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漪 袁浩一
《計算機財務管理》是目前本科、高職類院校財務管理專業普遍開設的將財務管理與Excel基礎數據處理相結合的一門專業課。主要教授財務函數的應用,資金時間價值、籌資及投資分析、銷售收入管理、利潤管理以及財務分析模型的建立。此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較偏向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因而在課時安排上除了有理論課外,還會安排同等課時的實驗室上機操作課。
但由于課程起步較晚,課程設計中理論課與實驗課在課時、授課方式方面存在缺陷;知識點既涉及Excel的基礎知識,又包含大量財務管理知識,學生普遍反映對于課程主體和結構的把握有一定的難度,難以將學習到的課程理論與企業實際財務管理聯系在一起。總體來說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1)理論課教學手段與考核方式較為單一。理論課授課地點在普通教室,講解主要使用PPT展示,學生只能看著老師演示操作,自己卻不能及時嘗試操作,只能等到下周的上機課再進行實際操作,因此學生積極性不高,上機學習效率較低。考核方式現采用平時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70%,沒有達到考核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效果,使得學生不重視實驗課程,無法將理論知識轉成為實際行動。(2)實驗課上機操作得不到重視。要在課堂學習中充分掌握理論知識并在實驗課上機操作中學會運用原理來完成實驗,需要較多時間來練習和掌握。同時,實驗室上機操作是應用能力掌握的關鍵,課堂講授的效率遠不及實驗課指導高,且課程與教材內容的學習更適合實驗課上機操作來完成。因此,平均分配課堂講授與實驗室上機操作的時間,并不符合課程應用導向的特點。(3)模型案例貼近企業應用不足。在現有的課程案例當中,一些案例的應用條件和模型結構較為理想化,與實際情況差距較大,不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其次,缺乏企業實際案例的分析,不僅不利于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且不利于搭建從課程學習到工作實踐的橋梁。
此次《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改革將重點引入應用導向型教學方式,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同時又具備較強實際應用能力,這與學院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對于實踐應用能力的要求相契合。通過在實驗中選取實際生活中的事例為切入點,例如在講解資金時間價值以及長期銀行借款籌資分析模型和租賃籌資決策分析模型后設計如今是貸款買房好還是租房好的實驗,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自行設計建立模型來完成實驗任務,意義在于可以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并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同時也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為了更好體現應用性,引入企業真實的財務管理案例來設計實驗,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掌握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重難點問題,為日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于以往教學中的不足和問題,課堂教學改革將主要解決教學手段單一、實驗內容缺乏應用性和學生操作應用能力不足的問題。原課程主要采用以教師先講授知識再提問或分配任務給學生的方式,改革后希望轉變為由學生分組自行設計實驗,對于自己設計的實驗開展實際操作后進行演示,目的在于讓學生能主動學習,實現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此外,原課程的實驗內容上應用性不足,為滿足課程應用實踐性強的特征,課程改革的另一大目標為在實驗中加入企業真實財務案例,豐富實驗內容和課程的應用導向性。
(一)引入應用導向性型教學方法。以一個典型性的實際應用問題開始教學設計,引導學生逐步思考以現有的知識解決該問題。通過以工作、任務為應用導向,采用知識點的引入、示范、討論和實訓等過程,以“邊學邊操作”方式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相關知識,理論聯系實踐。改變填鴨式、一言堂的授課模式,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實驗為手段、以職業應用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同時通過營造教學環境企業化和教學內容職業化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應用化,有利于實現學生畢業與就職的轉換過渡。
(二)豐富實驗內容的應用性。原課程實驗設計的內容大多數只參考教材,往往沒有考慮到企業真實財務管理的工作情況,因此與實際情況差距較大,缺乏實際應用價值。為了滿足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的需要,必須將企業實際案例引入實驗課程中,因此聯系走訪當地企業,獲取企業真實的財務管理數據信息和實際案例,并且向學生所在頂崗實習單位了解學生在實習中存在的與該課程有關的問題,整理匯總后與課程理論知識相結合編制設計出能夠體現應用性的實驗內容用于學生實驗課程實踐。
(三)基于應用導向型實驗課教學設計。在應用型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下,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發揮該課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優勢。因此引入應用導向型教學模式,在實驗課中以學生為主體,從收集資料、分析案例到建立模型,整個實驗都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部分實驗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查閱資料,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經過小組討論和教師指導,根據實驗實際要求設計出合理可行的實驗方案。在實驗課中,教師通過現場指導、問題答疑等形式進行指導,引導學生順利完成具體實驗方案的設計。部分實驗由教師發布任務后學生自主獨立完成。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結合企業實際典型業務,將實驗課程分成八個單元化實驗任務,具體見下表:

表1 實驗項目表
(四)建立互聯網教學平臺,改變理論課授課方式。在“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教學工具有助于應用導向型教學的開展以及學生課上課后混合式學習的實現。優化、整合原有課程資源,將課程大綱、教學PPT、重難點操作指導視頻、企業真實案例等上傳至網絡平臺進行共享。同時鼓勵學生帶電腦上理論課,課堂上可以隨時通過教學平臺發布課堂內容給每個學生,采用“邊講邊做”的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及時掌握鞏固知識點,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習積極性與課堂參與度。
通過引入應用導向型教學法進行課程改革,目標在于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在掌握結合財務管理和Excel操作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需求做出動態決策的應用能力,提升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提升。同時注重課程應用性的提高,力爭培養出滿足地方、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擁有較高綜合素質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財會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小姣.基于應用技術大學人才培養的《Excel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教學設計分析[J].山東紡織經濟,2017(05):64-65.
[2]吳中江,王成亮.應用型人才內涵及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