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 浙江理工大學
積極發展學前教育,是重視人才教育的起點階段,不僅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也對幼兒的家庭和諧的維護、社會的良性發展的促進都具有重要意義。“學前教育機構評價是在適宜的教育價值觀的范圍內,根據已制定的標準和程序,對學前教育機構的育人活動進行科學周全的調研,從而得出價值取向的動態過程[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就是加快學前教育的發展,“基本普及學前教育”要在2020年實現;教育部于2012年10月9日正式頒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這為幼兒園和家庭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活動,引領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并尊重兒童個體差異的存在、學習品質的培養及強調家庭和幼兒園共同養育的重要性等提供了指導性意見。
本文就國際上各區域代表性國家學前教育相關部門對教育質量評價有關的研究工作進行梳理,并對我國的學前教育機構教育質量評價提出了思考。
全美學前教育協會 (NAEYC)于2006年修訂了幼兒程序標準與認證準則,修訂后的標準主要分為四大相互作用的模塊: 兒童、教師 、家庭與社區、學校行政管理。 其中兒童是最為主要。 Thelma Harms和Richard M. Cliあord由開發出了廣受好評的美國兒童早期教育環境評估量表(ECERS),該量表強調在對托幼機構教學的效果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環境設施、人員組成、安全衛生、日常飲食、管理、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交往、家庭和幼兒園之間的協調、教學安排、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第三方的評估等 10 種因素[2]。
澳大利亞2012 年1 月 ,推出了新的 “早期教養國家質量框架 ”, 強調了相關法律的制定 、質量標準的修訂、具體評估的流程及評價機構四個部分內容,并面向全國鼓勵各機構積極參與學前教育機構質量評價研究工作[3]。在此背景下, 墨爾本大學與昆士蘭科技大學聯合開展了E4Kids 項目(Effective Early Educational Experiences),E4Kids 項目采用了量表、錄像和訪談等結合的研究方法 。主要測量了幼兒認知發展和社會性發展程度,并用本土化后的美國 CLASS 課堂觀測量表和ECERS-R 量表評價學前教育機構的教學質量。
日本政府教育部門在2011年修訂了《幼兒園評價指導方針》,對幼兒教育的教育性質、標準要求、內容規劃、教師進修、評價標準等方面做了一般性的指導,強調一個由認證評價、內部評價、外部評價相應指標組成的全面的幼兒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盡管以上各國相關機構提出的教育評價的構成維度不同,但是共同之處都包含了幼兒、教師、社會和學習環境這四個核心要素。 并且,這四個要素是彼此相互作用,在一個動態的發展模式中進行。
目前為止,我國還未建立全國性的學前教育機構質量評價標準,各省市在開展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工作中,主要通過制定幼兒園分級分類驗收標準或督導評價標準來評價并監管學前教育機構的教育質量。
2007年4月,江蘇省教育廳制定了《江蘇省優質幼兒園評估實施方案》及《評估標準》,并在2014年進行了修訂,具體地提出對省優質幼兒園的工作目標及評估標準等。其中包括了保教隊伍的組成、保教水平的強度、績效管理方案、辦園的物理條件和日常的安全衛生五個指標[4]。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武漢市開始了研究學前教育質量的研究工作,明確了以評價為手段,規范化管理以促進幼兒園教育水平的指導方針,并在2007年頒布了《武漢市幼兒園等級評定標準》。然而具體實施監測評估操作時發現了局限之處在于:指標多集中于學前教育機構和師生的評價,并沒有實質性評價教育質量本身;評價工作更多局限在幼兒園內部,對社會、家庭因素的評價項目較少;標準制定取樣時沒有對不同幼兒園、不同地區教育質量的比較進行考慮,影響因素區分并不科學[5]。
2011年9月,甘肅省教育廳修訂了《甘肅省示范性幼兒園評估標準》,標準的評價內容主要包括: 幼兒園管理、設施與環境、教育教學、隊伍建設、保健保育,《評估標準》共五項內容,二十六項具體指標[6]。
國內各地的學前教育機構分級分類驗收標準都是采用了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對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實施情況和辦學資料的分析掌握了本地區學前教育的基本情況,并通過問卷調查、個別深度訪談和標準化評分分析各相關因素的關系。目前而言,我國學前教育質量評價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傾向于強調辦園條件,教師隊伍素質等靜態性指標,缺乏對師生互動,家庭—園所互動等動態性指標的設置。這種指標的模糊性導致了評價工作的可操作性、科學性不強,在現實中還容易導致各幼兒園在硬性條件上的投入偏頗,從而忽視更重要的教育本身質量,違背學前教育的內涵和本質。
近年來,國外學前教育機構質量的評價越來越重視評價對教育機構的正面促進作用,并且評價標準制定科學,評價方法日趨科學,評價的主體走向多元化。這些工作對我國都有很大的借鑒意義。我國幼兒園保教質量還沒有全國性的評價體系,因此結合我國本土特色,樹立正確的質量評價理念,制定合理的評價標準并提高其信效度,擴充評價主體,是未來我國學者研究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