可對縱向分析一名干部近幾年的發展。有利于干部全面了解自己,也有利于學校黨委精準化、精細化選拔培養干部。
參考文獻:
[1]李戰軍.高校中層領導干部考核評價實踐[M].南京:江蘇大學出版社,2009.31.
[2]姜連策.高校干部考核網絡化的研究與實踐[J].雞西大學學報,2008(6):9-10.
[3]徐霞.論高校中層干部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J].人才資源開發,2010(10):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