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華 張 力 景海霞
電信業在我國服務業中具有支撐地位,是我國戰略新型產業,營改增試點有利于增值稅的進一步完善,對電信業發展影響深遠。首先,營改增為電信業發展提供了良性發展的環境,電信行業的發展關鍵在于與我國經濟、信息化需求的協同,而行業戰略發展的實施,需要國家層面的有效把控;其次,電信行業可以及時融入財稅政策,提升內部管理體制;第三,電信行業在營改增中存在許多不確定性,而為了使行業消除不確定性帶來的影響,加大營改增下電信行業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完善我國稅收制度,電信業于2014年6月1日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并且實行特有的差異化稅率,基礎、增值電信服務稅率分別為11%和6%,積分換購服務不征收增值稅?;A服務業務包括:移動網絡、語音通話服務等;增值服務包括:互聯網、有線電視、彩信、數據傳輸等業務。
增值稅是價外稅,需要將價稅進行分離,營改增后電信運營商的收入減少,同時行業成本費用支出中可以用來抵扣的進項稅較少,行業短期利潤受到不利影響,隨著綜合稅負的提高,現金流也受到了影響。
電信運營商的供應商中,小規模納稅人較多,而電信運營商不能從這些供應商處得到足夠的進項稅額用以抵扣。此外電信運營商成本費用中,水電費、維修費、廣告等費用少之又少,可以用來抵扣的進項稅更少,總體來看電信運營商營改增后,利潤減少,稅費增加。
經營過程中,基礎業務及增值業務的收入比重會發生變化,加之增值稅是價外稅,其稅額會轉由消費者負擔,但是由于當前電信行業競爭激烈,消費者對于服務價格波動十分敏感,而原有定價模式下,電信運營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并不存在提升價格的空間,這樣造成電信運營商不能通過提高價格的方式,實現營改增以后稅負的轉嫁,只能將現有的收入進行價稅分離,從而導致電信運營商營改增以后經營收入下降。
由于涉及“營改增”的行業企業眾多,其經營范疇也多種多樣,電信運營商的納稅項目隨著“營改增”的實施而形成了不同稅率同時存在的情況。根據增值稅的相關規定,對于電信運營商兼營的情況如果存在不同稅率的應稅項目,且電信運營商無法劃分明晰的情況下,一律從高稅率計征增值稅。因此電信運營商存在兼營的業務時,必須要設計與升級核算系統,分開獨立核算,以避免從高稅率計征給電信運營商帶來的損失。
電信運營商在實行營改增以后,最大的難題就是企業銷售模式不能與稅制變化相適應,電信行業為吸引用戶,會對服務產生依賴性,如:送手機、話費等活動,根據原有營業稅規定,只需以實際得到的收入以3%稅率納稅,而在營改增下盡管電信運營商這些業務沒有實際收益,但是發生了應稅服務及貨物轉移,依據規定需要繳納增值稅,另外,電信運營商的無償贈送業務也被納入視同銷售范圍。此時,營改增必然會影響到電信運營商的相關業務。
營改增后抵扣工作是否順利對于電信業的稅負直接產生影響,電信運營商是一般納稅人,如果供應商是小規模納稅人,那么就無法得到足夠的抵扣額,因此,需要與供應商協調好,及時得到增值稅專用發票;對于商業談判過程,需要根據供應商不同資質,適當調整產品價格,明確作價原則、方法及發票開具,盡量將運費、技術服務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在電信運營商內部,建立有效稅收管控體系,制定與營改增相適應的相關規定,規范企業的納稅項目,做好進項稅抵扣與納稅申報工作,防范營改增后的納稅風險。
完善電信運營商稅務核算工作,根據不同業務進行區別核算,營改增后電信運營商的適用稅率包括了:17%,11%,6%三檔,整理不同業務及稅率間的對應關系,精確進行業務分割,避免抵扣不當或者從高計算稅款情況的產生。
電信運營商應在原有服務基礎上,加大力度發展增值服務,增大增值業務收入比重,減少營改增帶來的負面影響;推廣贈送產品方式變為贈送服務,將產品與服務相融合,改進內部計費及核算方式:按現行增值稅規定,將自產、外購商品等視同銷售行為,在進行服務終端購買時,及時分割具體服務與銷售價格,實施低價銷售終端,分割業務總價,給商品一定的銷售價格,即可以將服務與銷售分別適用不同稅率;盡可能的減少贈送實物業務,通過折扣銷售在同發票上列示售價及折扣,以減輕電信運營商增值稅稅負。
電信運營商改變原有銷售模式,以現行稅制建立新型銷售模式,根據不同的消費客戶細分不同的營銷模式,如:針對中、大學生特點設計不同的套餐;在業務促銷活動方面,避免出現視同銷售行為,改贈送實物變為贈送服務的方式,如:開展新生入學免費接站,即可以擴大經營范圍,同時還可以進行品牌推廣;整理升級業務種類,改良公司計費及核算,保證不出現高稅率計征情況的發生。
