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清
【摘 要】縣區新聞工作責任重大, 要堅持黨性原則,筑牢信仰之基;創新工作機制方法,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輿論支持。
【關鍵詞】新聞工作;外宣;機制
做好新聞宣傳工作具有重要特殊意義。“要把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做得更好,堅持正確導向,勇于探索創新,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激發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強大力量。”[1]
一、縣區新聞工作責任重大
縣區新聞工作要緊緊圍繞縣區黨委中心工作,充分認識到“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2]
縣區新聞工作要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凝神聚力、鼓勁加油,圍繞區域經濟工作中心、重心,充分反映當地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和正能量,為縣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
縣區新聞工作要與時俱進、勇于探索,善于運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和處理縣區新聞工作,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努力從繁雜的新聞采訪和資料收集工作中探索提煉做好縣區新聞工作的方式、方法和途徑,增強分析、判斷處理縣區新聞工作實際問題的能力。
做好縣區新聞工作要著力結合縣區實際注重影響力、引導力,打好新聞宣傳主動仗、唱響時代主旋律、傳播縣區好聲音、激發時代正能量、邁出工作新步伐。
二、堅持黨性原則,筑牢信仰之基
縣區新聞工作要牢牢堅持黨性原則,夯實意識形態堤壩,筑牢信仰之基;創新工作機制方法,既要實事求是,又要與時俱進;要堅守宣傳輿論陣地,把穩思想之舵,鑄好文化之魂。
堅持黨性原則,筑牢信仰之基既要認真貫徹中央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進一步增強做好縣區宣傳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
新聞工作者要“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挺起黨的新聞工作的精神脊梁。”
堅持黨性原則,筑牢信仰之基要努力把握縣區新聞工作的職能、定位和職責,有所“為”有所“不為”。既要高瞻遠矚、把握全局、明辨是非、放眼未來,又要審時度勢、實事求是、腳踏實地,探索新形勢下縣區宣傳思想工作的職能和作用,找準位置;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創新縣區新聞工作規律、機制和方法,改進報道方式,增強報道效果,努力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增強新聞宣傳的吸引力、影響力和引導力。
三、與時俱進,探索縣區新聞工作新機制
縣區新聞工作者要努力加強學習,強化自身素質。在學習上下功夫、在責任意識上下功夫、在創新上下功夫,在擔當上下功夫;堅持在學中干、在干中學,堅持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樹立“不學習無以立”和學無止境的意識,堅持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 堅持學以致用、學無止境。縣區新聞工作者要善用“十八般兵器”,努力成為全能型、專家型新聞工作者;要苦練內功、敬業守責,堅守職業道德、保持清醒頭腦。要加強作風建設,始終保持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始終保持與時俱進、鍥而不舍的奮斗熱情。
與時俱進、勇于探索,“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3]要“不怕麻煩的研究,不怕艱苦的探索,有時也包括不怕艱險的奔波。”從事縣區新聞工作的同志“應該有一種人文追求,有一種理想。”
與時俱進、勇于探索,要增強分析、判斷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斷提升縣區新聞工作的水平。“習近平指出,隨著形勢的發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創新性和實效性。”[4]
縣區新聞工作要多接地氣、多接人氣。善于從實踐中挖掘鮮活的典型,善于提煉事實,善于總結縣區的特點。思想要再解放一些,思路要再寬一些、眼光要再“高”一些,要緊緊圍繞黨委中心工作,把握時代脈搏、明確自身定位。
探索縣區新聞工作機制方法,就是要敢于沖破不適應社會發展的桎梏,勇于結合縣區實際大膽探索、大膽創新;就是不能局限在某些條條框框中“不能自拔”。與時俱進探索縣區新聞工作機制方法就是清晰定位縣區新聞工作的職責、職能和作用,用發展的眼光、辯證的思維逐步解決縣區新聞工作的難題,既不因循守舊、抱殘守缺,又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應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看問題。與時俱進、勇于探索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新聞觀與縣區新聞工作實際緊密結合,不辱使命、不負重托、不忘初心,從而調動積極性、激發創造性,完善激勵措施、創造成長空間、拓寬事業舞臺。
縣區宣傳新聞工作要克難奮進、找準思路、理清發展方向,把握發展機遇。宣傳新聞工作是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要著力營造宣傳思想工作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宣傳思想工作要把握好著力點,定位要準確,對職責范圍內的事要明確重點,哪些是近期要做的?哪些是遠期要做的?要胸中有數,并有效落實,更要審時度勢,不能局限于具體事務中。
宣傳思想工作是黨的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縣區新聞工作要探索宣傳思想工作的規律,研究群眾關心的重大課題,改進宣傳方式,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昆明市西山區委宣傳部為進一步加強基層宣傳思想工作,強化理論武裝和輿論引導,做大對外宣傳、堅守主陣地、打好主動仗、唱響主旋律,樹立西山正面形象,凝聚正能量,為“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核心區”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和輿論支持。
一是創新外宣理念、方法,在外宣質量上下真功夫、硬功夫,抓住重大契機打好外宣“主動仗”,力爭在中央、省、市主要媒體宣傳中取得最佳效果和最大社會效益,不斷推出“重頭戲”,多領域、寬視野、廣角度著力宣傳西山區經濟社會重點建設項目的進展成效,為西山區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全面推進西山區改革開放新局面營造良好外部輿論環境,樹立西山美好新形象。
二是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打造全媒體“中央廚房”,通過融合發展,把傳媒原創內容、權威報道、深度解讀、言論評論等優勢向新興媒體延伸。遵循新興媒體傳播規律、轉變話語方式,“拆小灶建大灶”,打造全媒體“中央廚房”,不斷突破傳媒在時間、空間、影響表現方面的局限,有效整合媒介、新聞、信息、人力等各方面資源,實現“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發布”的全媒體發布格局。
三是樹立外宣一盤棋意識,構建宣傳部牽頭,全區各單位、各街道共同參與的全方位、多領域、多層次的大外宣新格局,建立西山區新聞線索收集、梳理、匯總機制,保證信息及時上傳下達。
四是充分整合資源,調動各部門力量,明確職責、各司其職,強化外宣考核、強化激勵機制。通過完善機制、創新載體、借力借勢等手段推進外宣工作,以大宣傳樹立新形象,以新形象增強競爭力,有效塑造、提升西山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縣區新聞工作要與時俱進、勇于探索,高舉旗幟、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凝心聚力,忠實履行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征程中,書寫時代新篇章、唱響時代主旋律。把縣區干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中國夢”、“富民夢”和富民強區的目標任務上來;努力營造氛圍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歸屬感、自豪感,引導市民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中。
注釋:
[1][2][3][4]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局編. 習近平總書記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重要精神學習輔助材料[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
(作者單位:昆明市西山區委宣傳部新聞中心)
責編:姚少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