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楚平 汕頭市龍湖區金珠小學
游泳是人類生存的一種技能,她不僅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而且運動不激烈,不容易受傷,是最適合每一個年齡階段的人群的體育運動。國內外不少專家建議:應該從小開始,練習游泳,并且堅持游泳。因此,讓游泳運動進入校園非常有必要。可是,如何真正在校園體育課設立游泳課程,讓游泳成為校園常規課,雖然還有很多阻力,但是亦有相應的對策。
中國體育教育發展的理念是推行學校體育教育,素質教育,倡導終身體育,健康第一。理念的實施需要全民總動員,包括政府、群眾。政府應該提供理念實施的配套設施,群眾應該加強健康的意識,加強體育運動的意識,才能使這一理念順利開展。校園是實施中國體育教育發展的理念的最初實施地,而游泳課則是最適合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的課程。長期以來,游泳一直是孩子們喜歡的體育項目之一。據統計,小學生參加校外游泳培訓班的人數也越來越多。游泳作為一項運動,不僅僅具有與其他體育運動相同的鍛煉價值,更對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青少年的身心發展有明顯地促進作用,更是人類生存于社會的一項重要技能。
近年來,為了促進更多的學生掌握好游泳技能,全國各地陸續出臺了采用考試手段,將游泳成績與升學成績掛鉤的促進措施。以清華大學為例,2017年就出臺了新入學的學生必須要游泳課程合格以上,才能畢業。相類似的,廈門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高校也出臺了這樣的規定,不會游泳的學生不能畢業,這讓游泳成為學生畢業的一道坎。高校開設游泳課程,是為了讓大學生們增強體質,掌握游泳技能,成為學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人才。除此之外,為了讓學生在更早的年齡能掌握游泳技能,教育部門開始在中考體育科目考試中,嘗試性地將游泳列入考試科目之一。廣州市、深圳市在2017年將游泳列為中考體育選考項目之一。2018年上海、珠海、福州等大中型城市也陸續將游泳列為中考體育選考項目。
雖然游泳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好處多多,并且大部分孩子都喜歡游泳,但是游泳運動在小學校園的開展卻困難重重。
游泳是一項季節性非常強的運動,大部分人的游泳時間都集中在夏天,游泳場地選擇在露天泳場,因為夏天天氣炎熱,游泳正好解暑。冬天,全國大部分地區的露天泳場不適合游泳,而室內的恒溫泳池數量少之又少,根本滿足不了學生參加游泳運動的需要。
實際上校園游泳課程,存在天生的基礎設施缺陷。游泳池不僅需要寬闊的場地、高昂的建設成本,泳池建成后不斷增加的維護成本,而且需要專業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國內大部分的小學、中學由于場地和經濟原因,都沒有設立游泳館的位置。即使在大中城市,擁有室內恒溫游泳池的學校也屈指可數,更別說在經濟欠發達的內陸地區。對于學業緊張的學生們來說,走出校門到有條件的場所上游泳課,也不合實際。因為學校還要顧慮到學生的安全和學校的成本問題。
游泳技術的學習需要時間。游泳速度的提升更不能速成,需要長期練習。看似簡單的100米,很多人都游不完,更別說提升速度了。家長們認為:對于學業壓力大,時間緊張的孩子們來說,練習游泳的時間成本不劃算,還不如學習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簡單易學,周期相對較短的球類運動。
學生屬于消費群體,選擇游泳項目的消費更是高額。據調查,內地城市的游泳場平均價格10元每人次,室內恒溫游泳館價格平均40元每人次。假如按照每個月15次游泳運動的頻率計算,每個月的花費最低150元,最高達600元,還不包括游泳鏡、游泳帽等花費。這筆支出對我們的學生家長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因為家長們除了游泳以外,還要承擔孩子們許多課外培訓班的支出。
長期以來,校園的體育教師專業主要是田徑和球類為主,游泳專業的教師較少。游泳是一項對技術要求較高的體育運動,很難通過自學,出于安全考慮需要有專業的教練指導。實際上,游泳季節性的因素,場地的局限因素和市場的供求關系等因素,也導致專業的游泳教練員不足,無證教練現象普遍存在,導致學生泳姿不規范,安全性隱患等問題出現。
小學、中學、大學是推廣游泳運動的基礎;場地則是實現這一基礎必須的配套設施,經費則直接決定了游泳運動推廣的速度。要使校園游泳課能順利開展,只依靠政府和學校的投入是不夠的,游泳場地基礎設施的建設、師資的培訓和引進還需要引入社會資金。如何增設校園游泳課場地?如何建設配套設施?如何加大資金投入?成為中小學游泳運動發展的關鍵所在。首先,地方政府需要出臺對校園游泳場地、師資、考核的相關政策。以海南為例,2018年3月9日召開的海南省教育工作會議中明確要求全省各地需貫徹落實《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海南省普及中小學生游泳教育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市掛牌的游泳池不少于200個,學會游泳的中小學生不少于20萬人。全省要積極推進無泳池學校設備建設,盡量新建多建學校泳池。同時,通知要求各地市教育部門應探索通過購買社會服務,與校外泳池合作等方式推進校園游泳教育。
為了實現所有小學開設游泳課程,并且創造條件,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經常參加游泳運動。就必須將校園資源和社會資源結合,才能將游泳課推進校園。這是每一個學生的福音,也是社會游泳產業的福音。
要發展好校園游泳,首先各大中小學要擴大游泳學習課規模。練習游泳人數的規模壯大了,就能形成一股潮流,一個趨勢,才能使學習游泳的人越來越多。此外,政府還需要加強游泳協會的功能,以市場化運作和企業化的模式改革,以收費的形式定期舉辦游泳培訓班,培訓游泳師資,普及游泳安全知識,組織游泳比賽等都可以擴大游泳學習課的規模。
體育教師是游泳課程開設的必要條件之一,現階段,學校配備的游泳體育老師屈指可數。從源頭上,如果能改變市場的供求關系,使“求”大于“供”。“求”是指在政策的指引下,練習游泳的人數,游泳班的課次,“供”是指游泳專業教練的人數。當學生人數增長速度大于教練人數,自然而然,教練人數也會上升。加強現有體育老師的培養及增加招聘游泳專業的體育老師,也就能更好更快地推動校園游泳課的開展。校園游泳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游泳的興趣,是為學生提供游泳鍛煉的場地,這一切需要優秀的體育教練才能完成。
總之,如果能夠從小開始,將游泳運動普及到校園之中,在政府和社會資源的支持下,不斷加大游泳場館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師資供應速度,就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游泳運動平臺;如果游泳運動能夠學習乒乓球在我國推廣的成功經驗,就能讓全民的健康素質得到更加有效的提高,就能讓全民健康的體育教育理念在學生中,在校園中普及開展。即使在游泳進校園開展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助力,但我們應該堅信在游泳運動這個光明的前景下,一定會克服阻力,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