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秋云
所謂的低碳經濟就是立足于低碳、低消耗和低污染而進行發展的一種經濟模式。為了防止氣候變化,限制和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國際上已達成共識,出臺了一系列的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公約、政策,比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并于2015年12月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巴黎協定》,并與2016年11月生效,其中要求工業化國家承擔削減排放溫室氣體的具體義務。
中國近幾年,全國性大范圍霧霾天氣的增多,嚴重影響到我們正常的工作、生活,人們越來越關注環保的問題。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我國的基本國策,要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貢獻。目前,國際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采取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采用碳排放交易的方式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詞作為溫室氣體排放的代表。碳排放權交易的概念來自《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希望通過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建立市場機制來解決溫室氣體的減排問題,因此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在國內,碳排放交易機制也在逐步穩健的完善。2013年在國內七省市啟動碳交易試點,探索碳交易的模式,2015年頒布《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有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等相關文件,2017年正式啟動國家統一碳市場。
碳資源不僅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碳排放權,還包括外購電力、熱力資源等。所以在未來,碳排放不僅會影響到每一個企事業單位,還會影響到我們每一位公民,我們迎來了全面的碳約束時代。因此節能減排不再僅僅是理念、口號,碳排放權變成了真正的資產,管理的好,會給企業帶來收益,管不好,就會變成損失。所以我們每個企事業單位在觀念上、在業務上不斷更新完善,把節能減排真正的落在實處。
財務管理在企業的運營中承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良好的財務管理會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提升企業的綜合實力。財務管理的目標是服從和服務于企事業單位的目標的。低碳經濟追求的是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對資源的合理利用,這種模式對所有的企事業單位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碳資產、碳排放權交易的出現更是影響到企事業單位資產、成本的計算。傳統的財務管理的目標只追求利潤最大化,企業往往只顧眼前的短期利益,企業長遠的發展無暇顧及,更不會考慮環境保護給企業帶來的長期的優勢。而在低碳經濟模式下,把碳資源納入到企業當期的資產、成本的核算中,就迫使企業投入更多的資金和精力關注自身的社會影響,關注環境保護、關注節能減排等問題。在追求盈利的同時,不再急功近利,開始考慮企事業單位長期穩定的發展,使企業的經濟效益和企業的社會效益相結合。
學校的教學業務性質雖然不會產生大量的工業污染物或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但是我們高校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水、電、氣等能源方面也是一個重要的消耗群體,所以研究高校的碳資產的構成,降低碳消耗對高校的辦學成本有著重大的作用。我國現有高校上千所,學生人數已達上千萬,面對如此大的一個資源消耗群體,必須要與時俱進,將環境保護和減少碳排放的理念融入學校管理的核心管理之一財務管理理論中,才能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校園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同時也是學校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
一些高校的相關人員對財務管理的認識不夠,沒有扎實的專業知識,不了解財務管理相關的政策法規,不重視財務管理工作,沒有很好的利用財務管理這把利劍,認為財務管理就是算賬記賬,沒把財務管理與教學管理、學生管理聯系起來,只重視財務管理的核算職能,忽視其監督、預測、分析、決策、控制等職能。缺乏科學的理財和控制成本的意識,不注重資金的使用效益,管理體制不健全。
由于低碳經濟環境下的財務管理理論這一新興的理論在國內出現的較晚,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參考性,相關的法律法規還在完善中,所以財會等相關人員對這方面的知識更為欠缺,不能在工作中貫徹低碳經濟的理念,采取具體的措施。
由于節能減排的宣傳力度不夠,重視程度不夠,在教職工辦公場所和教學場所存在用水用電管理松散,水長流不止,人走燈開,電熱水器反復加熱等浪費現象。無紙化辦公多數僅處在喊口號階段,沒有采取實質性的措施。辦公場地和教學場所利用率較低。基礎設施陳舊,耗能大這些現象無情的吞噬著高校有限的教學經費,給社會、給學校帶來了不必要的碳排放。
企業低碳經濟的創收一方面是制造低碳產品從中獲取收入,一方面是加強節能減排,降低自身的營業成本,高校亦然。所以高校作為低碳產品的消費端,更應該在節能減排方面加大管理的力度。
高校作為非盈利組織,其資金來源主要是國家財政撥款,財會部門的日常工作不涉及成本、收入、利潤的核算,不考慮投入產出,所以造成了高校在財務管理方面缺乏成本控制和節能減排的意識,輕視成本的核算,沒有成本控制的概念。這些都會造成教學資源的極大浪費,容易導致高校資源配置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高校財務管理的監管職能,產生浪費的現象。
