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霞
加工制造企業以通過外來企業的技術或原料進行加工生產來獲利,而當前勞動力成本上升,企業又處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因此加工制造企業只有加強內部管理,強化內控,控制好成本,才能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增強競爭力,才能實現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1.機構設置不合理,內部管理權責不分明。在內部控制五要素中,內部環境是其他要素的基礎,而機構設置與權責分明、不相容職務分離是十分重要的內容,這為內部控制工作打下基礎。每一個機構部門都有自身的權責,每一個人員都有自身的權責,而在實際的工作當中,大多數加工制造企業將工作重心放在產品的生產加工等經濟活動中,而忽視對自身內部機構的設置與管理,因此就會導致內部管理的混亂,機構與人員的責任落實不到位。如內部會計控制當中,出納與會計就不應該由同一人擔任,內部管理的職責沒有明確的界定,缺乏有效的內部監督制度,就導致內部控制失去它的作用,給企業帶來風險。
2.企業內部制度的不健全,內部監督不力。企業內部任何生產經營活動都需要有制度的引導與制約,尤其是對于加工制造企業來說,物資的采購、產品的生產、人員的管理等,都需要有效的制度進行管理,如企業資金的支出需要有嚴格的審批程序,企業物資的保管需要有可靠的實物保管制度,要有崗位輪崗制度。但實際工作中,企業缺乏一套系統有效的內控制度,并且一些企業的內部控制理論還停留在原來的理論基礎上,沒有適應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因此在落后的理論與不健全的制度之下,內部控制在實際的執行過程當中就得不到有效監督,員工行動力差,例如某些制造企業對于制造材料的招標不規范,加工制造制造材料管理不規范,缺乏有效的內部監督,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不夠,就會導致內部管理的不規范,給企業帶來損失。
3.企業缺乏對內控的重視。加工制造企業涉及到的經濟業務較為復雜,環節較多,要充分考慮產品生產等技術層面的因素,又要考慮到自身的投資、理財等因素,因此對于內部控制的關注就顯得更加不足,尤其是與對內部會計控制這一方面,領導缺乏對內部控制的重視,對企業的內部管理人員是重使用輕培訓,一些企業的內部管理人員沒有及時更新現代企業管理知識,例如一些制造企業中的管理人員認為沒必要建立內部會計控制,使得在實際工作中企業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內控制度,更無從談起提高內控的執行效率。
4.信息化發展滯后。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發展,我們進入一個信息化時代,信息與溝通是內部控制五要素之一,加強企業內部信息的溝通,能夠及時正確的識別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存在的風險,及時糾正錯誤,為企業的決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在加工制造企業當中,科學技術的使用更多的是投入到生產建設當中,而對于內部管理的信息技術的應用,則還不夠廣泛,信息的傳遞還沒有形成科學的信息集成網絡,這就會使得內控工作量大,工作人員的壓力大,信息流通不順暢,工作效率低下。
1.優化企業內部組織結構。企業要做好內部控制,一定要優化內部環境,優化內部組織結構,始終堅持不相容職務分離的原則,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來設置內部機構,做到科學、精簡、透明、制衡,明確各機構名稱、權責及其人員的權責關系,尤其是企業的財會部門和審計部門,應該各司其職,明確自身的責任,員工的業務活動要經過明確的授權才能開展。企業應該設置專門的內部審計部門并且配備專門的內部審計人員,保持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堅決反對將審計工作交給財務部門來處理,要正確劃分各個部門的職責,真正做到不相容職務分離。還要充分發揮董事會與監事會的作用,同時企業可以制定有效的組織構架圖和業務流程圖等,使內控人員能夠更加清晰明確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2.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強化內部監督。制度的完善是做好內控管理的重要基礎。具體看來,加工制造企業要完善財務審批制度,資金的支出要經審批才能進行,保證企業資金的安全;完善實物資產管理制度,不相關的人員不能接近企業的實物資產,物資的購入、領用要有嚴格的流程手續,保證實物資產的安全與完整;所有的生產業務的開展,都要有嚴格的授權審批,以促進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有序性與協調性;加強對生產經營活動的交易事項的記錄與監督,生產經營活動的開展要按照業務流程開展;加強對采購與付款的監督,請購、審批、采購、驗收、付款每一個環節的嚴格監督,整個過程要保證公開透明。對于加工制造企業來說,要強化企業的內部控制,嚴控企業風險,尤其要對業務活動加強控制,對于供應商的選擇,客戶的選擇都應該持十分謹慎的態度,加強對合同的控制,嚴查有關的票據及審批程序和手續,對供應過程的管理與控制,防止一些人員因一己私利給企業帶來風險,給企業造成損失。企業要建立起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和風險評估機制,正確識別企業可能面臨的風險,合理地對企業的生產活動、經營活動、財務活動可能面臨的風險進行識別與評估,企業可以通過趨勢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杜邦分析法等科學的分析方法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也可以結合流程圖法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識別企業可能面臨的風險,進一步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
3.企業領導加強重視,提高內控人員的素質。盡管我國大多數企業已經認識到內部控制的積極意義,但是仍然在這一問題上缺乏足夠的重視,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內部控制的認識,更新對現代企業管理的認識,更新對內部控制理論的認識。在實際工作中,一些企業的財務及內控人員不夠專業,對有關的法律規章制度掌握不全面,執行力度也不夠,因此企業也需要加強對內部控制人員的專業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和職業感知力。
4.加快信息化建設。企業內部信息的流通有多種形式,如電子溝通、書面溝通、口頭溝通,要實現企業信息的有效流通,應該綜合使用多種方式,在現代技術的支持之下,內部管理工作當中,加工制造企業也要加大信息技術的投入,引入現代技術,加強企業進行管理所需要的信息的收集、處理與傳遞,要保證內部信息的時效性與真實性,做到可靠的預測,并且要有及時的反饋。同時也要加強與外部的溝通,例如與客戶的溝通,與供應商的溝通,與第三方機構的溝通,與監管機構的溝通這樣才能使企業的信息更加豐富全面,才能為企業領導及管理者的決策提供有效的信息。
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制造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加工制造企業更應該在提高生產技術水平的同時,加強對內部的管理,規范企業的會計行為和內部控制行為,規范內部管理工作,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實現企業的最大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1]鄧慧麗.如何完善企業財務財務內部控制制度.[J]遼寧經濟,2009.
[2]朱燁梅.淺談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建設.[J]商業文化,2008.
[3]劉海濱.制造企業內部控制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