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霈
財務報表粉飾是指上市公司通過各種方法調節報表數據從而達到調節利潤的一種手段。分為兩種方式:盈余管理和利潤操縱,前者是在會計法規允許的范圍內來調節報表數據達到合理避稅,后者則運用非法手段即是財務造假。由于會計法本身的缺陷,在上述粉飾的手段中,雖然一大部分符合企業會計法規,但是在利益的驅使之下這個度很難把握,突破了界限就會成為不合法行為。
投資者通過分析財務報表的數據來分析公司的經營質量和前景,通過購買股票將資本投入到具有較強增值能力的公司,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性,失真的報表數據會誤導投資者將資本投入業績差的公司,造成資本的浪費和投資者的損失。
企業通過成功發行股票上市可以籌集更多的資金,而相對于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而言股市募集的資金可以長期占用沒有償還的壓力,但是IPO上市成功的條件要求非常高。根據最新修訂的法規企業獲得上市的條件開業三年以上并且最近三年內連續盈利,其中在主板上市的企業股本要達到人名幣3000萬元。企業為了能夠成功上市可能會通過對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粉飾達到上市的條件。
上市公司成功進入資本市場之后,在后續的業績方面還需要保持。對于二年內連續虧損的企業會加以特別關注,而對于三年內不能扭虧為盈的企業會被強制退市交易。由于企業獲取上市資格非常難得,所以上市公司寧愿在財務報表上做文章也不愿意三年連續虧損被摘牌退市。
由于市場競爭激烈,企業普遍面臨著資金緊缺的難題。而取得資金來源的途徑有限,銀行融資相對于其他融資途徑來說具有操作簡便,融資成本較低,不分散股東權益的特點,是企業最重要的一條融資途徑。而金融機構為了降低自身的風險,不愿意把資金貸給虧損和沒有市場前景的企業。那些經營業績不好,財務狀況不佳的企業又往往最缺錢,所以為了取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企業不得不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
企業作為一個經濟組織追求的是企業價值最大化,而一些業績優良的公司為了隱藏收益通過調節報表數據從而減少稅費的支出來實現企業利潤的留存。許多企業通過巨額的減值準備的計提和沖回來調節利潤,達到粉飾報表減少或推遲納稅的效果。
存貨是企業的一項重要流動資產,一方面,上市公司如果采用不適用的計價方法計價或者分攤成本,就會對當期利潤造成巨大的影響;另一方面,如果導致存貨減值的因素消失,在計提減值金額以內的部分可以予以恢復轉回。
例如2014年獐子島“扇貝門”中,由于北海冷冰團突襲獐子島海域造成扇貝的集體消失,由于生物存貨的減少,獐子島公司當年對其計提了2.83億元的存貨減值準備,大大減少了當年的利潤。十個月之后獐子島公司又突然發布公告稱去年集體失蹤的扇貝又游回來了。這突如其來的逆轉又對公司當年的利潤產生了巨大影響。
企業對外的銷售由于未能及時收回現款而形成應收賬款,應收賬款的變化可以直接影響到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從而最終影響到利潤。例如2012年萬福生科造假事件中,公司利用自有資金在體外循環,通過虛構客戶增加糧食收購和產品銷售業務,增加應收賬款提高銷售收入,在上市前的三年虛增銷售收入4.6億元,虛增營業利潤1.13億元。上市后的兩年虛增銷售收入4.45億元,虛增營業利潤1億元。在資金體外循環的過程中,萬福生科偽造了大量的銀行憑證、購銷合同、入庫單、銷售單、檢驗單等,整個流程非常逼真,讓人很難辨別。
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可以調整產業結構進而優化自身的資本結構。然而在上市公司中,資產重組往往被濫用。上市公司與其分子公司之間資產買賣的價格往往并不公允,通過不合理的價格來實現的相互之間利潤的轉移。常見的方法有:上市公司將其盈利能力低的資產和非上市公司盈利高的資產交換;上市公司將其運營效率低的資產高價賣給非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將其盈利能力高的資產低價賣給上市公司。
營業外收入是指與企業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系的各種收入,雖然與企業的主營范圍無關但是對于一些公司而言其對利潤的貢獻甚至比主營業務更大。由于不是跟企業生產經營相關所以不需要耗費成本費用,實際上就是企業的一項純收入,但是這項收入并不具有可持續性,對利潤的影響只是暫時的,往往會對報表的使用者產生誤導。
例如圣方科技,2001年中報中主營業務的利潤僅占利潤總額的49%,分析其報表數據發現主營業務利潤同比下降75%,而凈利潤僅下降了36%,究其原因是因為當年通過無形資產轉讓產生了4347萬元的凈利潤,該筆交易構成了當年營業外利潤的主要來源。
