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嘉峪關市第二幼兒園 柴燕君
幼兒的學習應該是激發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主動發現性的學習,而不是被動接受性的學習,幼兒園的音樂活動也不例外。在內容多樣的音樂活動中,在唱唱、跳跳、玩玩的過程中,讓幼兒去體驗、感知音樂,獲得相應的音樂知識和技能,使他們打開音樂之門,從音樂中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從而得到積極主動地發展。這一切都需要以興趣為基礎和前提。幼兒的興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活動中培養的。怎樣才能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呢?怎樣才能讓孩子快樂的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呢?
教學中我嘗試采用遞進式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首先是提取出教材中的某一個難點,如節奏。在教授前通過游戲等方式幫助幼兒掌握熟悉音樂的主要節奏,然后以游戲的形式教給幼兒。由于節奏、歌詞是幼兒熟悉的,因此新的內容很快就被幼兒掌握了。如在教唱歌曲《小豬睡覺》時,我首先是以故事的形式導入,再以兒歌的形式將歌詞教給幼兒,幫助幼兒理解歌詞的含義,然后從節奏入手,通過節奏游戲幫助幼兒理解音樂活動的內容。音樂教育的方法也有很多,具體實施時會有所不同,不管我們用何種方法,只要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標準,采取科學的方法與態度就能在音樂活動中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幼兒在學唱歌時常會犯些習慣性的錯誤,如在《我上幼兒園》的教學中,他們學唱時,第一段唱“我上幼兒園”是慢的,而結尾時的“我上幼兒園”是快的,幼兒習慣性地重復前面的“我上幼兒園”,為了讓幼兒避免這種習慣性錯誤,我在示范時給幼兒做一些適當的引導——用手畫長波浪的暗示動作,并引導幼兒了解動作的用意,這樣當幼兒再唱到這個地方時,教師只要一畫長波浪,幼兒就知道要慢下來。而到后面的那句時我就用小碎步引導幼兒要唱快一些。雖然這些是對幼兒細小的幫助,但適當地給幼兒提供這些幫助是有必要的。
用音樂來貫穿幼兒的一日生活:當幼兒午餐時,放一段舒展、輕松、優美的音樂,可以使幼兒的身心放松下來,在音樂聲中安靜用餐;當幼兒起床后,可放一段節奏歡快、活潑的音樂,可以使幼兒提高興奮度,精神充沛地迎接下午的活動。通過廣泛接觸表現不同情感、內容的音樂,幼兒的情感世界將逐漸變得豐富、充實。
讓音樂教學成為幼兒快樂的游戲天堂。怎樣調動孩子在歌唱活動中感受美和表現美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孩子在歌唱時感到輕松愉快呢?通過實踐,我覺得只有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思維發展規律,利用多種形式才能激發他們對歌唱活動的興趣和愛好。一首歌曲是否適合幼兒歌唱,我認為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兒歌唱的興趣和欲望。在幼兒歌唱教材上有許多好歌,但并不一定都適合幼兒歌唱——因為有些歌詞太陳舊復雜,幼兒不易于理解;有些歌曲內容與幼兒的生活經驗明顯偏離,歌曲的選擇影響著幼兒歌唱的質量。
要選擇一些幼兒感興趣的、健康的、能給幼兒帶來愉快情緒的歌曲讓幼兒歌唱。可以嘗試一些不同風格的歌曲,如輕松歡快的《蝸牛與黃鸝鳥》、貼近生活的《可愛的家庭》、歡快激昂的《黑貓警長》、凄美傷感的《歌唱二小放牛郎》等。在選擇歌曲的同時,不僅要考慮到歌曲不同的曲風,而且要注重每首歌曲給幼兒帶來的深刻教育意義,如《烏鴉喝水》這首歌曲,我們不僅能通過歌唱讓幼兒了解烏鴉想了什么樣的辦法最后喝到了水,而且通過演唱歌曲讓幼兒養成遇事多動腦筋的好習慣,使歌曲有更深的教育意義;再如歌曲《讀書郎》,通過幼兒的演唱,可以讓幼兒養成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不怕風吹不怕雨打,堅持每天上學的好習慣;凄美傷感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可以讓幼兒在演唱中了解二小放牛郎的經典故事,從而在演唱中對二小的勇敢精神產生崇敬之意。
