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悅 (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610000)
美術教育專家認為:少兒美術發展過程是人類美術發展全過程的縮影。縱觀中西方原始美術時期中的壁畫、巖畫、雕塑或陶器,不管是西方亞述時期人們用幾根剛毅簡潔的線條生動的再現了一只垂死的母獅還是中國半坡時期人們為祈求來年的豐收在陶器上用流暢簡約的線條畫上有吉祥寓意的圖案。幼兒最初的線描美術作品類似于原始美術,一種質樸簡單的線條和形象躍然紙上。通過有效的美術教育引導,少兒可遵循人類美術發展的步伐逐漸步入現代美術的殿堂,通過簡單的繪畫工具——簽字筆(馬克筆)和白紙運用“歸納演繹”的方法更直觀的對現實世界進行想象、敘事與抒情。
在線描的學習中,少兒用筆畫出不成形的物體甚至是在紙上亂畫一些線條都是少兒本身對“美術”概念的一種探索活動。如音樂的旋律一樣,對線的感受不只是一串空間對象,而是一個時間過程。1只要少兒敢拿起畫筆,便是培養造型能力的第一大進步。使少兒對繪畫乃至生活的情感達到一種自然和諧的狀態,活生生的、流動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現力量的美,反射出一種積極的對生活的全面關注與肯定。并且每一年齡階段的少兒都存在著對線條的不同表現。
此年齡段的少兒會出于本能使用線條表現,線條與畫面形象并不會重復,畫面氛圍活躍富有生氣,賦予線和形情感,畫面上經常出現他們喜歡的同一個圖形,并且會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自己的畫。
因為手上的力氣與意識問題,線條經常出頭或接不攏的情況所以要強調線條的連接處,訓練少兒對物體造型的到位掌握;畫面形象呈幾何性,如畫圓總畫方;透明畫表示所知存在,對遮擋關系認識不清,這就導致了在畫面上線條出現重疊使畫面沒有層次感;強調自己的感受,不分大小,過大夸張。
在此年齡段線描課中,應制定線描基礎課程,可用題材有花、葡萄、鐵樹等。在畫線條時要有明確要求:線條要閉合、線條與線條之間要接攏、比例關系以及重要物體在畫面中的放置的位置,并在畫面中滲透遮擋關系等,其他可任少兒任意發揮。線描基礎課程是整個課程體系中的基礎,在線描基礎課的訓練中,少兒的造型能力便得到了訓練。
表現的畫面有明確的空間秩序性;線條控制能力增強,畫面形象逐漸具體力求真實。這個年齡段的少兒更加注重畫物體的輪廓線。
線條與畫面形象會根據以往經驗而變得單一。經常畫自己所知道、熟悉和腦海里的事物,對自己所見到的事物理解不深。
在此年齡階段線描課中,因為有了上一階段學習線描的基礎,少兒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通過“歸因和演繹”的教法,把景物從復雜變得簡單、引導少兒從景物的局部涉及到整體、幫助少兒從線描表現景物的規律中尋找大自然的變化,在少兒自己動筆畫前先進行演示,把一個三維形態的景物轉化為二維的線描形式的畫作,而不在模擬的忠實、再現的表現。2
對畫面的把握從感性到理性的轉變,試圖表現實物;線條不只是訴諸感覺,不只是對比較固定的客觀事物的直觀再現,而是可以象征著代表主觀情感的運動形式。對線條的控制逐步穩定,手眼協調能力逐步增強;畫面中的層次感和秩序感逐步增強。
此年齡階段的少兒會根據自身本有的繪畫經驗,表現事物逐漸程序化,缺乏想象。
在此階段線描課中,應傾向于引導少兒表達對美好事物的主觀情感,這時的課程要以想象創作為主。可以通過主題故事來引導少兒進行想象創作,課程題材有:飛往太空、我在漢代、我和樹洞的奇妙關系等。在此階段要盡量挖掘與保護少兒畫面表現出的一種稚拙感,因為正是這種純真的童心、童趣才使少兒的線描作品充滿魅力。在此基礎上便可以加入其他繪畫材料來豐富畫面,如水粉、水彩、彩鉛等便于少兒控制的材料。
線描教學也是中小學美術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小學美術課本中都有單獨的單元來學習線描而且都是遞進式學習。可以說,線描是所有繪畫品種的基礎,所以在少兒時期的造型能力培養極為重要。因為線描操作簡單既不需要附著色彩也不需要尋找明暗關系,原汁原味的展現著線條自身的魅力,3線描繪畫的過程應提供一種組合素材,教授少兒“歸納和演繹”的方法,培養少兒的手眼協調能力、線條的控制能力、造型表現能力和空間思維發展能力,形成自我表述的思維方式,培養少兒發散思維。使視覺思維和造型意識擺脫慣性思維的束縛,把外化的物體轉化為內化的知識,從而使線描作品更接近生活。4少兒通過學習線描知識掌握了造型能力,為少兒日后的深入學習美術知識打下基礎。
注釋:
1.李澤厚.《美的歷程》[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2009.7.
2.魯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堯譯.《藝術與視知覺》[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3.張念蕓.《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7.
4.溫巍山.《線描的造型表現》[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