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顥
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國的稅收政策有了明顯的改變,會計準則也在發生著顯著的變化。在這種變化面前,納稅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問題越來越突出,所以需要對具體的問題進行系統性的解決。從目前的分析來看,納稅會計從財務會計當中的分離趨勢越來越明顯,而這種分離則帶來了稅法和會計準則之間的問題突顯、納稅會計和財務會計之間的問題突顯。對其具體的關系進行理解和分析對實際工作的幫助巨大,所以系統性討論關系的現實意義十分的巨大。
納稅行為的產生和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有著密切的關系,從目前的具體分析來看,納稅行為在產生之后,相應的權力機構為了保證納稅的及時性和可靠性對納稅行為進行了法律規定,由此形成了稅法。簡言之,稅收和稅法之間是先有稅收后出現稅法。
會計和會計準則也是先有會計后有會計準則的。起初,會計只是為了滿足小群體的需要,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社會各個行業的聯系日益密切,在具體的計算中,不同的計算準則影響了計算實效和質量,所以通過準則制定實現了會計準則的統計。這種統一對于會計的標準化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從具體的分析來看,無論是稅法還是會計準則,其都有一定的服務性。對二者的關系進行系統的分析可以更好的認識其聯系與區別。
從現階段的分析來看,稅法與會計準則之間存在的顯著關系表現為制定機構的不同。稅法是國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有三方面的特征表現:其一是稅法以社會生產中的經濟關系為主要調整對象。其二是稅法以國家政治權力機構為后盾,強制參與社會產品的分配。其三是稅法不僅規定了法律關系上的權利和義務,對主體權利和義務履行過程的基本程序也進行了規定。和稅法不同,會計準則的制定是由會計職業機構進行制定,其為會計制度的制定提供了依據,對于會計工作具有指導性、規范性和權威性。
稅法和會計準則的第二個關系體現在目標上。從具體的分析來看,稅法和會計準則的目標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首先,稅法的目標是保證國家能夠及時并足額的征稅,從而維護國家的利益,其是國家組織財政收入的重要法律保證,也是國家進行經濟宏觀調控的一種重要手段,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秩序維護有著重要的意義。其次,會計準則的目標是要求會計提供既能夠滿足國家宏觀經濟管理和調控的信息,又能夠提供滿足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信息。二者的目的不同,所以具體的作用效果也不同。
納稅會計和財務會計同樣都是會計當中的重要內容,二者存在著顯著的聯系。財務會計和納稅會計的聯系體現在兩方面:首先,財務會計核算的資料是處理納稅會計實務的基礎,即納稅會計要進行實務處理,需要以財務會計的處理信息為基本依據。換言之,拋開了財務會計,納稅會計無法進行。其次是納稅會計和財務會計二者的主體存在著一致性,在具體實務中采用的是相同的會計方法原理,所遵循的計量尺度也是一致的。
納稅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聯系緊密,區別也十分的明顯,以下便是二者四個方面的具體差異分析。
首先,納稅會計和財務會計的核算目的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當企業會計核算的總目標一致時,財務會計核算的目標是進行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反映,而納稅會計實務的目的則是正確、及時、完整的將企業的納稅情況做出反映,實現企業依法履行納稅義務,從而追求企業的納稅效益。從具體的實務分析來看,財務會計信息能夠為企業的決策提供依據,納稅會計實務則主要是保證納稅人在不違反稅法規定的基礎上使企業的稅負達到最低。簡言之,納稅會計的目的在于提升企業納稅效益,而財務會計的目的在于為企業發展提供決策參考信息。
納稅會計和財務會計在具體進行核算的時候,其范圍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從具體的分析來看,財務會計核算和內容與企業的生產經營內容相關,而納稅會計核算的內容僅僅是核算與納稅人納稅相關的業務,從范圍上來講,財務會計的核算范圍要明顯的大于納稅會計。從會計要素的分析上來看,資產、負債、所有者的權益、收入費用以及利潤等都是財務會計需要核算的信息,而納稅會計只需要核算計稅依據、應納稅款等。因為核算范圍的不同,二者的工作量也存在著顯著的差異。一般來講,財務會計工作要比納稅會計的工作量更大,而且納稅會計都是在財務會計之后才進行的。
納稅會計和財務會計的第三點顯著差異是受稅法的約束不同。財務會計的準繩是會計法,會計準則是其實務的基本依據,各項經濟業務的處理都需要財務會計。就一般情況來講,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按照企業的會計準則進行即可,如果其和稅法的規定產生了矛盾,按照真實公允的原則進行計算便可處理。納稅會計需要以稅法為準繩,當稅法和會計準則出現不一致的情況時,其只能以稅法為基本的依據,因此企業在進行納稅核算的時候,如果出現了不符合規范的情況需要按照規定對其進行調整。
納稅會計和財務會計的第四點差異體現在穩健原則的運用方面。財務會計在整個核算的過程中需要對穩健原則進行貫徹,當出現不確定因素的時候,要盡可能的不進行收益的預計,但是要對費用和損失進行估算,這樣,利潤及其分配可以盡可能的減少,納稅人承擔風險的能力會顯著的提高。納稅會計在對納稅業務進行具體核算的時候,需要對稅法的具體規定進行貫徹。因為稅法保證的是國家的稅收,所以對企業的穩健原則不進行考慮,因此在納稅會計應用時,穩健原則不具備適應性。
會計對于企業的質量化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企業要實現全面的發展,按照稅法的規定進行納稅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分析稅法與會計準則的關系,并對納稅會計和財務會計做具體的探討,這樣會更加清楚的認識稅法與會計準則、納稅會計和財務會計。在具體的實務處理中,工作的準確性會明顯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雒京華.稅法與會計準則及納稅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系[J].社科縱橫,1999(2):34-35.
[2]鄧亦文.會計準則與稅法的關系及差異的根本原因[J].商業會計,2016(11):31-33.
[3]葛風云.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關系研究[J].經貿實踐,2015(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