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林
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合理有效的內控制度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許多企業在內控體系建設過程中存在領導不重視、外部資源利用不合理等現象,導致內控制度在后期執行中存在一定的問題,進而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為杜絕類似問題再度發生,保障控制目標的實現,企業在內控體系建設階段可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內部控制貫穿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覆蓋了企業的各種業務和事項。只有領導班子重視,特別是“一把手”重視,才能保證內控體系建設的順利實施,保障內控建設的效率和執行的效果。一方面,思想上企業的領導班子要充分認識到內控對企業發展的保駕護航作用,要把內控建設作為工作的核心來抓,要把重視變成一個管理規則;另一方面,在內控體系的建設及執行上,領導班子要做好表率,帶頭學習、帶頭宣貫、帶頭執行,形成鮮明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基調,進而形成良性的企業文化,切實推動內控制度的有效執行。
在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階段,一方面通過培訓提高員工對內控的思想認識,使內控在員工中得到廣泛認同,切實樹立全員重視內控的管理環境,進而充分發揮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通過培訓提高員工的業務素質,使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進而提高內控體系建設的質量和效率。
在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及后續正式運行階段,為使其按預定的目標發揮作用,必須配備稱職的執行人員,否則內控制度的作用將大打折扣。因此企業要加強對各級員工的培訓與考核力度,特別是對內控執行關鍵崗位員工的培訓與考核。
對于內控執行關鍵崗位員工的選拔,既可在內部通過競聘上崗、考評等方法進行,也可在外部招聘素質高、業務好、能力強的人員擔當相應職務,以保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貫徹落實。
外部專業機構相對于內控制度建設單位而言具有更豐富的專業力量和實施經驗,并且具有客觀性和獨立性。在內控體系建設過程中,可合理利用管理咨詢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充分發揮中介機構的專業才能,一方面對企業領導班子及員工進行培訓,提高他們內控理念和技能,實現知識傳遞和內控人才培養;另一方面借助中介機構在客觀性、獨立性方面的優勢,避免建設單位“當局者迷”。但在內控體系建設過程中建設單位需掌握主導權,只能將中介機構作為內控建設的工具,而不能完全依賴。中介機構作為外部單位,僅在提供咨詢服務的極短時間內通過資料查閱、訪談、問卷測驗、穿行測試等方式獲取企業的實際情況,對企業情況掌握的深度、廣度遠遠不能和企業內部人員相比,如果在內控建設過程中,完全依賴中介機構,最終形成的內控制度的可執行性將難以滿足實際需要。
建設單位應在內控建設咨詢服務合同中約定后續服務期限,要求中介機構在內控體系建設完成之后,及時跟進企業的重大后續變化,持續推進內控建設工作,以滿足《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關于適應性原則的要求。
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成本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實施內控流程產生的顯性成本,如執行內控制度增加的費用、新增的內控控制人員的工資等;另一方面是因為實施內控制度導致企業運行效率下降帶來的隱性成本,后者遠大于前者。企業實施內部控制是為了控制風險,保證經營合法合規,但歸根到底是為了業務的發展。大而全的控制措施一方面不一定能有效控制風險,另一方面控制風險產生的成本可能遠大于帶來的收益。因此在內控體系建設中應掌握好控制與效率、成本之間的關系,避免過度控制,內控不應對業務發展形成阻力。
在內控體系建設過程中有條件的企業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統,將ERP系統、OA系統等信息系統作為一種先進的控制手段列入內控體系建設中。信息系統可提升控制的有效性和運行的效率性,因為信息系統控制一方面具有自動性、強制性等特點,相關的安全控制可有效實現職責分離并保證所有業務均按內控流程設定的規則進行處理;另一方面信息系統能夠有效處理大量的交易與數據,提高業務處理的及時性、準確性以及數據傳輸、共享的效率。
合理有效的內部控制離不開對內控實施情況的檢查與考核。在內控體系建設階段,即應建立配套的考核評價體系及激勵機制。對于嚴格執行內控制度的員工,給予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對于違規違章的員工,堅決給予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并與職務升降掛鉤。只有通過合理的考核評價才能推動內控的良性循環。
內部審計既是內控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對內控執行情況進行評價與考核的措施,是對內控的再控制。目前較多企業的內部審計均存在薄弱環節。在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階段,企業管理者應采取有效措施,一方面要強化內部審計機構建設,建立內部審計制度,增強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和獨立性,改變以往內部審計機構從屬于財務部門的情況,賦予內審部門較高的級別。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專門內審人員的培養,改變內審人員由財務人員兼任的局面。雙管齊下,通過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充分發揮其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審查和評價作用。
總之,各級各類企業必須高度重視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工作,充分認識內控對企業發展的正面促進作用,在內控建設階段從內部機制完善、外部資源利用等多方面考慮,努力提高內控制度的有效性。
[1]郭強.從控制環境看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失效[J].經濟師,2008(10).
[2]曾長慶.淺析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J].經濟師,2005(9).
[3]吳水澎,陳漢文,邵賢第.企業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與啟示[J].會計研究,2000(5).
[4]財政部會計司.企業內部控制規范講解[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5]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M].立信會計出版社,2010.
[6]閻達五,楊有紅.內部控制框架的構建[J].會計研究,2001(02).
[7]苑劍鋒.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某些弊端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08(14).
[8]程新生.公司治理、內部控制、組織結構互動關系研究[J],會計研究.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