輕松自然的氛圍能讓幼兒放松自己的心情,更加投入到歌唱活動中來。家長可以在家中張貼歌曲的板報和節奏圖,創設濃郁的環境氛圍,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歌唱活動的積極性,而且可以讓幼兒自然而然地感受美,自由地模仿和學習,讓歌唱活動像游戲那樣融人孩子的生活,讓孩子學得自如,學得輕松,學得快樂。
在幼兒的歌唱過程中,我們應該運用多種方法,避免幼兒單一、乏味,出現對歌唱活動的反感和抵觸情緒。在教孩子學唱歌的過程中可能有過這樣的現象:幼兒對一兩句歌詞沒有完全學會,家長便反復地教唱這兩首歌曲,通過幾遍教唱幼兒還是沒有完全掌握,這時候家長的心里也很著急,急于想達到預想的結果,便往往忽略了幼兒此時的心情——他們已經開始對這兩句始終唱不會的樂句反感和抵觸了。所以我們在歌唱的過程中要注重方法的運用,可以采用對唱、領唱、輪唱等多種方法,給幼兒的學習過程帶來一定的新鮮感,以此提高幼兒注意力,增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投入到歌唱中來。
一些家長教孩子學唱歌的過程中會抱怨:一首曲子如果過長,幼兒往往對里面的歌詞記憶困難,可能幾個回合下來,孩子還不記得歌詞,更不用說什么有表情、有感情了。其實,有這種焦慮是因為家長太注重教學結果了。記住歌詞在歌唱中的確是關鍵的一步,但如果一味地讓孩子記歌詞,而沒有幫助孩子理解歌詞的意思,孩子沒有掌握唱好它的方法,那么歌唱有何意義呢?
在歌詞的記憶上我們可以用多種形式來幫助幼兒記憶,如情境創設法,比如教《烏鴉喝水》,可以準備一只瓶口很小的瓶子,里面放半杯水,然后家長假裝烏鴉飛來飛去,飛到瓶子前說:“我是一只小烏鴉,我口渴了,可是這個瓶子里的水喝不到怎么辦呢?”這樣的游戲情境往往使幼兒一下就能集中注意力,通過與幼兒共同探討喝水的辦法,幫助幼兒將歌曲中的歌詞記憶到位,這樣在演唱的時候幼兒就能輕松自如地唱出歌詞。另外還可以使用故事導入法、動作表演法、圖譜演示法,通過不同的記憶方式可以讓幼兒能更快速地記憶歌詞。
記得有位教育家曾說過:“學會創造,是培養現代人才的重要內容,教育有著開發創造精神和窒息創造精神這樣雙重的力量。”我們知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聲音”,因此首先要引導孩子大膽地創新,獨立地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特別愛唱流行歌曲,而且唱得有板有眼。如奧運會期間《北京歡迎您》的歌曲,哪個不會哼上幾句?所以,可以鼓勵幼兒運用熟悉的曲調,自己進行創編歌詞,幼兒在創編過程中想像力得以充分發揮。在歌曲創編過程中不僅促進了幼兒創造性的發展,而且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了創編的成功和快樂。
歌唱活動的目的不是讓幼兒成為歌唱家,而是讓幼兒理解歌曲,運用自己的聲音去詮釋歌曲,從而身心獲得愉悅。往往參加了一個學年歌唱活動的幼兒都能演唱多首歌曲,可到底唱得怎么樣呢?我們需要以展示的形式尋求答案。可以請家庭成員當觀眾,讓幼兒以“小歌手”的身份亮相,以最優美動聽的歌曲向家長展示。雖然家長不是專業人士,但家長可以對幼兒的表演給予熱情的鼓勵,讓幼兒在這種鼓勵當中感受成功的喜悅。這樣潛移默化增強了幼兒的自信,讓他們體驗到更多歌唱活動帶來的快樂。
歌唱可以使一個人的性格變得開朗,歌唱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歌唱更可以讓你感覺到生活的美好。幼兒在歌唱中只要感受到了快樂就跨出了歌唱目標的最大一步,相信每位孩子都能在歌唱中越唱越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