關聯方交易是指集團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兄弟公司之間的各種交易。由于關聯方的交易只需要發生資源或義務的轉移,而不論款項是否收到。由于關聯方在交易的時候相對于非關聯企業之間而言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其定價和結算方式可以通過內部協商來選擇,因此關聯方交易常常被作為一種很重要的上市公司報表粉飾手段。關聯企業之間通過協議定價、分攤費用的彈性來調節關聯公司之間的利潤。
例如2011年紫鑫藥業因涉嫌關聯方交易違法行為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該企業2010年報中營業收入6.4億,凈利潤1.73億,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51%和184%。而該企業2011年中報更是實現凈利潤1.11億元,同比增長325%。調查中發現紫鑫藥業存在虛構主要關聯方,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是四家供應商的最終控制人,通過關聯方自買自賣的交易系統,紫鑫藥業在兩年間業務量和利潤猛增。
內部控制是企業的一系列的機制,目的是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通過建立公司內部嚴密的控制制度,各流程相互銜接,相互制約,從源頭上杜絕會計信息舞弊的發生。
上市公司能夠進行報表粉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不完善,公司董事會、監事會、高管缺乏相應的監督,為了謀取特殊的利益通過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危害了中小股東以及廣大投資者的利益。
這些董事、監事、高管在上市公司特有的權利使得廣大中小股東對其作為投資者的意識性不強、積極性不高。針對這一點可以通過基金的形式引入各種機構投資者代表中小股東行使自己的權利從而改變由于人數分散而導致自身權益被侵害的現狀。另一方面由于企業高管的薪酬往往跟企業當期的業績具有很大的關系,這種考核集中于單一的考核指標容易造成職業經理人傾向短視行為,更加提高了財務報表粉飾的動機。因此優化經理人的考核激勵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上市公司可以通過引入股票期權機制來約束高管的行為。
只有解決了注冊會計師行業執業的獨立性和審計的公正性的問題,才能確保在審計這個關口上鑒別和預防上市公司報表粉飾的問題。
切實執行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的雙重監管。財政部門和政府監管部門對于嚴重違法違規的會計師事務所做出暫停事務所執業資格,吊銷執業資格證的處罰。另一方面注冊會計師協會對嚴重違法的注冊會計師個人做出停止執業資格終生禁入的處罰。
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投資者進入股票市場之后難以甄別真假會計信息,從而造成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
投資者往往只對于會計報表中的幾個特定數據比較關注如資產負債率、利潤總額、凈利潤等,而這些數據往往通過上市公司進行報表粉飾后帶有陷阱和誤導性。投資者需要對報表附注以及表外數據進行邏輯判斷和分析才能推測出上市公司真正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
投資者一般需要在以下方面對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加以關注: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上市公司利潤的構成進行分析包括主營業務、其他業務、投資業務、營業外的收支部分;分析上市公司對應的業務是否有現金流的支撐;報表中數據增減的邏輯性判斷,如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存貨同比增減比率和營業收入同比增減比率之間邏輯關系判斷。
[1]肖時慶.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粉飾防范體系研究[J].會計研究,2012(12).
[2]黃世忠,葉豐瀅.上市公司報表粉飾新動向:手段、案例與啟示.財會通訊(綜合版),2006;2.
[3]程雪蓮,李賓,張丞.上市公司會計舞弊的手法及控制對策.中小企業科技,2007;1.
[4]譚燕.資產減值準備與非經常性損益披露管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08(11):12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