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念誠 安徽銅陵學院
工程造價,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點環節之一,是用于評估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徑。傳統的工程造價管理方法,以人工管理為主。在工程成本不斷提高、信息化技術普及范圍逐漸廣闊的今天,傳統的管理方式,已無法滿足項目的需求。建設工程造價信息管理系統,是以提高工程造價精確度及效率為目的的信息化系統。為提高管理水平,有必要對該系統的設計方法加以研究。
本工程為高層建筑建設工程,建筑共20層,包括地下2層,地上18層,建筑總面積15101m2。工程施工所需成本,主要包括人力資源成本、材料購買成本、機械使用及維護成本等。為提高工程造價結果的合理性,避免發生造價與工程實際情況不符,或超預算的問題。本工程決定將建設工程造價信息管理系統,應用到造價管理過程中。在提高工程造價效率的基礎上,提高工程的經濟效益。為充分滿足項目的需求,建設工程造價信息管理系統,必須具備“信息采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以及“知識管理”等功能。以信息分析為例,項目可將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各項成本,以指數的形式表示,最終確定工程造價指數。在降低數據分析難度的同時,提高數據分析效率。經信息分析所得到的結果,應被應用到工程造價管理方案的制定,以及具體管理過程中。以達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經濟效益的目的。
本部分從集成系統模式、底層數據集成以及通訊組件的集成方法三方面入手,對系統的設計方法進行了探討:
建設工程造價信息集成化管理系統,主要由“信息資源集成中心”、“嵌入式軟件”以及“通訊組件”三部分構成,各部分功能各不相同。系統共包括組件層、數據庫層及應用層共三大層次。系統中的信息資源集成中心,為工程造價集成系統的核心部分[1]。為提高工程造價結果的合理性,對各項信息的合理性進行優化控制是關鍵。例如:建筑工程施工,具有施工地點不統一的特點。根據施工地點的不同,各工程的人力資源以及材料成本,同樣存在一定的差異。為確保造價合理,集成化系統必須收集與工程施工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物價與人力資源價格相關的數據。確保最終計算所得到的工程造價指標,能夠符合工程建設需求。
底層數據集成的重點,在于擬定集成標準、詳細導入數據,具體集成方法如下:1.擬定集成標準:底層數據集成設計時,設計人員應明確規范各個數據的取值范圍,避免數據管理出現混亂。另外,為避免數據與數據之間發生沖突,對其類型進行詳細劃分同樣較為重要[2]。例如:可采用decimal代表工程的成本,采用string代表項目及數據的序號,提高數據的清晰度。
2.詳細導入數據:XML為元標注語言的一種,可用于導入數據,增強系統的數據導入性能。目前來看,XML的文檔結構,多以DTD式結構,以及XML Schema式結構為主。設計人員可視設計需求,具體選擇某一結構。當造價數據生成后,系統需立即提取數據規則,并將其發送給XML生成及解析器,以確保數據能夠以XML文檔的形式給予保存。
為提高數據傳輸質量,系統集成設計期間,應從TCP/IP分層通訊、基礎類庫通訊等方面,對通訊組件的集成方式進行優化設計。TCP/IP分層通訊的原理,在于通過TCP傳輸數據,使數據能夠進入到系統的數據庫當中。當數據存儲完成后,系統會立即實現對信息的分析。如信息無風險,則可將其傳遞給IP,生成IP數據。經上述流程所設計的數據,須利用以太網,方可實現通訊。為避免數據在傳輸過程中出現被竊風險。可采用層層加密,以及層層解碼的方式,使通訊組件的安全性得以提升。本課題中所設計的通訊組件,每個環節接收到數據后,均會有所響應。根據系統的響應情況,有關人員既可判斷數據在傳輸過程中有無風險。采用上述方案設計集成化系統,可有效提高通信質量及安全性。
將建筑信息流進行整合,有助于實現對各項數據的統一化控制。建設工程造價信息管理系統中,待整合的數據,主要包括價格類數據、管理類數據及文件類數據等。不同數據的整合方法如下:(1)價格類數據:有關人員可將工程施工當地的人力資源及材料成本的調查數據,輸入至信息管理系統當中。利用系統,對數據的規律進行分析。同時,評估施工當地目前各項施工材料的平均價格。上述數據分析完成后,應采用人工方式給予校對。確保數據無誤后,既可以其為參考,擬定工程造價方案。(2)管理類數據:工程造價管理類數據,應以XML文本的形式,被存儲在系統當中。審核時,應首先確保表格完成,且表中數據,與工程數據一致。確保上述數據無誤后,既可將其輸入至信息管理系統當中。利用系統對數據進行管理,實現對工程的集成化控制。
綜上所述,本工程將所設計的工程造價信息集成化管理系統,應用到了工程造價過程中。使工程造價的效率,以及造價結果的精確度,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我國各項目工程,應參考本工程的經驗。通過對底層數據、通訊組件以及應用功能的集成設計,提高系統的綜合性能。在此基礎上,提高工程的成本控制水平,使工程的經濟效益,能夠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