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凡
摘 要:農村社區文化建設作為農村社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增強農村社區活力、帶動農村社區整體發展與進步具有深遠的影響。而文化自信強調對本民族文化的強烈認同與肯定,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所包涵的民族性、導向性、包容性和實踐性等特征對于農村社區文化建設具有重要價值。本文旨在基于文化自信的視野針對目前我國農村社區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存在問題,提出提升農村社區文化自信的路徑與對策,從而加強農村社區文化建設,推動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村社區;社區文化;文化自信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站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我們沒有理由不自信?!鄙鐓^是社會的細胞,文化則是社區的軟實力,是社區的精神依托和靈魂所在。以社區為單位大力發展繁榮文化、培育居民的文化自信不僅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文化認同、增強社區凝聚力,更有利于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提升農村社區文化自信、大力加強農村社區文化建設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高度體現,對居民的全面發展和社區整體精神風貌的改善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與深遠的歷史影響。
1 我國農村社區文化建設現狀分析
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村社區文化建設力度不斷加大,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建立,農村文化產品日益豐富,農村文化服務得到了進一步加強,農村社區文化建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但總體而言,我國農村社區文化建設還處在初級階段,農村社區文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還不相適應,與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尚有較大差距,農村社區普遍缺乏文化自信。從表象上看,農村社區文化建設面臨投入不足、機制不夠健全、基礎設施落后、隊伍文化層次偏低等困境。從大的時代背景視角看,農村社區文化建設還面臨傳統農業文明與現代工業文明的沖突、農民經濟目標與心理目標的沖突。
我國農村在經濟發展建設中存在觀念上的誤區,廣大農民群眾關注經濟利益而對文化建設方面熱情普遍不高,經濟文化建設發展不平衡,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文化資源缺乏,農村社區文化資源未及時更新。另外我國農村人口呈現出老齡化趨勢,農村人口以中老年為主,農村文化缺少活力,農村社區文化建設缺少年輕的創新型文化建設人才。由此可見,我國農村社區文化建設任重道遠。
2 文化自信在農村社區中的具體表現及重要性
2.1 文化自信在農村社區中的內涵及具體表現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鳖惐扔谵r村社區,其文化自信的內涵為每個農村社區居民具有一種自覺的心理認同、堅定的信念和正確的文化心態。
具體表現在社區文化發展和比較中,一個社區能正確看待自身文化,理解并認同自身文化的內涵與價值,并對這種文化的生命力和發展前途充滿信心,同時對待不同社區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包容態度。就居民個體而言,社區文化自信是個人對所屬社區文化的積極態度和充分肯定,標志著對所屬社區的價值取向認同和身份認同。
2.2 建設文化自信社區—當代中國推進農村社區發展的未來走向
當代中國推進農村社區建設,應將生活滿足社區提升為文化自信社區,充分發揮文化對于提升社區生活質量和社區治理水平的重要作用。提升農村社區文化自信有利于不斷創新農村社區文化建設,以更加豐富多彩的農村社區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提升社區居民的精神境界;有利于大力弘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不斷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群眾的精神力量。通過農村社區文化建設,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系統化完善,推動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3 提升農村社區文化自信的對策
3.1 健全管理機制,加大政府對文化建設的支持力度
提高政府對提升農村社區文化自信的責任感,認真制定農村社區文化建設規劃,并將其納入當地政府的年度工作重點,在財政、政策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和傾斜,確保農村社區文化建設各項任務目標能夠順利實施并長久貫徹下去。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農惠農政策,要向基層文化建設傾斜,建立文化市場機制,采取優惠政策吸引民間資本,興辦農村社區文化載體和文藝團體,開發利用農村文化資源。
3.2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村居民社區文化建設意識
要提升農村社區的文化自信需著力提高農村居民社區文化建設意識,從而增強廣大農村社區居民的文化自覺,使其主動地參與到農村社區文化建設中來。認真研究分析農村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有的放矢地制定農村社區文化建設規劃,并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針對性地加強宣傳教育,使社區文化建設在農村居民中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影響農村居民參與杜區文化建設,并逐步使先進的文化觀念內化于心。注重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具體分體具體分析,根據不同社區的實際情況為其量身定做宣傳教育規劃。
3.3 繼承與創新兼具,增強農村社區文化的吸引力
傳承地域文化,打造特色社區。提升農村社區文化自信工作應從本地已有資源入手,打造社區特色,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結合時代元素舉辦地域文化傳承活動,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在發展,傳統的文化內容與藝術形式已不能滿足農村社區居民日益高漲的文化需求。所以提升農村社區文化自信應推陳出新,尋求傳統與現代的結合點,不斷創新社區文化的內容與形式,開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文化市場化和產業化是創新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走向。創新文化形式,提升活動品質,最大限度增強社區文化活動的吸引力。
3.4 充分發揮地域優勢,拓展農村社區文化建設特色
開展“一社一品”文化品牌建設。要根據不同農村社區群體,依托本地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 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資源,發掘文化內涵,強化農村社區特色文化建設,打造農村社區文化品牌,充分展示社區獨特風格,增強社區居民的文化榮譽感,營造具有本地區特色的社區文化。要堅持農村社區文化“兩區”同建,有條件的社區,要依托文化資源,打造文化產業品牌,開發一批特色鮮明、市場前景廣闊的文化產業項目,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經濟優勢,推動社區經濟發展,提升社區文化影響力。
4 結束語
文化建設是社區建設的靈魂與核心,農村社區文化建設應以培育居民的文化自信為使命,扎根于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土壤,汲取中華文化之鈣,以開放包容的心態理性對待外來文化,為我所用。要提升農村社區的文化自信既要健全管理機制,加大政府對文化建設的支持力度,又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村居民社區文化建設意識。與此同時還應兼具繼承與創新,增強農村社區文化的吸引力和充分發揮地域優勢,拓展農村社區文化建設特色以及注重城鄉資源整合,豐富農村社區居民精神生活。使得每個農村社區居民積極承擔農村社區文化建設者與傳播者的責任,從而建立一個鄰里和睦、平等互助、開放包容、充滿文化底蘊的社區。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60.
[2]云杉.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對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思考(中)[J].紅旗文稿,2010,(16).
[3]張虹.城鄉文化統籌發展與新農村建設的深化[J].前沿,2007(12):223-225.
[4]朱惠斌王強.社會管理視角下的農村社區文化建設研究——以解決農村文化建設突出問題為突破口[J].成人教育,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