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志
由于上市公司數量的逐日攀升,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高。近幾年,上市公司虛假財務報告愈演愈烈,規模和復雜度和以前相比都更高一籌,這種情況有損股東及債權人的利益,為社會埋下了隱患,破壞證券市場的穩定性,妨礙其進一步發展。由此可見,識別并防范虛假財務報告,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不過基于國內情況來看,由于起步較晚,所以在虛假財務報告方面的研究也非常有限,本文通過探討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的識別方式,分析出其中的形成因素,最終提出幾點防范對策,以期能為實際工作者提供參考性意見。
想要快速辨別出一份財務會計報告的真實性,就需要具備一定的識別經驗,掌握科學的識別方法,一般來說,識別虛假報告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這種方式就是利用信息之間的聯系,對其進行分析和識別,最終了解財務報告的實際狀況,辨別出虛假財務會計報告信息。雖然企業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以及現金流等各個項目所體現出來的內容有區別,但實質上他們之間是有很大關聯性的。在識別財務會計報告的真實性時,可以通過查找、對比和分析,來判斷數據的準確度,從而發現虛假財務會計信息。比如,判斷主營業務利潤率的話,要分析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如果利潤遠超盈利能力的合理范圍,同樣可以判定有很大的虛假財務會計信息可能性。
在判斷一份財務會計報告的真實性時,需要和實際的工作需要緊密結合,通過科學有效的方式排除掉虛假性成分,最終使財務會計報告信息的真實性和可信性得到保證。具體來講,排除虛假成分法通常綜合采取有效方式,展開不良資產的辨別,之后在通過財務質量來判斷企業的利潤情況;通過展開交易鏈的識別,可以結合運營能力,對企業的利潤展開初步判斷;識別出掛賬債務,結合企業的實際自交和一定的計算規律,對企業的負債水平運營能力進行分析,最終了解企業經營狀況以及利潤情況。同時,還可以識別企業的資本公積,通過所有者權益展開企業規模的判斷和評估。以上種種識別方式都是利用了虛假成分分析的方式,對可疑度高的不實信息進行排除,之后全面掌握企業的整體運營情況,并結合企業財務會計報表的信息,判斷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真實性。
在當前社會經濟持續深入,市場競爭更加劇烈的背景之下,許多企業在利益的誘惑下,選擇在財務會計信息報告上作假,用以謀求更多的利益。財務會計信息以及相關數據不實的情況下,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和管理水平難以得到準確呈現,對企業的運營和管理也非常不利。
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未能基于企業的實際情況而設定,這就造成了內部控制不符合實際運營情況,起不到實際作用。也有一些企業制定了相對比較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執行、落實環節未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在出現虛假財務會計信息報告的情況下,未能及時展開相應的應對措施。
企業過于追求盈利和運營能力,而忽略了對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和職業素質提升的工作,同時,也未能嚴格落實持證上崗的要求,從而讓企業的專業會計崗位出現一些并未獲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一旦相應崗位上的人員有失專業性,則很可能會出現一些非專業的操作事故。
完善的監督機制是保障企業平穩運行的重要因素,如果企業沒有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完善監督機制,比如人員缺口、制度缺口等,則企業很難在第一時間發現企業內部的問題所在,也無法及時識別財務會計虛假信息,從而降低財務會計管理水平。
想要提升企業財務會計的管理能力,杜絕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的出現,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防范:
想要實現企業的平穩運行和健康發展,企業的誠信度非常重要。所以,企業應當建立誠信檔案制度,對相關檔案進行嚴格記錄和審查,從而規避虛假信息,記錄內容可以從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到每項工作的落實情況。在記錄企業財務會計信息時,作假的情況越少,信用記錄就越好,同時企業的信譽度也就越高,意味著企業可以有更好地發展前景。這種情況下,受到企業誠信檔案的約束,虛假財務會計信息的出現率就可以大大降低。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應當在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需求上加以完善。具體來講,應當為每一個工作人員安排合理的工作,讓每一個人充分發揮價值,履行相應的義務。同時,內部控制工作人員應當正確認識工作的性質和重要性,做好自己的分內工作,盡到應盡的義務,通過有效的配合,促進制度的高效落實,與企業齊心協力,完成財務會計內部制度的科學性建設,從而確保財務會計信息上的真實性。
想要保證相關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符合職業要求,就應當挑選基礎知識體系完善、有較高責任心和工作經驗的高素質人才,企業要不斷補充財務會計人才庫,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企業財務會計崗位應當由具備職業素養和持有會計資格證的人擔任,同時,企業還應當對崗位上的財務會計人員開展定期的培訓,以更新其思想觀念和知識體系,制定相應的考核措施,對相關人員展開定期的考核,從而避免因為人員的不專業而造成虛假報告的情況出現。
通過完善企業的內部監督系統,可以實現企業的規范化運營,讓每一個人明確自身的崗位職責,并嚴格依照運營規定開展財務會計工作。另外,使注冊會計師和社會中介機構的監督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做好審計工作,防范虛假財務會計信息出現。
結語: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情況以及現金流的情況都需要通過真實的財務報表來體現,財務報告對企業的管理層和報告使用者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管理工具。為了保證財務會計工作的可靠性,在日常工作中應當掌握需要財務報告的識別方式,從實際工作中找到不足之處,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應多手段,在相關工作人員的高度負責之下,再加上民眾法律意識的提升和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我國會計環境也一定會得到較好的改善,財務會計報表的功能將得到充分發揮,從而提升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宋新斌.虛假財務會計報告識別與防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1):166-167,168.
[2]丁帆,楊慧.虛假財務會計報告識別與防范[J].知識經濟,2015,(11):122-123.
[3]宋新斌.虛假財務會計報告識別與防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1):166-167,168.