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佩 (山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250000)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歷史,雄厚的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其文化的自身有共性和差異性,去了解一個文化,關鍵在于把握共性。同時,維護文化的整體原則也是文化的基本走向。我國由56個不同的民族組合而成,一定的含義上講中國文化也是民族文化。中國民族舞劇立足于發展中國民族特色,并通過舞蹈的藝術形式來講中國故事。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大型創作和演出舞劇《寶蓮燈》真正拉開中國民族舞劇序幕。自此,中國民族舞劇的發展呈繁榮發展之勢?;仡欀袊褡逦鑴〉陌l展歷程,不論是從戲曲汲取養分也好,還是從戲劇中學習借鑒也好,民族舞劇的發展都是在整個民族文化的基建中發展而來。換句話說,民族舞劇是我們整個民族文化發展的衍生體。我們從民族舞劇的內容形式的選擇、主題的確認和創新點的探索中,可以發現它們之間存在的文化共性。這種文化共性的產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宏觀整個民族舞劇的發展,自身的文化性成為了舞劇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同樣,文化的共性發展也是民族舞劇發展規律所在。
民族舞劇在這幾十年的發展中,背后強大的支撐力量來自中國五千年的發展歷史。建國之后民族舞劇的創作以中國悠遠深厚的歷史為積淀,通過舞劇的形式來表現民族的歷史文化。中國的歷史文化成為中國民族舞劇發展的源泉,不斷的給以營養,使其從樹苗發展成蒼天大樹。
回顧民族舞劇的發展,我們不難發現從民族舞劇的題材的選定上出現了大量以歷史人物為表現內容的人物題材類的舞劇,塑造出了很多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形象。其原因在于在中國的歷史發展長河,不同領域出現了很多傳奇人物。這些傳奇人物不僅是特定歷史的真實寫照,也是人們心中永久的精神寄托。由中央民族舞劇歌舞團演出的《倉央嘉措》,該舞劇以人物內心矛盾沖突來結構舞劇,對倉央嘉措的短暫的一生進行生動的寫照。在舞劇中,通過對倉央嘉措這個傳奇人物的描述的同時,也表現出了獨居風格的藏族文化。傣族舞劇《召樹屯與楠木諾娜》、民族舞劇《文成公主》等等這些民族舞劇,使得歷史人物有了鮮活的載體。
除了以歷史人物為題材的民族舞劇,還有以歷史背景的題材的舞劇,如《絲路花雨》。這部舞劇以絲綢之路為歷史背景,講述了一段中外人民友誼的故事。該舞劇取材于敦煌千佛石窟中的壁畫,從壁畫中提取典型的舞姿特色,展現了絢爛多彩的敦煌文化,開拓了民族舞劇新的前景。如果沒有發現敦煌石窟,也就沒有民族舞劇《絲路花雨》的出現。正是有了歷史文化的祭奠才給了民族舞劇第一次生命,
同樣,民族舞劇對歷史的再現也給予了歷史文化的二次生命,使悠久的歷史文化永葆生命的活力,而不被時間永遠埋于黃土之下。
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環境的影響下,民族舞劇朝著多元化的趨勢發展。近年來,民族舞劇不論從編創技巧上、內容的提取等一些因素,都體現了以地域多元為特性的文化共性。在舞蹈詩劇《關東女人》中充分展現了東北特色的黑土文化。編導將關東的民俗文化、關東舞蹈文化、關東生態文化貫穿到整個舞蹈詩劇當中,給觀眾呈現出了關東女人熱愛生活、樸實、勤勞的特有的生活方式。
一些民族舞劇以少數民族文化為題材,在舞劇中多以展現多個少數民族文化,把每個少數民族的人文風俗整合在一起,呈現出一個地區民族的多元文化。在民族舞劇《云南印象》中,舞劇共分為一序幕、五場、一尾聲。在五場中展示了不同民族的風俗和文化。如在第一場《太陽》中,有太陽鼓、鋩鼓、象腳鼓、神鼓,鼓被視為“通天神器”,它的使用體現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鼓文化。第二場《土地》中,彝族的《花腰彝歌舞》、《彝人傘》等展示出了彝族獨特的舞蹈文化。第三場《家園》中,人們會把某片樹林、某顆古樹加以崇拜,表現出了云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特有的“神林”文化。第四場《火祭》和第五場《朝圣》展現了云南佤族、納西族、藏族的祭祀文化。這些少數民族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在民族舞劇的出現,成為了我們不可忽視的一種文化現象。我們也可以說是民族舞劇之間的文化共性所在。
民族舞劇的產生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衍生體,它自身存在意義在于要為人類服務,作為人類精神文明的產物,更要體現人們的精神內涵。眾多民族舞劇的編創的情感基調都是建立在整個民族的宏觀精神上來講的。民族情懷和民族精神在民族舞劇中可以表現的淋漓盡致。民族舞劇不論在編創技法上還是人物性格設定上如何巧用心思,最終給人們呈現出了是這一個地域、一個民族的精神風貌,傳達著社會的正能量。在天津歌舞劇院演出的原創民族舞劇《泥人的事》中,將愛情、苦難、成才多重交叉點融合在一起,將人性的善惡美丑和人們生存的張力表達出來,傳達出深刻的人文精神。再如在舞劇《關東女人》中,提取關東女人為東北代表形象,以特有情節結構、矛盾沖突承載著關東女人的愛恨情仇。同時也正是舞劇刻畫出的東北女人特有的質樸豪爽、堅強不屈的性格,演繹出了中華女性偉大的民族精神。民族舞劇中通過對歷史名人一生事跡的描寫,重在表現的是歷史名人的人文精神,這是對一種民族精神文化的尊重與傳揚。
民族舞劇的發展關乎我國的整個舞蹈的發展。作為獨具中國特色的民族舞劇,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們之間的文化共性也是民族舞劇發展文化個性所在。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民族舞劇創作的源泉。以歷史文化為奠基,不斷的汲取營養,同時以地域的多元文化的發展為途徑,實現自我的提升,最終為宣揚民族精神為最終目標成為了民族舞劇發展的共性之處。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對于民族舞劇來說的,創作出更多的民族精品是未來發展的目標,為民族文化事業發揚和傳播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