1.結合企業供應鏈特點完善供應商管理
增值稅屬于一種流轉稅,電信運營商增值稅的稅負情況與其所處供應鏈的位置有直接的關系。由于我國目前的市場環境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一些電信運營商在與上游供應鏈電信運營商發生業務往來時,很難從中獲得進項稅發票用于抵扣。再加之一些上游行業的管理仍不夠完善,直接導致了電信運營商納稅籌劃工作的復雜化,進而影響了電信運營商的經濟利益。因此,加強供應商電信運營商的審核與管理就成為了電信運營商納稅籌劃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營改增”背景下,電信運營商必須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供應商進行篩選,在保證商品價格與質量的基礎上,還要盡量與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的商家進行合作,盡可能獲得充分的進項稅抵扣。同時,電信運營商還應建立供應商審核準入制度,完善供應商的管理體系,規范供應商的合作行為,維護電信運營商的切身利益。
2.加大對進項抵扣項目的補貼
按照增值稅稅法規定與分類,根據電信業務特點,對電信運營商現有業務進行整理,將具有現代服務業的業務安排在相應的目錄中,通過與稅務機關溝通,達成一致后歸集到6%的增值稅稅率適用范圍中,實現電信運營商節稅的目的。電信運營商除對傭金、服務費、補貼及業務外包費取得增值稅發票外,電信運營商還需要對其他業務進行進項稅抵扣,保證抵扣過程合情合理的情況下,進一步分析與籌劃,對電信企業補貼項目調整,加大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等項目的補貼傾斜力度,加大進項抵扣項目占總補貼的比重。
3.充分使用納稅優惠政策,發揮制度優勢
由于“營改增”還處于過度期,國家為了幫助各個行業的電信運營商順利過度實現改革的預期效果,而陸續出臺了一些列的優惠政策。“營改增”電信運營商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機會,對電信運營商的納稅及財務管理體系進行全面的籌劃。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降低電信運營商稅負,享受稅改紅利。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電信運營商建立起適應增值稅的稅務管理體系,規范電信運營商的納稅行為。同時,在優惠政策方面,例如差額納稅、減免稅項目、延期納稅政策、行業的簡易征收等等,都可以結合電信行業進行納稅籌劃,幫助電信運營商降低納稅負擔。
電信運營商還應依據其他相關稅收政策進行籌劃,降低企業整體稅收負擔。如:企業所得稅法關于環保節能專用設備,可以按規定比例實行抵免稅款的優惠政策,購買企業可按專用設備10%投資額直接沖減應納企業所得稅。該政策對電信運營商內部投資業務產生影響,加大存在優惠政策業務的投資力度,可以實現電信運營商業務優化升級及節稅共同進行。
此外,電信運營商充分利用專業分工進行稅務籌劃,對電信運營商經營策略進行調整,將電信運營商非核心業務外包,實現內部人工成本向外部成本轉化,獲得增值稅進項發票抵扣,實現內部企業間跨越,有效降低電信運營商應納稅額,從而減輕稅負。
當前,我國電信業雖然由三大電信運營商壟斷,但是從事電信服務企業有兩萬多家,行業市場前景廣闊,營改增具體到不同企業可能產生的稅負也會有所不同,電信運營商納入營改增后,其下游企業可以得到更多的進項稅額,從長遠來看,行業產業鏈稅負相對減少,因此,電信行業應該做足準備,以合理應對營改增稅制改革給行業帶來的各類變化。
大同大學博士科研啟動項目,我國溫室氣體減排的技術擴散路徑研究(編號:2014-b-16)。
[1]趙穎,王亞麗.增值稅“擴圍”對城鎮居民收入分配影響分析[J].財貿研究,2013,(01):73-76.
[2]胡春.增值稅“擴圍”改革對財政收入的影響——基于上海改革方案和投入產出表的分析[J].財經科學,2013,(01):56-57.
[3]王朝才,許軍,汪昊.從對經濟效率影響的視角談我國增值稅擴圍方案的選擇[J].財政研究,2014,(07):34-35.
[4]姜明耀.貨物與勞務雙元增值稅模式探討——增值稅“擴圍”改革的一個過渡方案[J].財貿經濟,2015,(03):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