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敏
從目前的資料分析和研究來看,影響企業投資效率的兩個重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對稱性和代理問題。企業的避稅行為不僅造成了信息不對稱程度的加大,而且會產生企業中的代理問題,這對于企業的投資效率分析來講十分的不利。為了分析企業避稅對企業投資效率產生的負效應,選取周期年限內企業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從研究的結果可以分析判斷企業避稅活動對企業投資效率的具體影響。簡言之,稅收征管、企業避稅和企業投資效率之間存在著顯著的關系,分析明確這種關系可以更好的為制定稅收征管政策和措施服務。
從目前的具體研究結果分析來看,信息的不對稱和代理的問題存在會對企業的投資效率產生十分顯著的影響,從進一步的分析來看,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企業管理者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會比較顯著,而這兩個問題都會影響到企業的投資效率。一方面,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發生后,企業的逆向選擇問題會導致資源配置的不利,另一方面,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發生后,企業管理者擁有比投資者更多的信息,投資者對于管理者的決策監管很難到位,所以企業管理者在具體行為選擇的時候,會更傾向于個人利益的實現,對于企業價值的最大化目標,其追求會明顯的降低,這樣,企業的道德風險問題表現會更加的顯著。
從分析來看,企業的投資還受到代理不對稱問題的影響,主要的原因是企業的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利益沖突,這種沖突的存在使得企業管理者在具體管理的時候行為偏離了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軌道。既然企業避稅能夠通過信息不對稱和代理問題影響到企業的投資回報率,那么企業避稅到底是怎么通過上述兩個問題實現對投資效率的影影響,從目前的研究分析來看,主要基于:第一是企業的稅收規避對稅收機關進行了防范,因此其交易的復雜性和不透明行賄增加,這種信息的掩蓋使得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發生。第二是稅收規避增加了企業經理人所承擔的風險,但是經理人的薪酬契約卻并未發生補償和變化,這會對薪酬契約的效用產生不利的影響。基于以上問題的具體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企業的其他條件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企業的避稅程度越高,其投資效率便會越低。
樣本選擇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對于最終研究結果的獲取有著重要的意義,為了做更加具有合理性的分析,本文的研究對象以滬深兩市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周期年度的數據為主。在研究中,需要獲得上一年數據預測本年的相關指標,所以在年度數據收集的時候,最少需要保證跨越兩個年度周期。另外,為了對結果的有效性進行保持,將數據存在缺失的上市公司剔除在研究的范圍之內,這樣就可以得到具體的、全面性的上市公司數據。從數據庫當中進行數據的獲取,然后利用SPSS18.0作為數據處理和分析的工具。
在具體的分析中,變量控制對于結果的有效性也有著顯著的影響,所以對變量做好定義也十分的必要,就此次的分析來看,主要存在三個變量定義:第一是被解釋變量,即非效率投資。利用回歸模型將企業T年度的投資預測值進行獲取,然后用企業實際的投資支出減去預測的投資支出,企業未預測的投資支出便可以獲得。進行絕對值的選取便可以得到企業的非投資效率。第二是解釋變量。在目前的實證研究當中,對于稅收規避程度的衡量,主要的指標是有效稅率。在我國,因為存在著具有普遍性的稅收優惠,所以法定稅率和有效稅率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利用有效稅率進行衡量能夠有效的消除這種差異。第三是控制變量。控制變量是為了避免其他控制因素對企業投資效率產生影響而選取具有可靠性的企業經營指標,做好控制變量的選擇目的是要保證實證研究結果的有效。
描述性統計是實證結果分析中能夠利用較為廣泛的統計方式,這種統計主要是從實證數據列表中進行問題的分析。從目前的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分析來看,在一般的情況下,公司投資額當中非效率的部分在公司總資產當中的比例大約占到5.7%。從避稅程度的指標來看,名義稅率都是高于實際稅率的,也就是誰在公司經營當中,避稅行為普遍的存在,這種現象和我國目前的企業納稅現狀具有較強的一致性。
相關性檢驗是實證分析中的重要內容。從研究中各個自變量的相關系數分析可以發現自變量之間存在著明顯的關系。通過進一步的分析研究發現這些自變量的干系數比較低,因為其絕對值的最大值也不超過0.3.通過這個分析發現,在此次研究中使用到的模型,其中的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的共線性,因此其利用多元線性回歸比較有利。
回歸分析主要利用的是多元線性回歸。為了對分析的結果進行檢驗,采用兩種檢驗方法:第一是擾合優度檢驗。通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發現,此次研究中選擇的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解釋程度比較高,這說明本文所利用的模型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第二是進行模型的回歸和檢驗結果的分析。從具體的分析來看,殘差和解釋變量相互獨立,解釋變量之間也不存在多重的共線性,回歸模型比較可靠。從方差分析的結果來看,在線性回歸的方程當中,自變量和非解釋變量之間效率投資的效果是比較顯著的。
綜合以上的假設分析以及實證研究可以得知,在傳統的企業管理中,企業決策者認為通過企業避稅可以有效的提高企業的投資有效率,但是從實際分析的角度來看,企業避稅不僅沒有實現企業投資效率的提升,反而造成了投資效率的下激昂,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內部企業避稅理論和實際操作當中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首先,企業避稅行為的產生會出現財務動作的復雜性提升和不透明度提高,而為了實現避稅的目的,企業不得不在避稅操作方面加大投入,另外,由于避稅操作增加了經理人的風險承擔機率,所以其對于自身的考慮也會增加,這就使得企業的發展與最大價值的實現存在了差異。其次,企業避稅行為的產生影響了規范的稅收征管監督,這對于企業的發展也十分的不利。
綜合上述分析可以發現,企業避稅在理論上看似對企業的成本控制有利,可是在實際執行中,其不僅沒有提高企業投資效率,而且對稅收征管也造成了不利的影響,所以出于企業發展和市場規范的角度,企業遵守納稅征管法,規范自身的納稅行為十分的必要。
參考文獻:
[1]江新峰,張東旭.政治關聯、分析師跟蹤與中小企業投資效率——以制造業為例[J].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14,06:57-65.
[2]陳北國,楊孝安.企業避稅活動對投資效率影響的實證分析[J].財會月刊,2015,12:38-40.
[3]齊明霞.盈余管理對我國上市公司投資效率的影響研究[J].會計之友,2017,04: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