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余潞
臺灣“中科院”被爆斥巨資研發新型火箭推進載具,未來將可使“云峰”導彈的射程達到2000公里,從而將北京納入射程范圍。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25日報道,在蔡英文的指示下,“國防部”成立“麒麟專案”,以124.7億元(新臺幣,下同)預算設置“麒麟項目”,委托“中科院”分五階段研發新型火箭推進載具,要讓重量介于50公斤至200公斤的微衛星都能被送上距地表500公里外的地外軌道。該載具不僅能發射微衛星,還能與臺灣現有的短程、中程導彈搭配使用。不具名的消息人士透露,這是為應對中國大陸“武力威脅”、提升臺灣“國防”實力而打造的計劃,一旦完成,臺灣“云峰”導彈的射程將達到2000公里,將北京納入其范圍。目前,“云峰”射程為1200公里,發射時使用“固體燃料火箭推進器”,與發射微衛星的載具相同。
25日,臺“中科院”發布新聞稿稱,“中科院”各項武器系統研發均依據“國防部”戰略指導辦理,以確保“國防”安全及建構臺灣自主“國防”武力為目標;“媒體有關“進行小型衛星發射載具研發”等報道,屬記者自行臆測,不予評論與說明。但對于相關報道,顯然并未否認。
東森新聞網此前曾披露稱,這項源自“天弓”導彈的計劃主要活躍在李登輝和陳水扁當政時期,當時臺灣有多個中程導彈計劃,包括“擎升”“層系”和“天戟”等,最后“中科院”在歐洲某國技術的支持下花費了10年時間、共80億元經費,總算研發出這款具有戰略威懾力的地對地中程導彈。臺軍方曾計劃在2014年時先建造10套發射系統,每套配置15到20枚“云峰”中程導彈,采取固定式陣地部署在中部山區,并與“雄風—2E”導彈混合搭配運用。不過“云峰”成功通過測試后,美國政府就頻頻通過各種渠道表達關切,最后馬英九2014年裁示擱置該計劃。2016年9月,臺“防長”馮世寬被問到“云峰”導彈時回應稱:“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國家會對外透露自己武器的研發機密”。
有消息稱,蔡英文上臺后,考慮到向對岸釋出善意、“雄風—2E”已滿足相關需求及調整軍事戰略等因素,將該計劃進入“永遠封存”階段。如今“云峰”導彈再次爆出研發消息,不能不讓人懷疑民進黨當局的動機。《中華日報》25日發表社論稱,蔡英文日前接受采訪時表示不排除大陸武統的可能性,但她卻未反躬自問大陸為何有攻臺可能。文章直言,蔡英文的“臺灣價值”其實就是“臺獨意識”,并靠此與大陸對抗。▲
環球時報2018-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