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在紅 通化市職業教育中心
中式面點又被稱之為面點,屬于我國特色美食中的一種。中式面點品種十分之多,其中油酥品種是一種典型品種,也是較難制作的一種。對此,若想制作出優質的油酥產品,則應注重對制作流程的探析,對制作原材料進行嚴謹選擇,予以正確調料,并對制作方式予以保證等,方可實現對油酥的良好制作,為人們提供良好的味覺感受。
原材料選擇,對油酥類品種的制作來說,對原材料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唯有對制作材料予以把關,才能為油酥制作提供保證[1]。所以,對中式面點油酥類品種制作來說,應重視對原材料的選擇,首先,對油脂的選擇。油脂應選擇冷卻熟豬油,這是因在常溫環境之下,豬油為固態呈現,運用豬油來和干油酥時,則為片狀呈現。其次,植物油。植物油所呈現出的狀態通常為液態,當其與干油酥和在一起時,則以球狀呈現,這是由于運用等量熟豬油,所起到的潤滑效果比較明顯,制作出的油酥酥性偏好,色澤也上佳。反之若運用熱豬油,就會對黏結產生影響,導致油酥類成品極易出現開裂以及脫殼現象。對水油面來說,選擇筋粉為最佳,對干油酥而言,選擇低筋粉為最優。
調料的正確與否,會對油酥類產品口感產生影響,這也是對油酥類產品口感最為基本的要求。詳細闡述,油酥面團是以面粉與油脂所和制而成的面團,其主要劃分為水油面以及干油酥這兩種面團。通常狀況下,干酥油的調制比率為:熟豬油100克;面粉200克。而水油面的調制比率則為:水100克;豬油50克;面粉需300克。
干酥油是由油脂以及面粉調制出的面團,其彈性程度是有所缺失的,且延伸性也并不是很好,在其入水油面之中時,在搟疊之后,油酥會在水油面內以均勻的狀態呈現,進而對起酥性予以保障,使所制作出的油酥類產品能夠發松且發酥。但若干油酥與水油面兩者出現比例失衡狀態時,尤其是干油酥,極易產生漲酥、以及硬板問題,進而為油酥類產品的制作增添不少的困難。若再度實施成熟,制作出的油酥,則很容易出現松散現象,難以實現成形。當對干油酥予以調制時,應多次實施推擦,確保油脂能夠與面粉充分融合起來,同時其軟硬程度,應與水油面處于同一位置,這樣才有助于之后制作工序的進行[2]。
對水油面與干油酥兩者的比例應予以適當保持,對兩者調制比例來說,應針對實際品類來決定,通常干油酥和水油面的調制比例為2:3亦或者1:1。若水油面偏多,油酥成品就會出現并酥以及僵硬現象,硬實程度也是不夠的。若干油酥偏多,在起酥時則會產生破酥以及硬板等現象,進而為包捏制作帶來不小的難度,制作而成的油酥也很容易出現破裂現象。
干酥油與水油面兩者的軟硬程度應保持相同。這是由于若水油面偏軟,而干油酥呈現為過硬狀態時,則應對起酥造成影響。而若水油面過硬,干油酥偏軟,就會對酥層造成影響,如導致分布不均勻狀態的出現。
再者,在干油酥放入至水油面內時,干油酥應處于水油面中心,在按坯操作過程中,應予以細致操作,以避免油酥不均分布狀態的出現[3]。在進行搟皮時,兩只手所使出的力道務必要均勻,這樣才能夠對皮薄厚程度予以保障,防止皮子厚薄不均現象的產生。在折疊搟皮過程中,要盡可能減少對干粉的運用,避免干粉粒夾攜著空氣,一同進入到水油皮之中,這樣成品就會出現起泡現象,進而對翻炸產生影響。在進行卷筒時,應保持卷緊狀態,避免出現松散。在起酥之后,對酥皮之下的劑子都應覆蓋濕毛巾,同時對其予以快速制作,防止外皮產生發硬現象,最終對油酥成品的成形造成阻礙。
對油酥類品種的制作,有“三分做,七分炸”這一說法,這句話足以表明炸的重要性。油酥類產品的制作,一般是以炸為主要制作方式,尤其是對明酥制作來說,更需依靠炸這一工序[4]。在實際制作過程中,應對油溫予以保持,通常會將油溫保持在四成熱,而后方可下鍋,在這時溫焐是為了內外受熱,讓油酥的酥皮能慢慢張開,將內里的層次顯現出來,隨之溫度上升,其會受到熱膨脹效應,進而浮起,但油溫升高則會對酥層的定型予以保證,這樣才能夠使油酥成品獲得美觀性,要注意的是,若溫焐過高,則會影響到外皮,導致酥皮不可展開,最終的成品也就會出現軟塌現象。同時,若油溫快速升高,在制作時就會使油酥融化在鍋內,致使定型難以實現,變形、松散現象隨之發生。
總結:總而言之,在中式面點油酥類品種制作過程中,應重視對制作方式的良好探究與掌握,這樣才能夠對油酥的制作成效予以保障。對此,應對選材、調料、制作方法以及熟制方法這四個方面加以重視,進而為中式西點油酥類品種的制作提供支持與保證。另外,還應在日常多加練習與制作,以逐漸積累出制作酥點的良好經驗,并在不斷探索過程中,掌握到制作油酥類品種行之有效的制作方法,從而真正實現制作中式面點油酥類品種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