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紅永
(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重慶 401320)
在業余的聲樂教學和學習中,沒有專業的形體訓練,舞臺實踐相對較少,課堂上只有靠老師言傳身教,老師在這方面要求多一些、嚴一些、學生就相對重視些,做的到位些,反之亦然。
在專業的聲樂教學和學習中,學校一般都開設有舞臺形體基礎課程,作為專業教師要向學生強調形體訓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學生也要自覺的加強形體訓練和練習,從認真、刻苦的練習中知道什么樣的動作是美的,什么樣的動作是不美的。
在我們進行的演唱活動中,不僅要有正確的歌唱方法和歌唱技巧,還應對演唱的歌曲相當熟悉,除了正確的音準、節奏和旋律外,對歌詞的深刻理解也是同學們成功演唱的重要保障,只有充分理解歌唱含義,才能在演唱中較為合理的運用肢體語言。
在我們學習歌唱的過程中,離不開聽和看。多聽多看各類音樂會、演出、相關視頻和公開課教學,是我們提高演唱水平的重要渠道,通過這類活動或學習,我們可以從中攝取有用的、適合自己的東西,為我所用。在平時的練習中多對著鏡子或是錄像反復練習,并在專業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不斷改進,最后定型,這樣當我們走上舞臺才會更加的自信,并在這一方面做到心中有數。
業余的聲樂學習,舞臺實踐相對較少,那我們就要把課堂當成舞臺,一招一式嚴格要求、認真落實,反復練習,不斷提高。
在專業的聲樂學習中,很多同學上課很隨意,覺得上課隨便一點沒關系,只要上臺時能做好就可以了,其實這種想法是相當錯誤的,我們要及時加以糾正,并重視課堂教學,要讓學生明白課堂上做不到的,舞臺上也肯定做不到的道理。另外要特別重視學校的各類演出和每一學期的專業考試。爭取把每一個環節都做到位,如:上臺下臺、在舞臺上該站在什么地方、手腳該怎樣放、眼睛看哪里、服裝、鞋子、甚至頭發,反復過臺、排練,每一樣都爭取做到心中有數,并把我們平時課堂上練的和借鑒到的東西用到實踐中去。只有這樣才不會“怯場”。
演唱亦不單單是演,唱才是它最本質的內容,是我們說的另一條腿。前面我們談了關于演的重要性和訓練方法,下面我們談談歌唱訓練需要注意和加強的各個方面。其實歌唱訓練就是讓學生把這些知識與技能加以掌握和運用,如果我們只注重一部分內容的訓練而忽略其他部分的訓練與掌握,那我們的演唱就會是有缺陷的和不完美的。
那么怎樣才能完美的去演唱呢?我國著名的聲樂教育家金鐵霖教授用了七個字,準確的概括了聲樂教學和演唱的全部內容:“聲、情、字、味、表、養、象”。
“聲”即是指聲音,好的聲音得益于科學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那么怎樣才能較好的掌握科學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呢?首先a.我們必須有正確的歌唱狀態。b.學會用正確的呼吸去歌唱【胸式呼吸、胸腹式呼吸和腹式呼吸】。C.準確的確定學生的聲部是我們學習聲樂的重要保證。D.自然聲區和高聲區科學、有效的訓練。e.歌曲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情”是指演唱聲樂作品所應表達的情感。在演唱過程中要認真閱讀、理解歌詞的含義,唱出感情,盡力做到“深情并茂”。
“字”演唱和演奏是有區別的,不管什么樂器的演奏是不需要用語言的,而聲樂演唱則不然,它不僅是聲音的藝術,還是語言的藝術,好的演唱一定有好的語言,正所謂“字正腔圓”就是這個道理。
“味”在這里所謂的“味”是指歌唱的風格和韻味,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唱法都有不同的風格和韻味。美聲唱法有美聲唱法的風格和韻味,民族唱法有民族唱法的風格和韻味,民族唱法甚至還有地域之分,北方的民歌粗獷豪放,南方的民歌委婉動聽,高原民歌又高亢嘹亮。通俗唱法也分“搖滾、藍調、爵士、民謠”等等這些唱法都是風格迥異的,當然韻味也不一樣。
“表”在這里指表演。演唱時能根據歌曲所要表達的內容合理的運用肢體語言。在文章的前半部分,我們講到演和唱是密不可分的關系,必須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二者缺一不可。
“養”在這里是指歌唱者應具有的文化修養、藝術修養和音樂素養。我們每一個學生或藝術工作者,都應加強文化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學藝術修養。
“象”在這里是指歌唱者的舞臺臺風和舞臺形象。好的臺風和舞臺形象會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和美的享受。
總之,演唱水平的提高必須堅持兩條腿走路,在加強聲音和歌唱技巧訓練的同時,重視學生表演及舞臺臺風的訓練和培養,只有這樣通過不斷的刻苦的努力,我們才能切實的提高學生的演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