第一,提高高校領導層面對財務管理的認識。領導者是高校的總指揮者,領導者增強財務管理意識,尤其是碳資產管理的意識,有利于高校長期的發展,有利于有限的教學資金實現效益最大化。要提升高校財務治理的層次,要逐步實現財務管理從傳統的記賬模式向經營管理模式的轉變,使財務管理在高校的成本管理中發揮積極主動的作用,確立財務管理的中心地位。第二,單位應吸收配備專業的財會人員,招聘一些高科技和創新型的人才。第三,積極加強新業務的培訓和節能減排重要性的宣傳,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加大對從業人員的專業培訓和低碳運作的意識,盡快熟悉碳排放權交易規則。第四,對于財務的相關人員,除了進行專業性知識的傳授和管理知識的培訓外,還可以采用其他形式來學習、宣傳財務知識,比如可以通過知識競賽的方式來強化已有的知識和培養相關人員學習財務知識的興趣。
的獎懲機制
1.教職工及學生節能減排的觀念轉變至關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指出,推進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深層次變革。節能減排工作的落實還得靠全體教職工和學生的努力,所以高校應加大對節能減排的宣傳教育工作,把低碳經濟的發展理念放在首位。只有觀念轉變到位、認識理解到位,才能以正確的方法路徑實現辦學和環境共同提升,就能有力推動校園建設和辦公的設施向著低碳、可持續性的方向發展。
為了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還可以把節能減排和教職工的績效掛鉤,設置一套科學、嚴密、完整的評價指標,把教職工對節能減排的貢獻和績效掛鉤,完善獎勵制度。
學校加強節能減排教育,各教職工單位將理論大規模運用到實踐中,不僅自己做到了節能減排,還給學生樹立了榜樣向學生傳達碳排放的知識,可以把學生的平時節能減排的行為和獎學金掛鉤。鼓勵學生盡可能做到少用塑料袋,節約糧食,隨手關燈,堂里打飯能吃多少打多少等這些日常生活中隨手可以做到的小事,眾人拾柴火焰高,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做的人多了,成效也很大。學生的良好習慣養成后,也會影響到他的親朋好友,對社會形成蝴蝶效應,對推動全社會的節能減排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2.各部門要以節能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來降低高校的剛性支出
碳資產的形成會產生于高校運行的各個環節,各個部門。所以每個部門都應該對高校的各項成本精確的計算,認真考核,加強監督,杜絕浪費的現象,降低高校的成本,便于提高高校的財務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
高校可以利用網絡建立自己的校園溝通平臺,在各部門之間實現信息共享,以便各部門之間相互提取數據,發放通知,擴大無紙化辦公的范圍;學院增加綠化投入,逐步更換節能設備,提高現有設施設備的利用率;各工作部門除必須單面打印的正式文件外,紙張可以正反兩面用甚至重復使用,以提高紙張的利用率;師生的用水用電可以采用限額管理法辦法;可以在辦公區統一安裝熱水裝置,實現熱水集中,避免每個辦公室使用小電熱水壺,又節能,又安全,每個辦公室可以發放一定額度的熱水卡,不夠的部分自行購買;采用節水的技術,或循環利用水資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對機房進行有效管理,利用機房開展學生的無紙化考試;合理配置教室,減少教室的空置率;合理安排教師上課時間,減少教師開車在路途的次數;提倡教材循環利用,舊物利用。
可以探索建立高校責任中心管理模式,在院校內形成內部的碳交易市場,使院校內的每一個部門都能把節能減排當作自己的業務來完成。責任中心管理模式是指高校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合理的分配、規劃高校的資源,在其內部根據各職能部門的責任權限范圍和業務的不同劃分為成本責任中心和利潤責任中心,每個各責任單位都有相應的權利,也要承擔的相應的辦學成本,在高校形成內部市場,各責任單位之間相互配合工作,同時又有自己的降低成本或提高利潤的責任目標要完成,這樣可以提高各部門節能減排的意識,實現每個部門都參與降低碳排放的目的。操作的辦法,高校擁有各系部、黨群部門、行政部門和科研機構、教務處、學生處、圖書館等每個職能部門為一個財務管理的主體,即責任中心,對每個責任中心的收入和支出進行精確的分析,以準確確定其責任中心的類型。各責任中心收集、預測、計劃、編制自己的基礎數據,核實各自的各項資產和用水用電等的成本費用,并且在高校形成內部交易的市場,各職能部門之間相互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學院制定的內部價格進行購買,比如,每個系部開設不同的課程,各系部之間按需求相互購買,按照所教授的課時和選學的學生數量來收費,期間使用的教學的設備、器材等各系部向教輔部門租用,繳納租賃的費用。還可建立高校內部的仲裁機構,該仲裁機構是獨立于各責任中心,立足于高校公共的利益,當各責任中心購買服務、結算費用時發生糾紛,可交給該仲裁機構公平公正的裁決,以保證各責任中心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采用責任中心的目的是合理配置高校資源,把節能減排的任務分解落實到各責任中心,使教育成本的核算科學化、常態化,提高高校內各部門的成本控制的意識,以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綜上所述,低碳經濟是人類永久的話題,高校應當適應新形勢,推行現代化高效低耗的財務管理理念和成本控制的新模式,這不僅對高校的生存和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也是響應國家政策完成我國節能減排任務的重要舉措。推進綠色環保工作不僅僅是企業,還應包括高校這個巨大的群體,未來我們應該不遺余力的,對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進行創新,結合其自身的特點,為低碳事業推波助瀾,為打贏這場藍天保衛戰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十九大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4.
[2]徐晶芝.低碳機制下地方政府與發電企業的演化博弈分析[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碩士論文,2017:13.
[3]張彩平.碳資產管理相關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J].財務與金融,2015(3):60-64.
[4]姜少濤.低碳經濟下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研究[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37(4):13-16.
[5]喬春華.“十三五”規劃期間高校財務基本思路的建議[J].會計之友,2016(1):1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