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杰 上海電信
由于受到過程和形式等因素的影響,工程項目在開展的過程中會存在大量不可確定的風險因素,想要將這些風險因素的影響降低到最小,在工程項目正式開展之前,需要有科學、合理的合同,還應該對合同雙方的具體責任進行詳細的描述,這就是風險分擔的全過程。在風險分擔中應該以合同的形式識別風險存在的情況,強化對風險的責任意識,從而推動工程項目的有效管理。
在工程項目中,合同簽訂尤為重要,合同簽訂之前的風險分擔與合同簽訂之后的風險分擔存在一定差異,合同簽訂之前的分險分擔強調約定性,工程項目主體需要考慮雙方的利益,在保證自身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簽訂一份合同,這就是初次風險分擔合同,但是工程項目會受到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風險分擔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而合同簽訂之后的風險分擔強調補償性,很多學者針對補償性風險承擔進行研究,研究中包括補償性風險承擔對工程項目管理績效的作用機理。
(一)作用機理理論分析。加強風險分擔的合理性和正確性,有利于節約工程項目的成本,減少工程持續的時間,對工程項目管理績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約定性風險分擔是合同在簽訂初期的內容表現,它會直接影響到合同具體的履行情況,工程項目管理績效的實際情況也有風險分擔的水平有著直接的聯系,很多學者和專家表示,約定性風險分擔會直接影響項目工程的管理績效,工程的施工時間、施工質量與其密不可分。
PPP項目是關于風險分擔的研究領域,關系到工程項目在談判的過程和合同的簽訂,PPP項目作用下,風險分擔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分配的結果減少工程項目的風險概率,合同雙方必須有能力控制自身存在的風險,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自身風險不會影響到對方。但是PPP項目中,會存在一些不可控制的風險,這些風險不受合同雙方的控制,在合同簽訂以及風險分擔與分配的時候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考慮到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造成的后果應該是什么樣的,還應該考慮到政府自留風險的成本,如果私人部門想要的不長超過了公共部門可以承擔的范圍,這個時候公共部門是不會接受的,由此可見,風險分擔的程度要與實際的情況相互匹配。
合同簽訂以后,再合同的實施階段,如果按照PPP的模式進行風險分擔,雙方所承擔的風險是有上限的,因為這些工程項目中存在的風險很有可能是合同雙方意料之外的,帶來的損失也會無法預計,當這種情況真實出現的時候,不應該合同雙方的其中一方獨自承擔風險,而是應該遵循風險分擔的上限原則,保證承擔著對于工程項目管理績效的積極性。
2017年12月份,南京“京奧港未來墅”項目工程出現了停工的情況,不僅是南京市,全國各個地方從2016年開始一共誕生了340件樓面價和總價出現“地王”的情況,過去南京麒麟板塊“京奧港未來墅”的價格可以說是天價,可是如今施工現場無人施工,施工現場的門口也貼著相關告示,意味著該工程項目暫停,該地價值超過四十億,樓面的價格為每平方米2萬元,可是自從停工以來,該工程已經拖欠施工方工程款超過數千萬元,這種情況下,建議進行聯合開發分擔風險的經營模式,如今引入更多的自己分擔壓力和風險已經成為市場中的主流,這些聯合體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等發達城市中,因為這些城市中房地產“地王”情況頻繁出現[1]。
(二)作用機理的案例分析。在一線和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中,開發商會隨著市場變化的節奏,結合該城市的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調控,所有的工程項目管理績效都嚴格與風險分擔進行關聯,一般情況下,大企業的風險分擔能力比較強,甚至還會出現強者恒強的情況,但是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就是一項難題,得到的工程項目比較少,資金鏈比較緊張,一旦工程項目開始就不能回頭,資金鏈一斷,很可能由于風險分擔的問題導致企業的破產。
因此,結合實際案例,研究北京與天津這兩個經濟水平較高、市場狀況較好的城市進行實例分析,研究中在北京市選擇了18個項目,在天津市選擇了19個項目,根據風險分擔的完備程度,考慮到整體的正確和可實施性。研究中,首先提高了項目工程管理人員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業務素質,安排責任感強且有高技術水平的導師進行指導,工程項目管理人員必須對所有的機械設備有一定的熟悉,了解機械設備的工作原理、設備構造,并且懂得如何操作,在自身有維修技術的前提下還應該對設備進行適當的保養和維修,如果管理人員沒有這方面的才能,也可以將相關維修人員安排在施工現場中,尤其是一些精密的儀器在管理好的同時,也有維護好,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其次,針對風險分擔進行一定的觀測,了解到合同的具體信息,使用AMOS7.0軟件進行風險的估計,明確約定性風險分擔完成的程度與工程項目管理績效之間是呈現負相關的,在進行風險分擔的同時,更應該注重效率的優化[2]。
總而言之,工程項目管理績效中,風險分擔的出發點就是通過對責任的劃分,降低不確定的因素對工程項目管理績效的影響,保證工程項目管理績效的安全,降低工程項目管理績效的成本,提高整個工程項目的質量。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要堅持風險分擔的合理性,加強對后期風險的處理能力,保證積極的風險分擔態度,尊重市場競爭機制,結合實際情況,對風險分擔中有關的因素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